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貨幣發展簡史:黃金具備無條件的價值是有歷史成因的

公元前9500年,坐標敘利亞。

夏天炙熱的陽光把大地烤得滾燙,雖說昨天下過一場暴雨,但是氣象也並未涼爽。所幸的是,納吐夫人(Natufian)終於在太陽落山前收割完所有的麥子,陸續搬回了家中。可就在這時,有位客人遠道而來,手裡提著兩條鮮魚。村長髮現此人來路不明,不由得警惕起來。仔細詢問一番以後,發現是隔壁部落的盟友,終於松了一口氣。原來此人想用自己的魚來換些小麥吃。

村長想起了烤魚的美味不由得流下了口水。距離上次吃魚已經是10年以前的事情了。自從大家不約而同開始種地以後,就慢慢拋棄了原來采集漁獵的生活。隨著經年累月的耕種,家中的糧食儲備亦甚為殷實。把客人帶到家以後,村長指著角落裡的一個巨大的陶罐說,“這些小麥你拿走吧”。

作為交換,村長拿走了客人的兩條魚,於是當晚就做了烤魚。飽餐之後,他甜蜜地進入了夢鄉。

(考古學家發現的石器時代納吐夫人的村莊)

有了這次交易的經歷,村長的名聲也傳播了出去,鄰村的人紛紛慕名而來,交換各種各樣的東西,像燧火石,鹿皮,草藥,甚至泥刻的小人等等。村長家屯貨的種類也逐漸豐富了起來。直到有一天,某個鄰居拿燧火石換走了他僅剩的三條鮮魚,他才發現出了問題。原來就在前不久,剛有人用類似的石頭換了他一罐小麥。可是一罐小麥只能換兩條魚啊!其實這也不能怪村長疏忽,畢竟這麽多不同種類的商品和交易的账目,信息量還是很大的,小腦瓜很難記得住。

這就是原始部落的以物換物,它標誌著人類貿易的起點,但在設計上有明顯缺陷。隨著商品種類的增多,不同組合之間會產生不同的兌換比率,信息量會以幾何級數激增。假設市場上有100種商品,那就會產生出4950種交易組合,1000種商品就有499500種不同的組合!如此龐大的信息顯然靠人腦是無法承載的,必須要通過某種方式把這些數據給記錄下來。

日複一日,年複一年,歷史的車輪又向前推進了六千多年。在距離敘利亞600公里外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成千上萬的人口居住在一個6平方公里的城鎮裡。四周堅實的城牆和堡壘防範著外族的入侵;一個個巨大的神廟佇立在城市的中心,有著鬼斧神工般的華麗。人們從四面八方趕來朝聖,見證著這座城市的偉大與繁榮。人們堅信這是一個由神庇佑的城市,於是也賦予了它一個神聖的名字——烏魯克(Uruk)。

(考古學家還原出的烏魯克古城形象)

哈爾和他的家人已在這個城市裡居住了10多年,他在伊南娜神廟附近的廣場上經營著一家雜貨鋪。店鋪的正中央掛著一個巨大的石板,上面用楔形文字記錄了各種貨物的兌換比率:5個椰棗=3個雞蛋,2斤小麥=1條魚,1件長袍=10條魚.......

這一年小麥的收成格外好,哈爾家也囤了好多糧食。反正吃不了那麽多,老婆正好在哺乳期,不如去城外的魚鋪換幾條魚給老婆補補身子。於是帶著兩袋小麥,和那塊沉重的石板,駕著驢車就出發了。過了好些時間,終於出了城,找到一家魚鋪。可是魚鋪的老闆前兩天剛換了許多麥子,對這樁交易絲毫不感興趣。沒辦法,哈爾只能再找下家。於是又駕車好幾裡,太陽快要落山了,驢子也沒了精神,終於在一條河邊找到了一戶打魚的人家。哈爾敲了敲門,問屋主要不要小麥。只聽屋內有人在呻吟,顫顫微微地回答道,“我現在生病了,我需要草藥,你能不能給我草藥......”

就這樣哈爾再一次吃了閉門羹,這時天色已經慢慢暗了下來,哈爾拖著疲憊的身軀歎息道,“到底上哪兒找收小麥的魚老闆呀?”

相比石器時代的納吐夫人,哈爾生活的時代已經進步了很多,畢竟那是人類史上第一個燦爛的文明——蘇美爾文明。聰明的蘇美爾人用楔形文字解決了大腦過載的問題,在石板上記錄下了海量的交易账目。

如果說宗教是人類第一次發揮想象創造出來的偉大事物,那文字便是第二次想象力飛躍的產物,給人類的文明帶來了巨大的福祉。可即便是這樣,物物交換仍舊有巨大的局限性,束縛著貿易的發展,因為你所提供的東西並不一定是對方想要的。所以如果能創造出一種人人都想要的東西作為交易的媒介,問題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歷史拍著它強大的翅膀又飛過了許多個世紀,蘇美爾王朝逐漸衰敗,在公元前1700年被崛起的巴比倫人消滅,領頭的便是一代雄主漢謨拉比,從此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便有了新的主人。對,你沒聽錯,就是頒布漢謨拉比法典的那個哥們,周杰倫的歌裡還唱到的那位。

在漢謨拉比的統治之下,巴比倫王朝迎來了鼎盛時期。那時候的人們在兩河流域已經發現了銀礦,並且已經具備了足夠的冶金工藝,把銀礦加以提煉打造成各種物件,但這並不是銀礦最主要的用途。它的最大作用就是打造了巴比倫王朝的統一貨幣。貨幣部門叫謝克爾(shekel),沒有固定的形狀。一個銀謝克爾相當於0.3盎司等重的銀塊。它不僅可以在市場上流通,用來買賣各種商品,同時也可以用來獎勵軍士和懲罰罪犯。漢謨拉比法典裡就有明確的記載:

198. 如果一個貴族弄瞎了一位平民的眼睛或者打斷了他的骨頭,那就要賠給他60謝克爾等重的銀。

….

….

213. 如果一個貴族打了另一個貴族的女奴,並且致使其流產,那就要賠給他2謝克爾的銀。

有了貨幣作為統一的交易媒介,人們就可以更加自由地進行貿易,促進了經濟的繁榮。既然可以用來買東西,那說明貨幣必然有價值。更重要的是,這個價值為所有人接受,因為它可以用來交換任何商品。從此以後,人們不需要再像哈爾那樣為了買一條魚而奔走呼號,只要兜裡有錢,就可以買到任何東西。不僅如此,金錢還可以不斷累積用來購買更加貴重的東西,於是人就有了理財的觀念,財富也慢慢和人的社會階層掛鉤起來。

“錢”其實是貨幣體系建立後催生出來的一個廣義的概念,它同樣植根於人類的想象,卻進一步解放了人類社會的生產力。世上還從未有過一樣東西可以像錢那樣讓所有人有如此統一的信仰。無論是何種宗教,種族,膚色,和國家的人都認為錢是好東西。從此以後人類就開始對金錢產生了無止盡的追求。就連基督教派去的十字軍,從穆斯林手裡奪回聖地以後,也依然愉快地使用著穆斯林的錢幣,即使這個方形的金幣上刻著阿拉伯語的一句話,“阿拉是世界上唯一的神,穆罕穆德是阿拉的使者”。

可是什麽樣的東西能用來當錢?人們最開始想到的往往是那些有實用性價值的東西。對我們的祖先來講,食物就是最實用的,所以一開始被用作貨幣流通的就是小麥。在巴比倫王朝發行自己的通用貨幣以前,就有人就嘗試用小麥作為貨幣,相對應地,還做了一個標準的碗來算體積。

雖然小麥的可食用性支撐了它的內在價值,但把它當錢來使還是不妥的,人們更願意把它作為一種商品來對待。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不便於運輸。小麥的量產使它和其他的商品的兌換比率很低。試想一下,如果你扛著一麻袋的小麥去你家旁邊的雜貨店買披薩,那老闆估計要叫保安了。另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小麥不方便儲藏,畢竟食物都有保存期限,時間長了都容易腐壞。

一個理想貨幣不僅能用來進行價值的互換,它還必須方便轉移和儲藏。只有這樣,財富才能更好地流通和積累。於是金銀等貴金屬就脫穎而出了。

拿銀來舉例,事實上它對那個年代的人來說是沒有任何內在價值的。首先它不能吃不能喝,也沒法做成衣服來穿。作為耕地用的鋤頭又太軟,刨幾下就彎了。做武器就更不行了。當然它可以做成各種各樣的珠寶作為裝飾,但這些是奢侈品,只是用來彰顯主人的身份地位而已,所以那只是文化層面的價值。可如果作為貨幣的話,優勢就很明顯了。首先銀可以被切割和稱重,所以就可以更加精確地標定商品的價格。其次銀幣也便於攜帶,不會腐壞,這樣就方便了財富的轉移和儲藏。

可是問題又來了,既然沒有內在價值,那如何讓當時的人相信金銀可以用來買東西?如果你現在問任何一個人,金銀的價值自然毋庸置疑。卡地亞的金鐲子隨隨便便就可以賣上千美金。但是對於遠古文明的人來說,他們剛從野蠻部落進化到農耕社會,確實很難相信一塊金黃色石頭的價值。

若要人相信一個假想的東西,那必須有神的支持。

聽上去很扯淡,但神確實是這個世界上唯一一個不需要證偽的存在。連偉大的科學家牛頓晚年也開始研究神學。就連現在的美鈔,如果你仔細看一下,就會發現美國財政部簽名的旁邊有一句標語——“In God We Trust”。

而對於古代人來說,王權就是神的象徵。所以貨幣也是由王權來發布和鑄造的,老百姓對金銀價值的認可自然也來源於王權的背書。已知最早的統一發放的硬幣,是公元前640年,由呂底亞國王阿呂亞泰斯(Alyattes of Lydia)創立的,被稱為呂底亞硬幣(Lydia coin)。

這種刻有圖案與文字的金幣有兩個作用:第一,文字可以標記硬幣的面值。第二,圖案可以證明王權的背書。迄今為止所有的硬幣事實上都是由呂底亞硬幣演化而來的。

沒有標記的金塊相比之下有兩大明顯的劣勢:第一,它在每次交易時都必須稱重。第二,事實上稱重還不夠,因為對於賣方來說,他無法判別這是純金的,還是外面鍍了層金。

呂底亞硬幣恰好解決了這些問題,因為刻的文字標注了這塊金屬的價值,而印的圖案代表著王權,可以證明這塊金屬的價值。

隨著歲月的變遷,王朝的更迭,也許硬幣的形狀,材質,以及標記可能會不一樣,但是傳遞的信息大抵是相同的。基本上都是,“我,xxx國偉大的王,向你保證這塊金屬包含著0.2盎司的黃金。如果任何人膽敢私自偽造,那就意味著他偽造了我的簽名,損害了我的名譽。我會施以最重的刑法!”所以偽造貨幣在任何朝代,任何國家都會判很重的罪,因為這個行為不僅是欺騙,更是對王權的藐視和挑戰。

同時代世界上的其他角落,雖然沒有金礦或銀礦,但是歷史的軌跡都是驚人的相似,也陸陸續續地發展出了自己的貨幣體系。在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以東6000公里以外的土地上,崛起了燦爛的華夏文明。那時的中原大地正處在先秦時期,在商王朝的統治下,有了中國第一個貨幣——貝幣。一開始是由天然貝殼所製,與金屬一樣方便轉移和存儲。所以中國的很多跟錢有關的漢字也都是“貝”字偏旁。

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天然的貝殼作為貨幣漸漸供不應求了,於是出現人工貝幣,如石貝幣、骨貝幣、蚌貝幣等。到了商代晚期,出現了用銅製的金屬貝幣。銅貝在商朝舊都殷墟的遺址中被發現,後來成為了周朝的通用貨幣。

除了華夏文明以外,在太平洋另一端的美洲大陸,印第安土著也曾經用卷煙作為貨幣。所以人類歷史上同時出現過許多種不同形式的貨幣,但神奇的是,它們都隨著歷史的長河消身匿跡了。無論是煙草,貝殼,還是小麥,銅鐵,如今的我們只是把它當作一種商品,而非儲藏價值的手段。可是有一樣東西,並且只有這樣東西,人們對它的價值依舊深信不疑。那就是黃金。

可為什麽只有黃金笑到了最後,其他的都不行呢?

現代化學給過一個解釋:金是最穩定的元素。它不會被氧化,不會被分解,和其他物質幾乎不會發生化學反應。比小麥和煙草更易於保存的金屬,經過10年的時間基本上都會被氧化,所以鐵會生鏽,銀會發黑,銅會變綠。但金過了100年還是金,這就是它的特別之處。

雖然這個解釋有一定的科學性,但畢竟現代化學是第二次工業革命以後的產物。事實上在此之前很長時間,人們早已對黃金的價值產生了共識。在公元前27年,羅馬帝國就在凱撒的帶領下東征西討稱霸整個歐亞大陸。一個多世紀之後,帝國達到全盛。

在羅馬帝國的鼎盛時期,它的經濟,文化和政治對當時的人們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其中就包括整個帝國通行的金幣。即使是外族人,也很容易對羅馬的貨幣建立起信任,因為他們相信羅馬帝國的穩固與強盛會讓整個政權一直延續下去。

另一方面對於羅馬帝國來說,它的政權事實上也是基於它的貨幣體系,因為只有統一大家對貨幣的共識,整個帝國的行政才可以有效地實行。試想一下,如果整個帝國只有羅馬城使用金幣,其他地區用的是小麥,象牙,貝殼等貨幣,那帝國的中央財政就無法收稅,也無法支付軍隊的開銷。所以羅馬帝國勢必會不惜一切代價,讓所有殖民地都接受它自己的貨幣。

一開始殖民地會有激烈地反抗,但是經過兩代人以後,人們就會習以為常,過了三代四代,人們就會產生一種文化上的認同感。歷史上這種文化滲透的例子比比皆是,落後的文化永遠會被先進的文化所統一。雖說現在中國各地區的人都用漢字,但在數百年以前,漢字只在中原地區使用,而它的鄰國都有自己的語言文字。比如遼國本是北宋周邊的一個強大的草原民族,雙方激戰無數,但後來竟慢慢開始漢化,君臣上下通用漢字,甚至還寫漢語詩。遼道宗還曾經說道,“吾修文物,彬彬不異於中華。”

所以在羅馬帝國強盛時期,它治下的人民對其貨幣的信心是很強的,所以自然也對黃金趨之若鶩。甚至在帝國勢力範圍以外的印度,人們對羅馬的錢幣也有著強烈的認同感。在公元1世紀,羅馬的貨幣就在印度市場上廣泛流通起來。有趣的是,羅馬其實離印度很遠,最近的羅馬軍團也有數千英裡的距離。當時印度的統治者甚至仿造羅馬的錢幣,把自己的頭像也鐫刻上去。

畢竟世界上沒有不落的太陽,曾經不可一世的羅馬帝國江河日下,最後被一位日耳曼將軍所顛覆。雖說帝國覆滅,但它文化上的影響力仍是巨大的。隨著王朝的更迭,羅馬的錢幣已經消亡,但替代品仍是同樣的形式,只是換了統治者的頭像而已。人們對黃金的追求有增無減,最後整個地中海的歐洲各國都對金子瘋狂般地癡迷。

事實上黃金對人心的征服從未停止過腳步,隨著歐洲列強的崛起,歐洲人把船開到了世界各地,大航海時代正式開啟。恩格斯說過:“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個遠東尋找的是黃金;黃金一詞是驅使西班牙人橫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語;黃金是白人剛踏上一個新發現的海岸時所要的第一件東西。”

1519年,西班牙殖民者埃爾南·科爾特斯帶領他的軍隊入侵了墨西哥。那時的墨西哥還是一個與世隔絕之地,是阿茲台克文明的核心。阿茲台克人很快地意識到這些外來人對一種黃色的金屬有著濃厚的興趣。而他們對黃金事實上並不熟悉,只知道它很漂亮並且易於加工,所以經常做成各種首飾,但從未想過把它用作貨幣。每當阿茲台克人要買東西的時候,他們往往使用可可豆或者布料來支付。所以西班牙人對黃金的執迷令他們百思不得其解,像三千年前的蘇美爾人一樣,他們發出了同樣的疑問:“這個玩意兒又不能吃,也不能做成衣服來穿,做武器又太軟,為什麽會如此重要”?而狡猾的西班牙人埃爾南回答道,“因為我們的國王得了一種病,這個病只能用黃金來治”。

西班牙人對黃金的貪婪,使其對阿茲台克人起了歹念,終於痛下殺手,用武力征服了這片盛產黃金的土地,自此阿茲台克文明也從歷史舞台上謝幕。同時期的其他歐洲列強像葡萄牙,不列顛,意大利,以及海上馬車夫荷蘭等國也紛紛把爪牙伸向世界各地,在全球範圍內刮起了一陣黃金熱。

為什麽黃金熱可以蔓延全世界?試想一下,如果印度與地中海之間有一條貿易通道,而印度人對黃金不感冒,那這個東西在市場上就不值錢。可是黃金在地中海可是很昂貴的存在,那自然會有商人嗅到寶貴的商機。他們會從印度大量購買黃金,然後傾銷到地中海賺差價。這樣一來印度的黃金就會供不應求,價格自然也飆升上去了。簡單的經濟學道理告訴我們,市場這雙無形的手自然會平衡兩端的供求,把商品的價值推向全球。

大航海時代被譽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地理大發現。歐洲人發現了中國的絲綢,茶葉,和瓷器。荷蘭的東印度公司把他們傾銷至西方各國,深受上流社會的追捧。但除了這些商品以外,還有一個發現給歐洲的金融業帶來了巨大的啟發。那就是紙幣。事實上早在幾個世紀前,意大利探險家馬可波羅就遊歷過中國,記錄過紙幣的使用情況,稱之為“東方的點金術”。

最早的紙幣可以追溯到北宋時期,被稱為“交子”。在一張薄薄的紙上,僅用幾行文字就能將其等價於數千兩白銀的價值。所以富商巨賈只要帶上一疊這樣的紙,就等於是“腰纏萬貫”,隨手一揮便能買下良田千頃,豪宅無數。難怪被人稱作“點金術”了。

紙張不僅輕便,它也易於保存,所以作為貨幣來講也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自從蔡倫發明造紙術以後,造紙工藝就在不斷發展與進步,成本也一降再降,到北宋時期已經可以大規模地量產了。當統治者被賦予無限的鑄幣權,就好比擁有了一雙點石成金的上帝之手,從此以後潘多拉的魔盒就被打開了。由於紙張的成本和金銀等貴金屬比起來是很低的,如果用一個廉價的東西和一個高價值的東西強製掛鉤,那多出來的那部分差價必然會提前被透支,這時候就只能依賴於政府的信用。俗話說的好,“出來混遲早都是要還的”。政府提前透支的那部分價值是屬於人民的,總有一天也要把那部分價值歸還回去,如果沒有足夠的償還能力,那政府就會失去信用,紙幣最後也只能是廢紙一張。

歷史上那些邪惡政府濫印鈔票,導致通貨膨脹,民不聊生的例子比比皆是。北宋的滅亡有相當一部分原因也是由於交子的泛濫。津巴布韋曾發生過人類歷史上最大的通貨膨脹,由於貨幣貶值的速度太厲害,政府直接推出了100兆面值的紙幣。

我們再來看黃金,它作為一種礦物資源,在地球上的儲備量是很有限的,所以它一直被認為是抗通脹的強力武器。在這場與紙幣的較量中,黃金還是贏了。也許有人會問為什麽鑽石不能取代黃金。天然鑽石確實是稀缺資源,也非常穩定持久易於保存。可是我們知道鑽石的構成其實就是碳,碳是世界上最普遍的元素,所以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人工合成鑽石,僅去年一年,中國出口至全世界的人工鑽就有200億克拉!不僅是鑽石,其他寶石諸如藍寶石,紅寶石等都可以人工合成。所以與金元素的稀缺相比,鑽石及其他寶石只能甘拜下風。

黃金必勝的法則,隨著時間的沉澱,一次次地被檢驗和證實。所以黃金也成了各國人民心照不宣的硬通貨。後來大科學家牛頓提出了金本位製:任何商品都可以用黃金來購買,用黃金含量來定義貨幣價值。當時的大英帝國如日中天,順手把這一貨幣體系推廣至所有資本主義國家。美國人早已看透這條定理,於是在二戰後的國際貨幣體系建立中,通過與黃金掛鉤的辦法,讓美元成為全球貨幣,史稱“布雷頓森林體系”。

該體系確定了35美元一盎司的黃金官價,每一美元的含金量為0.888671克黃金。各國政府或中央銀行可按官價用美元向美國兌換黃金。這種兌換方式也叫做“無限法償”。美國人以此為支點,輕而易舉地贏取了各國對美元的信任。

戰後美國的黃金儲備總數是273億美元,可實際發行的美元卻遠超過這個數字。美國人相當於用有限的黃金撬動了一個巨大的金融杠杆。在財政情況好的時候,大家也許相安無事,但如果不好的話,問題就會顯現出來。戰後的和平持續沒多久,美國又深陷越南戰爭的泥潭,財政赤字巨大,國際收入情況惡化,於是美元的信譽受到衝擊,多次爆發美元危機。於是直接導致大量資本出逃,各國紛紛拋售自己手中的美元,搶購黃金,進一步使美國黃金儲備急劇減少。就這樣美元與黃金掛鉤的體制也維持不下去了。

可即使這樣,也並沒有撼動美元的霸主地位。雖然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崩潰,對美元的信譽有一定的影響,但並未傷筋動骨,否則現在山姆大叔也無法坐穩第一把交椅。所以我們不禁要問,到底是什麽支撐著美元的價值?自從我們的祖先創造出貨幣以後,人們在“錢”上的想象就從未停止過。貝殼,黃金和紙張只是錢不同的形式,而它的價值是人所賦予的。一樣東西到底值多少,你和我說了都不算,必須要獲得大眾的認可才行。說穿了,貨幣就是一個信用體系,它的價值是基於人的共識。所以人民大眾認可美元,不是因為那張紙有多漂亮,而是因為美國政府的信用背書。這跟1500年前人們相信羅馬帝國的錢幣是一樣的道理。

大家會好奇為什麽缺少了黃金?黃金作為貨幣的良好屬性肯定是毋庸置疑的,目前它的價值已無需背書。可它的地位也不是一蹴而就,人們對它價值的普遍認同是有一定歷史條件的。我們捋一下這個時間軸:當3000年前呂底亞國王頒布第一款金幣,那時人們對黃金還不感冒,所以需要國王背書 。直到2500年前羅馬帝國崛起,勢力範圍主要集中在歐洲,金幣隨之推廣開來,歐洲人民逐漸對黃金產生好感。羅馬帝國衰亡後,亞洲各國文明開始崛起,雖然也有自己的貨幣,但那時候還沒有航海技術的支撐來推進全球化。等到第一,第二次工業革命爆發,整個歷史舞台的中心又回到了歐洲。這時候剛經歷了大航海,歐洲強國從殖民地獲得了大量黃金。同時全球化的貿易格局也建立了,所以建立國際化統一的貨幣體系自然迫在眉睫,於是順水推舟就把他們信仰的黃金推向全球,成為世界貨幣。所以黃金一開始,人們並不相信它的價值,所以它作為貨幣是需要信用背書的。等到後來,所有人都認可了它的價值,就無需再背書了。但整個過程也是歷經坎坷,歷經上千年。

再回過頭看美元。隨著市場經濟的蓬勃發展,美元的紙幣形式終究無法滿足龐大資本力量的需求。美元的最大面值是100,如果上升到千萬甚至上億的交易,這麽多紙鈔的搬運也是很不方便的。雖說可以發行更大面值的鈔票,可如果以後提高到百億,千億呢?難道再繼續提高面值?這終究不是長久之計。所以貨幣的形式在這個時候需要進一步進化。

所幸計算機的出現,讓這一切成為了可能。作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產物,人們第一次發現可以把海量的數據以01的序列形式存儲在一個不大的硬碟裡。於是貨幣擺脫了其具像化的形式,轉而抽象成了一個账本系統,被銀行的伺服器所託管。換句話來說,銀行的角色就是一個第三方的託管機構來保管你的財產,作為報酬,銀行每月會收取一定金額的管理費。

這就是現代貨幣體系。每個人不需要在家裡存一大堆現金,只需要在銀行開個账戶,它就能把你花了多少錢,欠誰多少錢,還剩下多少錢都明明白白地記錄下來。交易的時候也不需要用現金,轉而用銀行卡來代替。每一次的交易就會自動在你的账戶上進行扣款。

美元在這裡的角色就是貨幣的部門,而你的錢就是伺服器上存儲的一串數字而已。從此以後無論是多大金額的交易,只需簡單的電腦運算,幾秒鐘即可完成價值的互換。我們再套用之前的貨幣定義公式來分析這個账本系統:

可分割性:因為計算機支持很高的數字精度,所以可以表示各種微小的價格差。顯然它的可分割性是很強的。

可轉移性:通過簡單的計算機指令,就能把一個账戶上的錢轉移至另一個账戶。所以可轉移性很強。

可存儲性:只要伺服器的硬碟不損毀,账戶數據就能一直保存。所以可存儲性也很強。

可計量性:每個账戶都能實時顯示餘額,並且可以根據實際交易進行餘額的調整。所以無需再進行計量。

信用背書:由於账戶是銀行來託管,所以銀行的信譽就是信用背書。除此之外,由於貨幣部門是美元,所以美國政府的信用背書也是必要的。

可是這個假設一定成立嗎?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先回顧一下之前的那張貨幣比較圖表。我們可以發現,除了小麥以外,其他貨幣都沒有內在價值,所以必須要依賴信用背書。也就是說這個價值是有條件的。那有沒有無條件的價值?答案是有的,黃金在金本位建立以後,它的價值就是無條件的。雖說大家都認可它的價值,可是你也無法背著一袋沉重的黃金去買東西啊。要買東西還是得刷信用卡,最後還是回歸銀行的账本系統。似乎兩者間的矛盾是無法調和的。

有一個叫密碼朋克(Cypherpunk)的神秘組織就一直在研究一個完美的解決方案來調和黃金與账本系統間的矛盾。那是一個亞文化組織,成員基本上都是密碼學和計算機的高手,善於運用各種加密手段隱藏自己在網絡上的足跡,所以沒有人知道他們的信息。密碼朋克經常私下組織一些小型聚會,但從不顯山漏水,非常低調。直到1993年6月的某一天,他們終於不甘寂寞,在美國的一本主流雜誌上發表了一篇腦洞清奇的宣言,自此進入了公眾的視野。

這篇宣言表達了他們對隱私保護的擔憂,按照他們的話講,“自網絡興起之後,你所有的一切都暴露在政府的監控之下,包括你的身份證,住址,交易記錄,每天的通話,所有的隱私.......在這個宣揚自由的國家裡你已不再自由。”所以他們提出了一個烏托邦的構想。那是一個新的網絡世界。這個世界存在於任何民族國家以及權力機構之外,每個人的身份都通過加密方式來隱藏,你可以自由地發表言論,自由地買賣,而沒有人會知道你是誰。

那一年恰好是克林頓政府執政的黃金年代,美國經濟迅速騰飛,微軟剛成為全球科技業巨頭,每個人都想著怎麽掙更多的錢,所以沒有人會在意這篇宣言所表達的觀點。可是密碼朋克並沒有放棄自己的理想。為了實現這樣一個網絡世界的烏托邦,他們一直在討論匿名數字貨幣,或可能匿名使用密碼學的需要和可能性。這群人高度關心隱私和人身自由,很多人設計出自己的數字貨幣系統。比較有名的像David Chaum發明了Digicash,那是世界上第一款數字現金。除此之外還有Nick Szabo的比特黃金,Adam Back的哈希現金等等。但是大多數項目都無人問津,最後也夭折了。直到2008年,密碼朋克的另一位大神把這些想法匯集起來,采眾家所長,真正意義上實現了這些構想。他把設計理念寫成了白皮書,發送給了一位剛從加州理工畢業不久的宅男,邀他入夥來共同開發這個項目。郵件的署名就是傳說中的中本聰,而這位宅男就是後來鼎鼎大名的Gavin Anderson。

兩位高人的珠聯璧合,加上後來幾位密碼朋克的高手加入,終於創造除了世上第一款加密數字貨幣——比特幣。同一年,美國爆發大規模的次貸危機,雷曼兄弟一夜之間倒閉。比特幣作為銀行系統的替代方案,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

比特幣的興起,有它偶然的歷史條件,但最關鍵是它用作支付的新型解決方案。和銀行一樣,它是個账本系統,記錄了每個账戶的餘額和所有歷史交易。不一樣的是:一、 貨幣部門從美元變成了比特幣。二、每個人的账戶不包括任何身份信息,實現完全匿名。三、每個人直接管理自己的資產,無需第三方託管。和銀行相比,比特幣的這個設計完全實現了個人對財富的自由支配,同時也擺脫了中心化管控引發的各種信用風險。試想一下,你把錢放在銀行裡,銀行拿你的錢做投資賠光了,或者銀行直接倒閉了,你的錢最後都收不回來。如果你把錢放在比特幣的錢包裡,這些錢永遠都是你的,只要你不弄丟錢包的鑰匙,就能夠永遠支配這筆錢。

比特幣之所以可以擺脫中心化託管,同時可以實現準確的記账,就是因為它是一個共享账本系統。所謂共享账本,就是說每個人可以參與進來記账,共同維護所有的账戶信息。每個人記完账以後可以把账本和所有人同步,大家投票來決定是否采納你的账本。

最牛逼的是,所有這一切的功能是自動運轉的,不需要人為的手動操作。至於更詳細的原理,大家可以看我之前寫的文章,這裡不再贅述。

那問題來了,為什麽比特幣有價值?為什麽它可以作為貨幣來買東西?我們還是用前面的貨幣定義公式來分析:

可分割性:比特幣的最小部門是“聰”,相當於10億分之1個比特幣。如此高的精度,顯然它的可分割性是很強的。

可轉移性:由於是账本系統,簡單的指令就能把一個账戶上的錢轉移至另一個账戶,所以可轉移性很強。

可存儲性:由於是共享账本,所有的账戶信息以及交易記錄都分布在各個不同的電腦裡。只要數據存儲在裡面,那就不可篡改,不會丟失,所以可存儲性很強。

可計量性:和銀行账本一樣,可以實時顯示和更新账戶餘額,可計量性也非常強。

最後就剩下信用背書了,由於比特幣作為一種新的貨幣形式,它挑戰的是政府的鑄幣權,所以肯定不會有政府機構給它做背書。但是我們換一種思路來看,它真的需要信用背書嗎?換句話來說,它能不能像黃金一樣具備無條件的價值?

很多人對此都持否定態度,理由很簡單,比特幣沒有內在價值。像500年前阿茲台克人問西班牙殖民者一樣,他們也提出了類似的疑問:這個東西不能吃,又不能穿,又不像黃金一樣可以做成漂亮的珠寶首飾,它的內在價值到底是什麽?說實話,我以前也有這樣的疑問,但後來研究了人類貨幣史以後就豁然開朗。我們現在認為值錢的黃金,也被當年的阿茲台克人同樣地質疑啊!但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黃金就贏得了所有人的垂青。縱觀人類歷史上所有的貨幣,除了可以吃的小麥以外,沒有一樣東西是有內在價值的。但問題是小麥他不適合當錢來用。而黃金在這方面,卻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除了可轉移,可儲藏,可分割,可計量以外,它還有很強的穩定性和稀有性,這些都是作為一個理想貨幣來講非常良好的屬性。

事實上,比特幣就是以黃金為藍本設計的。比特幣的總量為2100萬枚,它不會增發,也無法偽造,所以保證了類似黃金的稀有性。比特幣是用戶記账的獎勵,是作為一種激勵機制存在的。而記账的過程中需要求解一個非常複雜的函數,以此來確保比特幣生產的速率。最早一開始是每分鐘4.1個比特幣,半年以後減半,變成每分鐘2個,以此類推。整個過程其實就是模擬黃金采礦過程。黃金到最後也是越來越少。和黃金唯一不同的就是它的形式,黃金是一塊金屬,你看得見摸得著,而比特幣是計算機中存儲的一串數字。所以它也被稱為“數字黃金”。

最絕妙的地方就是,比特幣背後的账本系統是一套自運行自適應的系統,以上這些規則都包括在這套系統的底層協議裡面,沒有人可以改變。也就是說,它的運行是不為人的意志所轉移。任何脫離於人意志存在的東西都具備神性。如果說黃金由上帝所創,那這套系統便是由技術創造出來的一個神,而這個神創造了比特幣。

當然就如我先前分析的,黃金具備無條件的價值是有歷史成因的。所以比特幣如果要像黃金一樣成為所有人的共識,也需要一定的歷史條件和時間的沉澱。目前大家對比特幣的價值各執一詞,所以價格波動也很大,人們更偏向於把它作為一種投機的手段進行炒作,而不是當作貨幣的用途。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