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大賣場被唱衰,外資零售折騰的一年

文 | 趙曉娟

編輯 | 牙韓翔

歐尚全國77家門市被大潤發全面託管的消息就如12月份的炸彈,在零售圈炸起的漣漪很快被唱衰大賣場的聲音淹沒。

12月19日下午5點,北京歐尚科興店。像往年一樣這裡早已妝點好聖誕用品來迎接聖誕前的最後一個周末,對於工作日冷清的人流店員們習以為常,即便這家1萬平方米的大賣場是歐尚北京銷售最好的門市。

但5米寬的通道和3米寬的貨架間,也出現了不一樣的變化。在歐尚生鮮、主食廚房區域,掛著印有“手機淘寶逛歐尚”的廣告語,落款為歐尚和淘鮮達,具有盒馬特色的日日鮮蔬菜也被放上了蔬菜貨架,在自助收銀區域,手機支付也僅支持支付寶,如果想要微信支付只能走人工收銀通道。

歐尚賣場懸掛的淘鮮達宣傳牌。攝影:趙曉娟

歐尚被大潤發託管的商業新聞,已經傳到了促銷員的耳中。一名日化品促銷員告訴界面新聞,“歐尚的管理已經歸大潤發了,但實際上歐尚和大潤發都歸“馬雲爸爸”管,上個月這家店已經接入盒馬和淘鮮達,二樓還專設了一個淘鮮達外賣庫房,而且在盒馬雲超下單的很多產品,都由這個門市來配送,網上所有的銷量都算門市的銷售,店裡人雖然少,不過銷量並沒有降低多少。”

另一位促銷員稱,這是目前北京唯一一家嫁接阿里系的歐尚門市,西紅門、四季青等歐尚門市還未進入改造階段。

12月13日,歐尚中國兩位高管向全體員工發送了《歐尚和大潤發決定整合力量的公告》郵件,該郵件提及位於華南的5家歐尚門市將作為區域試點先開啟轉型,春節後全面整合,保留歐尚品牌、法人實體、員工勞動關係和新業態。此前一天,據《聯商網》獲得的一份文字截圖信源也證實了上述郵件的真實性。

截止2017年末,進入中國20年的歐尚在華門市總數為77家,門市多分布於華東(51家)地區。

2018年12月,歐尚北京科興店。攝影:趙曉娟

大潤發和歐尚可以說是中國最具效率的兩大外資賣場品牌,從去年委身於阿里,到如今歐尚開始的阿里式改造,無不宣告自身改造已無法驅動這家高效的機器。“外資看的是大賣場的遠景,是走衰。”一位從外資零售企業已離職的高管向界面新聞如此評價。

再往前看。

2018年,韓國零售商樂天瑪特宣布退出中國,門市分別轉賣給本土企業物美和青島利群。2017年9月,韓國另一大零售商品牌易買得(E-mart)宣布,同樣以轉讓門市的方式離場,徹底退出中國市場。

一位前歐尚員工在自己的微博上寫道:曾經線下最靈活的商業系統、最具活力的商業團隊,也只能在新零售的變革中黯然離場——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這一句感慨,成為大賣場失去活力的投射,而以大潤發、沃爾瑪、家樂福等外資零售商,恰恰是最擅於管理這類大而全賣場的經營者。

如今的歐尚、已經退出中國的樂天瑪特、易買得,和TESCO樂購均印證了這樣的結局,儘管外資零售大賣場普遍淪陷還過於聳人聽聞,但被唱衰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2018年上半年,沃爾瑪就關閉了16家門市,這些關閉門市所在的城市包括上海、廈門、福州等一二線城市。而從不關閉門市的大潤發也開打破業內為其立的“flag”。

差不多10年前,情況完全不同。

上萬平方米的營業面積+上萬平方米的租賃面積,再加上一個地下停車場差不多是一個大賣場的標準構成。在手機支付並不盛行的年代,這些自帶線下流量的賣場甚至能成為一個百貨店、大型社區人流量最為集中的地方,也往往是二三線新興城市在城鎮化進程中招商引資的絕佳對象。

但按照大賣場的租約通常在10-20年期限標準,這些商業寵兒們的租約期限多數在2011年之後陸續到期,2011-2013年也成為轉折點,這也成為此後外資零售商開始出現每年關閉一定數量門市的原因之一。而迅速火起來的新零售又加速了傳統大賣場關店的進程,在近一兩年形成閉店小高潮。

“一二線城市由於消費行為和生活方式的變化,大賣場業務面臨更大的挑戰,這也逼著大賣場品牌去做一些調整,比如縮減面積,更嚴格的選品,開展到家服務,並嘗試更多的餐飲和其他社區服務。”凱度消費者指數大中華區總經理虞堅對此向界面新聞分析。

在關店背後,還有隨之而來的業績下滑。根據凱度消費指數提供的數據,自2015年至今,歐尚、樂購、卜蜂蓮花、家樂福等零售商在現代管道(大賣場、超市、便利店)的市場份額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相比之下,在資本裹挾之下的新零售業態已經用兩年多時間獲取了很大部分年輕消費者的青睞,大賣場的線下交易量受到衝擊,加之消費場景被切分之後,很多細化的小業態也從中分羹,例如百果園之類的水果店就切分了大賣場中生鮮產品很大一部分交易量,這使得傳統的大賣場生意進一步變差。

面對新零售和新業態對大賣場份額業態的蠶食,至少是5年之前,以沃爾瑪為代表的大賣場也意識到,營業額和市場份額的不斷提升需要由擴張驅動轉變為門市自身改造優化來完成。

選擇實驗性地開設小型門市最早被沃爾瑪和TESCO樂購嘗試過。

2009年,沃爾瑪在深圳開出了3家名為“惠選”的社區折扣店,當時的惠選折扣店更類似便利超市,店面在200-300平方米,主打低價產品。這些門市在2012年被關閉。

上海尚益谘詢總經理胡春才告訴界面新聞,外資零售的小業態拓展都非常慢,因為這些企業本身在管理上偏僵化,更多依賴其在歐美的經驗加上在中國的本土化動作,但中國的零售變化之快實際上已經超過了美國,並不能完全靠經驗就可以快速完成轉變。

但不死心的沃爾瑪今年4月重啟了惠選品牌,面積比之前的要大得多,在1000平方米左右,同樣針對社區,並引入自動收銀、掃碼智能購等設備。這些惠選超市先在華南試點,沃爾瑪半年多已開出6家這樣的門市,年底之前,還將有兩家惠選超市開業。這批新型超市在商品、服務、收銀方面都盡力迎合消費者的變化,在貨架上放置了更多的自有品牌商品、開業追溯源頭的蔬菜,以及方便收銀的自動收銀機器,當然,這家店也支持顧客在京東到家下單。

2018年4月,沃爾瑪惠選超市在深圳開業。

但啟領商學院創始人萬明治卻不是很看好這些動作。“外資零售做小業態的人仍然來自於大賣場,管理邏輯不同。另一方面,小業態在中國更草根,並不適合高開高打。”在他看來,家樂福雖然在歐洲有4000家便利店業態,經驗豐富,但在中國仍然不能解決規模和效益的均衡問題。

虞堅告訴界面新聞,對於外資公司來說,無法以“中國速度”進行決策一直是痛點之一,而小業態超市的增長需要更多規模效應的支持,更靈活的供應鏈支持,因此需要有長期投資的準備,回報期比較長,而且放開特許經營也有一定品質上的風險,因此大家都比較謹慎。目前從現狀來看,在小業態拓展上比較激進的主要是本土零售商。

在尋求新業態過程中,問路互聯網是幾乎每個企業探尋的方向。

今年8月沃爾瑪進一步對達達-京東到家增加大約3.2億美元的投資,在後者股權佔比增至10%,這是沃爾瑪看好1小時送達服務在中國市場巨大潛力的結果。京東到家的數據顯示,今年雙十一沃爾瑪在京東到家平台銷售額為去年同期4倍。

沃爾瑪這步棋走了很久。

直接從收購1號店開始,在2012年作出這樣的決定頗有先見之明,此後2016年將1號店出售給京東、入股京東、投資到家業務達達等一些列動作,都能感受到沃爾瑪對於電商投資之迫切。

目前,超過230家沃爾瑪門市已經上線京東到家,覆蓋全國30個重點城市,為顧客提供1小時送達服務。看中到家業務的還有家樂福,自行探索了3年之久的家樂福今年10月才與京東到家正式合作,但效果明顯——家樂福上線一個月後其周均銷量距離上線之初增長了7倍,目前已經有163家門市上線京東到家,覆蓋全國31個主要城市。

比沃爾瑪更徹底的,就是高鑫零售與阿里的那樁收購案,徹底變身阿里系。

大潤發董事長黃明端今年4月曾在一次行業會議上直言“互聯網的燒錢真的太厲害”,他披露大潤發在2013-2017的4年試水電商平台飛牛網的虧損額,“第一年做飛牛網時,收入1億多,也虧損1億多;第二年營收10億多,虧損4億多;第三年營收做到了20多億,虧損5億多;第四年營收40多億,虧損小於3億。後來,飛牛網基本上把B2C的燒錢部分停掉、做了B2B(發到家業務)。”

即便虧損在縮小,但大潤發仍然把賣場交給阿里去改造,這才有了開頭那一幕——與大潤發同屬高鑫零售的歐尚也開始進入阿里系改造歷程,而大潤發在今年8月,已經完成了100家門市的阿里化改造。

眼下,與阿里、騰訊這樣的互聯網巨頭合作成了外資零售的退步之策。

家樂福動作稍慢,終於在今年1月委身騰訊和永輝,但是至今為止,永輝並未出現改造家樂福的動作,其擅長的生鮮經營管理也暫未在家樂福賣場發揮作用。永輝超市副總裁吳光旺向界面新聞表示,雙方合作細節暫時無法向外披露。

2018年9月,家樂福門前坐等接單的配送員。

一位歐尚已離職員工告訴界面新聞,這樣的整合並不容易有實質效果。之前沃爾瑪整合好又多、華潤萬家整合TESCO樂購都涉及到兩個系統的打通,費時費力。而永輝能否將其具有優勢的生鮮管理、合夥人制度以及供應鏈體系共享給家樂福,更要看後者本身的開放程度以及永輝在家樂福中的話語權有多少。在外界看來,家樂福這一舉動更像是一場無奈的折騰。

麥德龍今年11月也宣布與騰訊開展部分電商業務的合作,嘗試到家服務、到店小程式等業務。

儘管一些略顯激進的探索——諸如超級物種、盒馬這類新零售業態並未被看做大賣場真正的出路,以及2年開設200家之多的永輝生活仍然未給出合適的盈利預期,甚至一名超級物種員工向界面新聞透露,超級物種已經開始控制人員成本了,將多餘的人力裁掉。

這種高昂的配送成本、並不明朗的盈利模式未必是大賣場最好的轉型模式,大賣場仍在尋找更多的可能性。

中國零售業在全球智能化管理方面是走在最前面,儘管在供應鏈管理方面仍然處於滯後階段(主要以盤剝、壓迫供應商的做法為主,而不是深入供應鏈上遊,從設計、包裝等方面與供應商共同開發獨家差異化產品),但在門市運營、行銷、顧客互動、送貨到家等環節都處於優勢階段,而這些在運用的過程中,外資並不如本土企業嫻熟。

但外資零售也有自身優勢。零售最終要回歸到供應鏈、場景設計,回歸到精細化管理與消費者需求是否達到最佳匹配度。

今年12月,沃爾瑪在成都新開業的盛邦街店,被沃爾瑪定義為“2018年打造的代表著全管道零售未來發展方向的新一代門市”。這家門市營業面積約為5000多平米,相較普通大賣場的面積壓縮了近50%,租賃區域營業面積擴大至為4000平米,精選了近80個餐飲、社區服務為主的特色品牌,與緊湊的門市形成了互補。

沃爾瑪希望新一代門市可以在賣場空間和顧客需求之間平衡,並且推廣到全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