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50歲時,她成了大一新生

年過半百的丹妮爾·梅茨。

圖片來源 美國“Hechinger Report”教育網

對她來說,大學教育遙不可及

丹妮爾·梅茨從小就覺得,大學教育是白人和“中上層”黑人的專利。入獄後,大學更是遙不可及。她曾以為這輩子都不會走出監獄半步,更別說走進校園了。2018年一項全美調查顯示,在坐過牢的人裡,擁有學士學位的不到4%。在她的家鄉路易斯安那州,入獄率長期位居全球之首,黑人大學畢業率在美國墊底。

丹妮爾告訴美國“Hechinger Report”教育網,她家有9個孩子,父親是建築工人,母親是麵包店店員。他們用攢了半輩子的錢買下新奧爾良市貧民區的一套房子。那裡的居民多是黑人,暴力和犯罪幾乎是家常便飯。丹妮爾從小就認識不少坐過牢的人,但有大學文憑的一個也不認識。高三那年她懷了孕,只好輟學。生下兒子後不久,孩子他爸被人殺死,她成了單身母親。

“在新奧爾良,幾乎每個黑人身邊都有人遇害。”丹妮爾沒時間悲傷,因為要養活兒子。當時,路易斯安那州的經濟每況愈下。該州一半收入來自石油,從1981年起,石油價格一路下跌,到上世紀80年代中期,該州失業率全國最高。

高中沒畢業的丹妮爾幾乎沒可能找到工作,不得不為兒子和自己尋找依靠。很快,她遇到了格倫·梅茨。他出身貧寒,但30歲時已擁有兩家運輸公司。實際上,他是好幾個街區的“毒品之王”,手下經常開著一輛軍用皮卡招搖過市,引擎蓋上用閃光的金漆噴著“殺人犯”的字樣。

丹妮爾初次見到他那天,他穿著考究,戴著昂貴的珠寶。她覺得他有能力照顧她和兒子。1989年,他們結了婚。婚後她生了個女兒,一直待在家裡,既沒有社會保險,也沒有謀生能力。當格倫讓她“把幾個包裹送到休斯敦”時,她不假思索地照做了。

當時,可卡因風靡全美,城市犯罪率一路飆升,新奧爾良市謀殺率創下美國之最。1993年,作為該市“最大、最殘忍的犯罪集團”,格倫一夥兒被一網打盡,丹妮爾也受到牽連。檢察官稱,格倫一夥賣了1噸多可卡因,殺了23個人。

同年12月,丹妮爾被判處無期徒刑。“我希望用你殺雞儆猴。”法官對她說。

戴著鐐銬坐進囚車時,她覺得這輩子完了。

“就算這輩子完了,我還是可以做點什麽”

丹妮爾在監獄裡萬念俱灰地度過了頭兩年。在獄中詩歌會上,她遇到了瑪麗琳·巴克。巴克在獄中讀了學士學位。她稱讚丹妮爾有文采,鼓勵她完成高中學業。丹妮爾害怕數學,巴克就每天花兩個小時給她補習代數。

一年後,丹妮爾通過了畢業考試。獄友們給她舉辦了畢業典禮,有人送她一本筆電,扉頁上有一段話:

“致丹妮爾——高牆禁錮了我們的自由,但阻擋不了我們對知識和教育的渴求。”

那天晚上,丹妮爾躺在床上,思緒萬千。

“沒人知道我內心的喜悅。”她在日記本上寫道,“就算這輩子完了,我還是可以做點什麽。”

獲得高中文憑後,她想繼續學習,就報了電腦課。但獄警奚落她:“你學這些幹什麽?你這輩子不會離開監獄半步,只能被裝在裹屍袋裡運出去。”

不管別人怎麽說,丹妮爾還是報了名。沒課的時候,她看新聞、寫詩歌、練播音,儘管她明白,這些知識、技能或許永遠沒有用武之地。

20多年過去了,她的子女在姐姐的撫養下長大成人。她錯過了兒子的籃球比賽,錯過了女兒的舞蹈表演,錯過了他們的畢業典禮和婚禮……她一次又一次申請減刑,但徒勞無功。

當她幾乎放棄的時候,“黑皮膚”的奧巴馬上台讓她重燃希望。他一上任就開始赦免非暴力毒品犯罪者,任期內給予的特赦比過去10任總統加起來都多。2016年,她終於等來了赦免。

2016年8月,美國時任總統奧巴馬簽發了丹妮爾的特赦令。

圖片來源 美國“Hechinger Report”教育網

離開時,她把所有個人物品都送給了獄友,什麽也沒帶走,除了那本日記。

出獄後,她遇到了另一個困境。美國“Prison Policy”網站調查顯示,在刑滿釋放人員中,男性失業率超過30%,女性失業率近50%,是平均失業率的5倍。人生的汙點讓他們很難就業,尤其是剛獲釋後不久。

她好不容易找到一份臨時工作:在慈善機構分發救濟餐。這份工作收入不高,但額外給了她一筆助學金。她對此十分感激,但不相信有大學會錄取她。

直到2017年她遇到哈金·卡什夫。他和丹妮爾一樣因販毒入獄,出獄後在新奧爾良南方大學攻讀學士學位,還有兩個學期就畢業了。他給丹妮爾看了他的學生證,並帶她去學校參觀。

她生平第一次走進大學校園。“你真覺得我能考上大學?”她問。

她得到的回復是一張入學申請表。

卡什夫知道,教育對他們這樣的人來說意味著什麽。美國蘭德谘詢公司的調查顯示,刑滿釋放人員出獄後5年內再次入獄的比例高達48%,而教育可以大大增加他們的就業機會,讓再犯罪的可能性減少43%。

申請表很簡單,只有兩頁。填到報考專業時,她思考了一會兒,然後寫下“社工”。“我希望能指引年輕人繞開我走過的彎路。”

當年8月,她收到了錄取通知。入校那天,她穿了一件帽衫和一雙跑鞋,希望讓自己看起來年輕些。50歲成了大一新生,她這輩子從未如此快樂過。

知識越多,越明白犯過哪些錯

丹妮爾的數學和英語成績很好,但她還是感到自卑,擔心同學們嘲笑她太老。每次上課她都坐在最後一排,從來不發言。但老師們很快發現她知道正確答案,開始點名要她發言。“她的悟性極好,”演講課教授凱倫·馬丁說,“就像海綿一樣”。

不過,她上電腦課一直很吃力,期末考試後都不敢查詢成績。有一天她接到電話通知,說她的名字上了“院長名單”。

“什麽是‘院長名單’?”她問。

“就是說你每門課的成績都是優或良。”對方回答。

第二學年,她選修了名為“酗酒與吸毒概論”的心理課。她懂得越多,就越清楚地認識到,人生究竟是哪兒出了錯。“我那會兒一心想著,‘有錢才能養活孩子,我得找個依靠。’”她從來不吸毒,所以沒有思考過毒品對個人、家庭和社會有什麽影響。有時她想,如果她在懷孕時或男友被殺後得到心理谘詢師或社工的指點,人生會不會和現在不一樣?

2019年2月,她受政府邀請,參加為完成獄中教育課程的人舉辦的畢業典禮。

“我明白你們現在的感受。拿到高中文憑是我在監獄中最大的成就。”她對聽眾說,“現在我回到社會,過著這輩子最美好的生活。我喜歡現在的自由。在新奧爾良的街頭信步,無論想吃三明治還是烤肉卷都可以。但我最珍惜的是受教育的機會。”說到奧巴馬赦免她的那一天時,一位聽眾落淚了。

演講結束後,丹妮爾被聽眾圍住,他們跟她打聽上大學的事。她知道,他們將來可能在電腦或數學課上苦苦掙扎,也可能坐在教室最後一排一言不發,但這些都沒關係。

當治安官向畢業生頒發文憑時,人群鼓起掌來。一個年輕人接過畢業證,宣布他已被一所社區大學錄取。丹妮爾問他最好的科目是什麽,他給了她一個擁抱。

“數學。”他說。

原文刊載於《青年參考》1月17日06版

作者 舒凱

責任編輯 張昊天

見習編輯 胡文利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