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瑰麗無比的青銅器,花色詭譎,參觀者因它的美麗而暈眩

在上世紀20年代初,河南新鄭發現了一座戰國時期的大墓。當時一共出土了鼎、簋、鬲、尊、壺等各式各樣的青銅器多達百餘件,只不過令人略感遺憾的是,至今為止,考古學家和文物學家也沒有弄清楚,這座大墓到底是誰的。根據青銅器上面不多的銘文,文史類傾向於鄭國國君子嬰,那些青銅器,既是鄭國的祭祀重器,也是子嬰的隨葬品。

要知道,當時的中國,正處於軍閥混戰的動蕩年代,後來又有十三年抗戰,時局相當混亂。無數的文物珍寶,都在此時流失、損毀,以至於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然而,足夠幸運的是,這些被稱為“新鄭彝器”的文物,卻得到了比較好的保護。

在出土後不久,當時政府就成立了河南省博物館,而“新鄭彝器”幾乎如數被撥入該館,是第一批鎮館之寶。即使是抗日戰爭時期,為了保證國寶的安全,也湧現出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到了解放戰爭時期,這批文物差點被運送出境,但在最後關頭還是有一部分在機場時被攔截下來,其中就包括本文要說的蓮鶴方壺。

壺是一種重要而使用的器皿,要知道,在漫長的歷史演變中,包括鼎、尊、罍等等都已經消失了,或者名存實亡,失去了實用價值。然而,壺卻一直被保留了下來,還是煥發出它的活力。幾千年以來,它的外形和功能並沒有多大的變化,所以我們對它也會相當熟悉和親切。

蓮鶴方壺其實是一對的,一個高為125.7厘米,一個高為126.5厘米,幾乎沒有多大的區別。在重量上,它們則完全一致,均為64.28公斤。方壺的口是長方形的,長為30.5厘米,寬為54厘米。以往出土的壺,要麽是方方正正的,要麽是圓柱形的,而這對壺卻打破了這個造型,它們被做成扁方體的形狀,別具一格。

在壺身之上,雕刻著精美的蟠龍紋,更為奇特的是,蟠龍的角都卻不是簡單的花紋,而是立了起來。壺的四邊,分別鑄造著一隻神獸,它們長著雙翼,露出頭角,並將長長的尾巴卷起。在方壺的底座下,是兩隻神獸,它們高昂著頭,躍躍欲動,將上面的重量全部背負。

這對蓮鶴方壺是有壺蓋的,它們被精心做成了蓮花瓣形狀,兩層花瓣向四周散開,再加上被人為鏤空,顯得豐富多彩,層次分明。花瓣的正中間,還有一個小蓋,上面站著一隻仙鶴。它昂首闊步,卓爾不凡,似乎在彰顯自己榮耀的身份,又像是閑庭信步,悠然自得。

這對國寶,最為珍貴就在於它的製作工藝複雜,紋飾精美,據文博專家考證,在它之上,一共使用了圓雕、淺浮雕、細刻、焊接等多種技法。而且當時的工匠想象力豐富,做工考究,使得方壺稱為了精品之中的精品。站在它面前的人,不僅會被幾千年的歷史感震撼,也會被上面精致繁雜的工藝而折服,甚至會產生莫名其妙地壓迫感。

它們的存在,不僅訴說著三千多年前的戰國風貌和審美情趣,更是在展現我國古代匠人的獨到技巧。解放後,這對壺中高度較低、底部略有殘缺的那個被帶到北京,並收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另一個則依然放在河南博物院。在一般情況下,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那個壺,又被稱為立鶴方壺。

因為歷史的原因,中國很多成套文物都被迫分居兩地。比如昭陵六駿浮雕石刻中,就有“颯露紫”、“拳毛騧”被偷運到美國,現收藏於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這種分離,是迫不得已的遺憾。然而,這對蓮鶴方壺卻不在其中,它們的分離,只不過是為了更好傳播文化,展現我國悠久而燦爛的歷史,是甜蜜的離別。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