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李茶的姑媽》:只見「金錢」不見「人性」

《李茶的姑媽》上映當日,豆瓣評分已降至5.3分(還有進一步下跌趨勢)。目前開心麻花系列電影中評分最低的電影。說實話,這評分,如果作為國產喜劇來說,有點兒苛刻;但對於開心麻花的喜劇來說,一點兒不苛刻。

開心麻花的電影在豆瓣上的評分似乎正在呈現一部不如一部的態勢,《夏洛特煩惱》為7.5分,《羞羞的鐵拳》6.9分,《西虹市首富》6.7分,而新作直接在上映首日跌破6分

在國產喜劇電影的世界裡,電影能不能讓觀眾笑,是第一位,三不三俗,老不老梗,都是放在後面的。說得嚴厲點,百分之八十的國產喜劇的那個「喜字」,都是掛羊頭賣狗肉,別說把觀眾逗笑了,我懷疑編劇寫得時候自己都笑不出來,可能是邊看春晚小品邊哭著寫的。

《李茶的姑媽》電影海報

因此,開心麻花的喜劇在這樣的大環境裡,自然算是翹楚。不能否認,對比那些糟心的「偽喜劇電影」在電影院裡,《李茶的姑媽》確實能讓觀眾笑出來,且笑夠值回票價的次數。開心麻花多年舞台打磨,讓他們對喜劇段子、結構、節奏的控制力達到了極其遊刃有餘的程度。

但是與開心麻花第一部電影化的《夏洛特煩惱》相比,《李茶的姑媽》是一次確鑿無疑的退步。

在《夏洛特煩惱》和《李茶的姑媽》中,都有兩次全體人物亮相的群戲,對比一下,高下立見。《夏洛特煩惱》中的兩個群戲,一次是電影開篇的秋雅婚禮,一次是夏洛夢回高中時代的大鬧班級,兩次亮相,從主角到配角的身份、性格、人物關係,都在戲劇事件中建立得自然而充分,喜劇的節奏非常流暢。再比如大鬧班級中,從夏洛強吻秋雅,暴打老師,眾人起鬨,校長到來,到夏洛火燒窗簾再跳樓,每一個人物都有機參與到每個段落中,笑點與笑點之間的銜接,抖包袱的時機掐得精準無比。

《李茶的姑媽》劇照

而《李茶的姑媽》的兩場全體亮相的群戲,是眾人碼頭等待姑媽到來,和姑媽的接風宴會。第一場對於人物關係、人物目的的交代,依賴畫外音講解,比起《夏洛特煩惱》頓落了下乘,更不用說喜劇效果。而第二場戲中,整個故事推進全靠黃滄海、李茶、李茶大舅子的行動,其他許多人物缺乏與本人性格相關的行動,更缺乏行動帶來的喜劇效果。其中三人反覆推演求婚方式的段落,更是從喜劇效果和故事推進角度來講全無必要的廢戲。

從人物來說,《夏洛特煩惱》中,除了夏洛和馬冬梅,其餘配角人物也讓觀眾記憶猶新:自帶《一剪梅》BGM的袁華,娘得清新脫俗的孟特嬌,腦子不好用但心眼實在的大春,他們個個性格鮮明,人設有趣,由性格自帶出的笑點也頗有亮色。尤為難得的是,全片其實沒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反派人物,夏洛的情敵袁華,關鍵時刻願意保護算不上朋友的馬冬梅;愛收禮的班主任,關鍵時刻能暴揍小流氓護住曾跟自己作對的學生。人物的缺點分明,但也能知大是大非,讓這些配角雖說有著喜劇角色的誇張之處,但也能讓觀眾對應到身邊的普通人,比如根據學生送禮輕重,來記學生名字的老師,很能勾起不少人學生時代的回憶。《夏洛特煩惱》不吝筆墨去塑造了這些配角,才讓整部電影避免了國產電影常見的問題:只有劇情,沒有人物。

《李茶的姑媽》源自開心麻花的同名舞台劇,而該舞台劇改編自1892年首演的英國舞台劇《查理的姑媽》(Charley"s Aunt),該劇後被多次改編成影視劇,其中最出名的版本是1941年版電影

而《李茶的姑媽》,就是個典型的只有劇情,沒有人物的故事。它沒有花筆墨去好好塑造任何一個人物,單薄成紙片的人物們被初始動機推著,一路猛奔向前,只為了組織事件和創造笑點而存在。除了姑媽和黃滄海,其他人物沒有人性的亮點,而除了黃滄海,也沒有人物有過成長和轉變。看完電影,觀眾說不出任何一個配角人物的性格,記不住任何配角人物像袁華「一剪梅」那樣的高光時刻,更無法像《夏洛特煩惱》那樣,讓某幾個配角成為大家記憶中的經典。

而在喜劇素材的使用上,《夏洛特煩惱》笑點密集,全無老梗和網路梗,卻能基本避開三俗笑話。但《李茶的姑媽》,一開場的一段與劇情缺乏關係、寶萊塢歌舞般的比基尼美女秀,已經預示著這部電影對三俗的依賴。可能有人要說,這種男扮女裝的故事肯定免不了用性別做梗,但用性別做梗,不等於用性做梗。而且用性做梗也更不等於強行用性做梗。其實說起來,喜劇不是正劇,不用端著,可以不正經,三俗也無妨,但要把握住兩個「度」:一是程度,二是角度。

《李茶的姑媽》劇照

《羞羞的鐵拳》作為男女性別轉換為強設定的故事,比男扮女裝更依賴性別差異帶來的喜劇效果,但《羞羞的鐵拳》中的性別梗、黃段子,是圍繞這一主題來完成的,且所佔比例有限。而《李茶的姑媽》中,性別梗和黃段子成為整部電影大篇幅的喜劇效果來源。女性的胸、保險套這樣的梗用一次也就罷了,在片中反覆出現,並不好笑,反而尷尬。其中三對男女誤食春藥而一夜SM,進而實現了人物關係的逆轉,更是又牽強又尷尬,喜劇效果也十分勉強。

兩部電影最大的差別,還是在所表達的主題上。

《夏洛特煩惱》,講的是小人物自命不凡卻缺乏能力與行動,一朝發達,最終卻眾叛親離,悲劇收場。男主無能依附女主等設定,上映時也受到了不少質疑,但至少,創作者想表述的「金錢權勢買不到真心的溫情,不棄不離的愛人,以及踏實的幸福」這一普世觀點,確實通過故事傳達給了觀眾。

而《李茶的姑媽》,再三用喊口號來表達「金錢不是萬能的」,犧牲配角人物的真實性、複雜性,把他們寫得要麼蠢得單薄,要麼貪得單薄,用以展示金錢對人性的異化。而事實上,從頭到位只見「金錢」不見「人性」。尤其到了片尾,唯一承載著小人物的正直價值取向的主人公,開著豪車,載著首富富婆兜風,說白了還是靠金錢實現了人生逆襲,或者說,電影用「豪車美女」的圖景來展示「美好人生」這一操作,實在不能給「金錢不是萬能的」這句話增添一絲絲說服力。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