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豆瓣9.4,這組科幻短片火炸了

近兩年,隨著網飛(Netflix)的影響力逐漸擴大,它出品的影片也在越來越多地吸引人們的注意。前一段時間,網飛的互動式電影《黑鏡:潘達斯奈基》就令許多影迷眼前一亮。而最近,由大衛·芬奇擔任製片的一組名為《愛,死亡和機器人》的短片劇集,再一次引發了熱議。

作為應時而生的流媒體公司,網飛總能表現出更多的勇氣——它總是勇於去挑戰新的形式,推出新的影像,創造新的震撼。《黑鏡:潘達斯奈基》如此,這次的《愛,死亡和機器人》也同樣如此。關於這組動畫的原作、主創、劇情等元素,其他的文章已經聊得很多了。今天筆者要談的,正是它那獨特的形式。

我們可以用三個詞給《愛,死亡和機器人》下一個最基礎、最粗略的定義,“科幻”、“動畫”和“短片”。其中科幻是一種電影類型,動畫是活動影像的其中一種形式,而短片則是標識影片時長的形式特徵。這個定義看起來簡單,但這部作品獨特的觀感,是與這三個詞之間的碰撞、融合密不可分的。

例如,為什麽這部集子裡有些短片我覺得不錯,但另一些我卻覺得有點違和?為什麽我其實不太了解一些短片裡的世界觀,但看起來卻沒有障礙?為什麽這些10到15分鐘的作品,能讓人看得這麽過癮?在看過這篇文章之後,或許你就會有自己的答案。

首先,我們來聊一聊“科幻”。科幻文學、科幻電影雖然是建立在現代科學之上的藝術,但從總體上來說,科幻作品的理念是反科學的。那些最優秀的科幻作品,其核心都是對科學的質疑,以及對未來的不安。而這種不安,常常是某種矛盾或悖論的形式存在的——簡而言之,“科學是一柄雙刃劍”。

而這部影片的片名《愛,死亡和機器人》完全可以作為某種矛盾的總結,它暗示的是人與科技之間的關係。愛與死亡屬於人類,其中“愛”是獨屬於人類的幸福,而“死亡”則是人類的歸宿、生命的限制。但是,對於機器人來說,這一對生而為人的優勢與劣勢,都是不存在的。這個標題中的最後一個詞語,由人類製造,卻又超越了人類的生命體驗。

於是,對人類之局限性的探討,成為了這組短片中普遍的主題之一。《三個機器人》對這一主題做出了頗為有趣的詮釋,它以三台造型各異的機器人的視角,冷靜而幽默地審視了人類的生理機制與日常生活。

當然,機器人也不是上帝,這部影片中的科技並沒有被神聖化。他們對突然出現的貓咪也不甚了解,甚至十分恐懼。喵星人在這部影片中的設定,令人想起《驚奇隊長》中的噬元獸。果然喵星人才是位於宇宙頂端的物種啊……

在《當優酪乳統治世界》中,優酪乳取代了愚蠢的人類,成為了世界的主宰者;而在《垃圾場》一集中,衣冠楚楚的督察員,被混亂的垃圾場孕育的怪獸所吞噬。這其實是非常經典的、“人類自食惡果”式的科幻命題。

接下來,我們就可以談談“短片”了。作為三個詞語的其中一種排列組合方式,“科幻短片”與科幻長片追求的效果,常常是完全不同的。同樣的主題,科幻短片想要的是某種箴言式的、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效果。

舉個例子,如果我們用長片的篇幅來處理《垃圾場》的主題,可能很容易就會變得冗長、俗套而拖遝。但在一部十分鐘的短片中,末尾突然的反轉則能夠帶來即時的、加倍刺激的情感體驗。但是,《愛,死亡和機器人》並不是一組簡單的15分鐘短片劇集。

作為的製片人,大衛·芬奇曾提到,要擺脫“22分鐘和48分鐘”的限制。於是,這組短片的時長均在10-15分鐘左右。對於創作者來說,這意味著更少的成本;而對流媒體平台網飛來說,這些長短不一的時長並沒有造成任何的損失。

但更重要的是,更自由的時長設置,能夠讓這些作品擺脫傳統敘事中的情節限制。固定的電影、電視劇集時長已經形成了大量既有的敘事慣例——在某某分鐘應該吸引觀眾的注意力,到了某某時刻應該達到某個情節點,或是敘事的高潮……

《愛,死亡和機器人》讓觀眾們眼前一亮的原因之一,或許在於它那並不固定的時長,為觀眾們帶來的意外感。這種意外感常常能與短片敘事的反轉手法相結合,而它們又共同應和著科幻類型的“揭秘”環節——在這個意外的時刻,我們突然意識到,“原來所謂人類不過如此而已”。

《機動裝甲》可以算作一次非常精彩的詮釋。當我們看到人類與外星生物奮戰之時,我們很自然地便會站在人類的立場來思考問題。但到了最後,我們突然發現,原來人類是在外星開拓自己的殖民地,那些外星生物不過是在不顧一切地收復失地而已。

最後剩下的關鍵詞,是“動畫”。我一直認為,動畫的未來不在於對電影等其它藝術形式的模仿,而在於發展自己的美學特質。動畫大師今敏曾說,動畫與電影的不同之處在於,就連雲彩的形狀也是由創作者確定的。從這一點來說,動畫或許和電影有著完全不同的創作空間。

因此,在這組短片集中,我最喜歡的是像《證人》與《齊馬的作品》這樣的影片。畢竟,在《變形者》這樣逼真的作品裡,我完全看不到動畫的優勢所在。而在《證人》中,那獨特的、凌厲的動畫風格,成為了這部作品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

而動畫這一形式,賦予了《齊馬的作品》極為豐富的層次。在這部作品裡,我們看到了動畫與寫實、“圖像”與真實、科技與現實的關係——要注意,這三個以“實”結尾的詞語,有著完全不同的含義。

而齊馬那有趣的畫作,恰恰體現了這三組關係之間極為複雜的聯繫。在他那浩瀚的藝術作品中出現的色塊,究竟是凸顯了藝術品的身份,還是指涉了它的現實來源呢?技術究竟是讓一切變得更複雜,還是變得更純粹呢?這既是動畫帶來的悖論,也是科幻帶來的悖論。由此看來,《齊馬的作品》正是“科幻動畫”這一組合的完美詮釋。

“科幻”、“動畫”、“短片”這三個簡單的詞語,一旦排列組合起來,便能產生無數有趣的化學反應。而《愛,死亡與機器人》這部劇集,正是一間設備齊全的實驗室。當然,這樣的一組作品,難免有水準參差不齊的特點,有些網友甚至將這類短片集戲稱為“五仁月餅”。

但是,自由的時長和多元化的內容,也為這組短片注入了蓬勃的朝氣。那一面倒的好評,已經證明了絕大多數觀眾,都折服於它那獨特的觀感。

截至目前,它在IMDB上已經收獲了9.1的評分,豆瓣評分更是高達9.4。畢竟,這十八部天馬行空的科幻動畫短片,總有那麽一部,可以成為你的心頭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