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俄羅斯“去美元化”新舉措:呼籲打造金磚國家統一支付體系

一直以來,俄羅斯在“去美元化”的道路上矢志不渝。

近日,來自俄羅斯直接投資基金(RDIF)的信息顯示,在2月底舉行的金磚國家工商理事會俄方理事會會議上,俄羅斯內部討論了金磚國家打造一款名為“金磚支付”(BRICS Pay)的全新支付體系的可能性。

據俄媒報導,這一全新的支付體系旨在整合金磚國家內部各自的支付系統,方便用戶在金磚國家範圍內實現自由支付和轉账。此舉將有效簡化相關各國間的跨國支付程序,減少對美元匯率的依賴。

呼籲金磚國家打造統一的支付體系,被視為俄羅斯近年來在“去美元化”道路上的又一嘗試。上海外國語大學俄羅斯研究中心研究員韋進深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去美元化”是俄羅斯方面應對美歐製裁的一個方式,但對於俄羅斯經濟的復甦“治標不治本”。

而對於“金磚支付”的前景,一位熟悉金磚國家事務的中方專家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他覺得不是件簡單的事,“要知道,在這個領域,美國的結構性權力很強大。”

非金磚國家也可參與

在俄方理事會成員中,俄羅斯直接投資基金將成為俄羅斯方面參與這一項目的主力。其他俄方參與者包括俄聯邦工商會、對外經濟銀行、俄羅斯鐵路公司和俄羅斯技術公司的領導。據報導,俄羅斯直接投資基金將與中國、印度一起合作打造這一項目。

據介紹,此次打造的“金磚支付”體系類似於蘋果支付以及中國消費者最為熟悉的支付寶,是一款能夠下載到智能手機上的電子錢包。而實現整合的關鍵便是,需要建立與金磚國家支付體系相連的獨立雲平台,即打造零售支付與匯款平台。

通過在智能手機上安裝相關應用,消費者可在接入雲平台的國家內用手機進行不受交易幣種限制的跨國支付。而俄羅斯方面的介紹顯示,“金磚支付”體系建設完善後,非金磚國家支付體系也可接入這一獨立的雲平台。

據俄媒透露,相關試點項目將在今年4月於南非率先進行。目前,在金磚國家內,除南非外,都有自己的支付體系:巴西的ELO、俄羅斯的Mir、印度的RuPay和中國的銀聯。這些支付系統在上述國家內部都頗受歡迎。其中,俄羅斯的Mir支付體系由俄央行於2015年正式啟動。

俄羅斯直接投資基金相關負責人表示,落實該項目將有助於降低對跨國支付系統的依賴,這在地緣政治局勢日益緊張的背景下顯得尤為迫切。俄羅斯工商會主席卡特林(Sergey Katyrin)認為,考慮到全球金融市場與美元匯率的波動,支付體系的整合對於金磚國家來說,應該是優先考慮的重點。

“鐵了心”地去美元化

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俄羅斯一直在進行“去美元化”的嘗試。2014年烏克蘭危機爆發以來,美歐已對俄羅斯金融、能源、軍事技術合作等領域施加了多輪製裁,且並沒有解除製裁的跡象。美歐的製裁更是強化了俄羅斯走在去美元化道路上的決心。俄總統普京曾表示,為了加強俄羅斯的“經濟主權”,有必要與美元“決裂”,尤其是在面對美國近來的經濟懲罰措施以及貿易製裁的情況下。

據第一財經記者梳理,俄羅斯去美元化的舉措之一便是拋售美債、增持黃金。

俄羅斯央行公布的數據顯示,去年,俄羅斯方面幾乎“清空式”拋售了約85%的美債,即:從2018年1月的969億美元降至11月的128億美元。換句話說,在11個月中,俄羅斯就減持美債841億美元。其中,去年的3月~5月期間,是俄羅斯拋售美債最凶猛的時期,三個月累計拋售美債近810億美元的規模。

當時,恰逢美國川普政府對俄鋁等俄羅斯企業製裁最密集的時期。在美國財政部2019年2月最新公布的美債持有者的名單中,已見不到俄羅斯的身影。即便是伊拉克,也在去年12月持有近346億美債。

在減持美債的同時,普京政府也在悄悄增加對黃金的採購。世界黃金協會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各國央行淨購買量達到651.5噸,同比增長74%。這是自1971年美元可兌換成黃金以來的年度淨購買量最高水準,也是有史以來第二高的年度總量。其中,俄羅斯等國央行成為主要買家。

俄羅斯央行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俄羅斯的黃金儲備已超過中國,排名世界第五位。2018年,俄央行黃金儲備增加14.9%(近275噸),達到6790萬盎司(2112噸)。2019年2月,俄央行依舊保持增持黃金的步伐,目前該國央行所持有的黃金總價值達到916.4億美元,創歷史最高紀錄。

此外,俄羅斯還青睞在商品貿易或雙邊貨幣結算中減少或拋棄美元的使用而改用其他貨幣。去年10月,俄央行行長納比烏琳娜在國家杜馬會議上指出,俄羅斯應當由美元結算轉向其他外幣結算,並且提出了俄羅斯經濟“去美元化”的三個主要方向。納比烏琳娜表示,“去美元化”的首要任務,就是要在國際貿易中更多轉向由其他外幣進行結算;第二個主要方向,是弱化美元在各銀行儲備中的作用;第三個方向就是提升盧布作為本幣的吸引力,同時降低美元的吸引力。

目前,俄羅斯對在與中國、泰國等國進行雙邊貿易中使用本幣結算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據中國海關總署今年1月公布的數據,2018年,中俄雙邊貿易額達到1070.6億美元,首次超過1000億美元,創歷史新高,增幅達到27.1%。俄羅斯官方預計,到2024年前,中俄貿易額將增至2000億美元,屆時中國對俄經濟投資也將擴大至150億美元。普京表示:“俄中雙方確認有意在相互結算中更積極地使用本國貨幣,這將在全球市場風險猶存的情況下提高銀行進出口業務服務的穩定性。”

韋進深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面對製裁,俄羅斯一些企業主動采取“自救”措施,比如在國際融資方面,俄羅斯企業積極拓展融資渠道,包括中國、印度及其他新興經濟體,越來越多的俄羅斯銀行及能源企業選擇在香港、新加坡、上海等國際金融中心進行融資。一些俄羅斯企業在進行國際貿易時,傾向於采取通過本幣結算的方式規避風險。

但他認為,俄羅斯為應對製裁的“去美元化”措施仍是一種“治標難治本”的應對之策。“當前俄羅斯的國內經濟狀況,是俄羅斯內部經濟轉型和外部經濟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歐美製裁加劇了俄羅斯經濟的困難,但製裁本身並不是造成俄羅斯經濟惡化的根本原因。”韋進深說,“俄羅斯經濟的發展仍取決於俄羅斯經濟結構的調整和政府正在實施的創新經濟戰略能否取得成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