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糖尿病檢查的化驗單應該怎麼看?

1.血糖:臨床上所說的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空腹血糖正常值為3.9~6.1毫摩爾/升。按照WHO的標準,空腹血糖≥7.0毫摩爾/升(126毫克/分升)和/或餐後2小時血糖≥11.1毫摩爾/升(200毫克/分升),即可診斷為糖尿病。空腹血糖6.1~7毫摩爾/升為空腹血糖異常(IFG),餐後2小時血糖在7.8~11.1毫摩爾/升為糖耐量異常(IGT)。IFG和IGT是界於正常人和糖尿病病人的中間過渡階段,二者均為糖尿病高危人群和備份軍,應高度重視並及早乾預!

2.尿糖:正常情況下,尿液中隻含有微量葡萄糖,尿糖定性檢查呈陰性。當血糖濃度增高到一定程度(≥160~180毫克/分升)時,腎小管不能將尿液中的葡萄糖全部回吸收,尿糖增高呈陽性,臨床用「+」號表示。一般情況下,尿糖可以反映血糖的情況,但尿糖還受其他許多因素影響。因此,有時與血糖並不完全一致。例如,當病人有腎小動脈硬化等腎臟疾病時,由於腎糖閾增高,病人儘管血糖很高,尿糖卻往往陰性;再如,妊娠期婦女腎糖閾往往減低,儘管血糖不高,尿糖也可呈陽性。因此,尿糖結果僅供參考,而不能作為診斷依據。


3.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正常人在一次食入大量葡萄糖後,通過體內的各種調節機制的調節,血糖濃度僅暫時升高,兩小時後恢復到正常水準,這是人體的「耐糖現象」。給受試者抽取空腹血標本後,口服75克葡萄糖,然後每隔一定的時間測定血糖含量並畫出曲線,即為「糖耐量試驗」。正常值:空腹血糖3.9~6.1毫摩爾/升,服糖第一小時後血糖6.7~9.4毫摩爾/升,第二小時後血糖≤7.8毫摩爾/升,第三小時後血糖恢復正常,各次尿糖均為陰性。患糖尿病時,空腹血糖高於正常值,服糖後2小時血糖≥11.1毫摩爾/升。

4.糖化血紅蛋白(HbA1c)和果糖胺(GSP):由於血糖受飲食、活動、藥物影響而波動,因此,測定一次血糖只能反映取血當時的血糖水準,不能反映采血前一段時間血糖情況的全貌。而HbA1c是血紅蛋白與葡萄糖非酶促結合的產物,合成速度與紅細胞所處環境的糖濃度成正比。由於紅細胞的壽命是120天,半衰期是60天,故HbA1c可以反映采血前2~3個月的平均血糖水準,正常值:4%~6%。GSP是葡萄糖與血清蛋白非酶促結合產物,血清蛋白的半衰期短,故GSP僅反映檢查前2~3周的血糖總體控制狀況,正常值為1.5~2.4毫摩爾/升。


5.胰島β細胞功能測定試驗:主要用於觀察胰島β細胞的功能狀況,協助判斷糖尿病型別。通常包括:

(1)胰島素釋放試驗:口服75克葡萄糖或饅頭二兩,測定餐前及餐後血漿胰島素水準。空腹正常胰島素值為5~15微部門/毫升,服糖後1小時上升為空腹的5~10倍,3小時後恢復至空腹水準。1型糖尿病病人胰島素分泌嚴重缺乏,餐後胰島素值分泌也無明顯增加;2型糖尿病病人早期空腹胰島素水準可略高或正常,晚期則往往減低,餐後胰島素分泌高峰多延遲在2~3小時出現。晚期2型糖尿病病人,由於胰島β細胞已處於衰竭狀態,試驗結果可與1型糖尿病相似,此時單靠胰島素測定來區分1型與2型糖尿病已無意義。

(2)C肽釋放試驗:C肽是內源性胰島素生成時的等分子離解產物,正常人空腹血漿C肽值為0.8~4.0μg/L。餐後1~2小時增加4~5倍,3小時後基本恢復到空腹水準。本試驗的意義與胰島素釋放試驗相同。其優點在於,血清C肽測定可以排除外源性胰島素干擾,能更準確地反映病人自身胰島功能。

6.尿微量白蛋白(MALB):糖尿病患者易並發腎損害,如不及時發現和治療,會逐漸發展為尿毒症。早期糖尿病腎病,一般化驗的尿蛋白常為陰性,易被忽略,待尿中出現蛋白或其他異常時,腎臟病變常不能逆轉。尿微量白蛋白測定是反映早期腎損傷的良好指標,如尿中MAL超音波過30毫克/24小時或20微克/分,則提示有早期腎損害,此時嚴格控制血糖並及時用藥,病情尚有逆轉可能。

7.血、尿酮體檢查:嚴重的糖尿病可使酮體在血中堆積,造成酮症酸中毒,如不能及時發現和救治,可危及患者生命。尿酮體檢查是篩查試驗,結果陽性也可能是由不能進食、嘔吐造成的,陰性也可能發生了酮中毒,故準確性較差。可靠的試驗是測定血中的β-羥丁酸含量,超過0.5毫摩爾/升提示酮症酸中毒。

8.免疫學檢查:包括谷氨酸脫羧酶抗體(GADA)、胰島細胞抗體和胰島素自身抗體等,主要用於糖尿病的分型。正常人及2型糖尿病病人這三種抗體測定均陰性,而1型糖尿病多呈陽性,其中,GADA在血中出現早、持續時間長,最有價值,1型糖尿病患者性率可高達90%,且可持續多年。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