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名醫沈紹九妙治疑難雜症

清末民初成都名醫沈紹九(1865~1936),名汀,浙江紹興縣人,其祖輩遊歷到四川,定居成都。他醫術精湛,醫德高尚,對疑難雜症治法特殊,頗有奇效。

上海名醫聶雲台所著《結核輔生療法》載有這樣一段:「民國六年舍妹夫卓君衛之尊翁,小水渾濁,旋結為膏質,內有血絲血肉,德人德博爾治之無效,據稱是『腎炎病』,高年難望治癒。又延中醫數人治之,皆利尿劑亦無效。適有四川名醫沈紹九至北京遊覽,友人介紹診治,不用普通利尿葯,惟用補腎補脾之品,經四十餘日,遂見痊癒。」

民國六年(1917 年),滇軍羅佩金部與川軍劉存厚部在成都市區內發生激烈巷戰達七晝夜之久。滇軍由舊皇城發炮向劉的師部及文殊院、西校場等地猛烈轟擊,並焚毀了皇城周圍的民房。雙方發展到白刃肉搏,死亡達數百人。家住大紅土地廟的陳蓉峰之妹時年十八,因受激烈巷戰的驚駭,致患驚恐症。起初雙手顫抖,每幾次顫抖之後,即全身冷汗,汗後疲憊不堪,心悸怔忡,如是多日之後,臥床不起,奄奄一息。當時沈紹九遠在北京,家人請名中醫診治。

他們相繼用龍骨、牡蠣、琥珀等鎮驚安神之葯,連服無效,病情十分危重。沈紹九返成都後,陳家急請沈治療,沈本《內經》上的「驚即傷肝,恐即傷腎,肝風內動,發為驚厥」的理論,從滋肝補腎入手,以「六味地黃丸」為主,加減化裁治之。數劑之後,病情大為好轉,連續診治,得以獲救。

中風症,多屬危症,有的患者中風後,不逾日便不治死亡;即使有的遷延歲月,卻痛苦難受,生不如死。紹九治這類病,治法特殊,頗有奇效。

一沈姓男子40 余歲,身體肥胖,性情急躁,平時好喝酒。中風後,頭暈手顫,四肢麻木疼痛,雙腳腫脹,難於行動,每日吐痰涎極多。曾服清熱、滲濕、滋補肝腎之葯,歷時數月無效。

紹九診斷後,認為應益氣健脾、平肝清熱。用「六君子湯」加丹皮、梔子、羚羊角等,並以蒺藜、桑枝等疏風通絡、補瀉同進,服後病情好轉,調治數月痊癒。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主管

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 主辦

中醫藥知識 健康養生資訊

零售價:RMB12元

郵發代號:82-654

播放GIF

文章版權歸《家庭中醫藥》雜誌所有,轉載、摘錄請註明出處。部分圖片源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所載方葯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本文作者:楊吉生

本文編輯:桔梗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播放GIF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