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京劇界裡不老的傳說:堅強的女人,請容許自己脆弱

昨天,我們讀到孟小冬如願以償拜余叔岩為師,潛心學習,技藝更上一層樓。技藝更加精湛後隻演出一次便宣布告別舞台,讓人惋惜不已。

她渴望過幸福寧靜的生活,在杜月笙身邊找到了。動蕩不安的年代,這份安穩沒有停留太久,杜月笙又要啟程去香港了。這次,孟小冬會一同前往嗎?讓我們開始閱讀。

1

遲來的婚禮

這段時期,正是國民黨和共產黨交戰之際。蔣介石長官的國民黨節節敗退,杜月笙面臨的壓力也越來越大。

這段時期,杜月笙也一直在夾縫中生存,靠著自己多年的“手腕”勉強維持著一個上海灘老大的體面。不過,為了這個所謂的“體面”,要耗費多少心力,只有他自己知道。

蔣介石的反覆無常,讓杜月笙心裡沒底。最後他選擇了不留在上海,也不去台灣,而是去香港。

由於出行倉促,杜月笙在香港買的房子並不理想,最大的問題就是擠。不過,孟小冬並沒有抱怨,反而很知足。能跟愛自己,自己也愛的人整天生活在一起,稍微簡陋一點又算得了什麽呢?

這段時間,孟小冬的主要生活內容就是照料患病的杜月笙。唯一能夠讓她放鬆一下的,就是每周五在杜府舉行的清唱雅集。這些人聚在一起,自然是除了唱戲還是唱戲。每次的雅集,孟小冬自然是主角兒,吊吊嗓,唱唱戲,平淡也溫馨。

然而,杜月笙畢竟已經是一個六十多歲的老人了,而且,昔日的輝煌不在,也讓這個曾經不可一世的大亨平添了幾分惆悵。在這些消極心理和疾病的共同作用下,杜月笙的身體越來越不好了。

還好有孟小冬的陪伴和服侍。在杜月笙面前,孟小冬一直表現得體,整天帶著微笑。不過,杜月笙明白,孟小冬很苦,杜月笙更覺得自己虧欠這個女人太多。

不過,杜月笙口頭上卻從未表達過,他不敢貿然開口。他一直想為孟小冬做些什麽,可自己現在這個樣子,又能做什麽呢?

孟小冬平時是個極安靜的人,自從進了杜家門之後,一直都是不問任何事,只是默默地照顧杜月笙,從未抱怨。不過在43歲生日前夕,孟小冬的一句話,讓杜月笙很受觸動。

當時,杜家剛搬到香港不久,杜月笙覺得香港雖好,但未必是久居之地,所以產生了將全家移民到美國的想法。這時,當著眾人,孟小冬說了句:“我也是要跟著去,可是算什麽身份呢?是丫鬟還是女朋友啊?”

杜月笙突然想起來,孟小冬自從進了杜家就一直在付出,可自己竟然連個名分都沒給她。於是,杜月笙下了決心,要給孟小冬一個名分。

考慮到戰亂和杜家的困難,最後決定在杜家公館舉行一個儀式,隻請一些至親好友來參加喜宴。雖然場地有限,但杜月笙對宴席的要求卻很高,執意弄最好的酒宴,堅持帶病陪客。

這是一個遲來的婚禮,雖然姍姍來遲,但足夠閃亮。孟小冬滿足了。

婚禮後,杜月笙身體每況愈下。

最終,杜月笙挺不住了。在一個寧靜的早晨,這個曾經不可一世的上海大亨安靜地離開了。

2

將余派發揚光大

杜月笙離世後,孟小冬沒有那麽忙了,卻也沒有那麽開心了。她失去了可以為她遮風擋雨的男人,而且好姐妹姚玉蘭也去了台灣,沒有人陪她了。

這時候,唯一能夠給她帶來快樂的,只剩京劇了。那段時間,孟小冬的家儼然成了京劇票房。她的那些老朋友,經常去她那裡吊嗓聊戲。

時間久了,自然有人勸說孟小冬登台,不過都被她婉拒了,她不想背棄曾經的諾言。但在眾人的不斷勸說下,孟小冬開始收徒弟。

孟小冬在香港的時候,正式收的徒弟不多,但得到她指點的卻不少。大概是因為她家是京劇演員及票友的集散地,人們常常在此聚會聊戲。說到興頭上,孟小冬自然會給上一些建議。

孟小冬在港的時候,京劇已經不如之前興旺了。那些名氣極為響亮的大家都相繼離世,尚在人世的,也只有孟小冬和梅蘭芳兩人。這時候,對他們所在的流派,人們自然關注更多。

余叔岩的余派和其他派別比起來,雖然佔優勢,但並不是壓倒性優勢。可這些派別的傳人中,孟小冬是最優秀的。更為重要的是,孟小冬經常參加各種雅集,那些有話語權的人都來聽她唱戲,更是願意宣傳她。因此,余派便慢慢以壓倒性的優勢流傳開來了。

當時有很多人建議孟小冬,以她的身份、地位和藝術造詣,完全可以自稱“孟派”。不過,孟小冬一直拒絕這樣做。她覺得論藝術造詣、創造性自己都比不過師父余叔岩。

余叔岩對藝術的認真和摯愛一直是她所尊重的,所以她覺得把師父留下來的東西傳承下去才是最重要的,自身的名聲還在其次。

3

為國獻藝

新中國成立後,大局逐漸穩定,國家開始了對文藝領域的關注。很多流落在外的藝術家都在周恩來總理的統戰政策感召下回到大陸。孟小冬是京劇冬皇,余派唯一的真正傳人,自然也是被爭取的對象之一。

孟小冬自然也有落葉歸根的願望,不過,她最後拒絕了。對她而言,回去有太多不便。回去後,不管工作還是人際交往,想要真正避開梅蘭芳先生很難,還有就是她如今年歲已高,身體大不如前。

1963年4月,內地團來港演出,孟小冬是很開心、很關注的,演出的主要成員宴請了孟小冬。期間,再次邀請孟小冬回大陸唱戲或灌幾張唱片。孟小冬思慮再三,給出了自己的想法。

年歲已大,實在無法登台唱戲,至於灌唱片也沒有多大意義,恩師余叔岩有18張唱片傳世,自己再灌唱片,肯定會與恩師重複,意義不大。不過,她對拍電影很有興趣,如果大陸有這方面的打算,她一定配合。

可惜由於種種原因,為孟小冬拍攝影片的計劃遲遲未能施行,最後竟不了了之。孟小冬想為大陸戲迷獻技一直未能成功,這是大陸億萬戲迷的損失,也是中國整個京劇界的遺憾。

1967年春的一天,孟小冬、姚玉蘭這對很久沒有聯繫的姐妹,通了一次電話,姚玉蘭邀請孟小冬去台灣一起生活。1967年9月,孟小冬接受邀請,去了台北,從此在那邊定居。

孟小冬剛到台北的那幾年,生活很是愜意,精神也很好,打打牌、玩玩麻將之類的,有時候給人指點些戲,練練書法,念念經文,生活平淡恬靜。

晚年的孟小冬,由於受病痛折磨,其實過得很痛苦。不過,天性堅強的她卻很少表露,而且還會用各種形式為自己找樂子,這就是孟小冬,一生倔強堅強。

1976年,孟小冬已經是69歲高齡,大家都覺得應該為她老人家辦一次大壽。於是在孟小冬生日的前一天和當天,舉行了盛大的聚會和慶生儀式。這是一次眾星雲集的集會,不少人登台清唱,場面極為火爆。

孟小冬因為年事已高,加上有病在身,沒法登台,但她卻是最開心的一個。

次年5月,孟小冬的身體每況愈下,病情越來越嚴重。5月26日,孟小冬因肺氣腫和心髒併發症不治離世,享年70歲,一代“冬皇”,就此謝幕。

這樣一位偉大的京劇表演藝術家,就這樣悄悄離開了這個世界。縱觀孟小冬的一生,多彩,但也有灰暗。

孟小冬是堅忍而又倔強的,年少時,付出了比別人更多的努力;成名後,依然勤學苦練;年老後,卻飽受病痛折磨,她都堅強地挺過來了。但同時,她也是脆弱的,面對感情的飄忽不定,她會傷心落淚,甚至留下一生的創傷。

不管怎樣,孟小冬依然是成功的。她的出現讓那個時代的人們,有了暫時忘卻痛苦,享受片刻歡愉的機會和可能。一個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樂和享受的人,一定是一個不虛此生的人。

結語

今天,我們讀到孟小冬最終決定和杜月笙一起去香港,在香港等到了遲來很久的婚禮和期待已久的平靜生活。然而,好景不長,杜月笙離世,孟小冬黯然神傷,她把更多情思寄托在了京劇上。

太多世俗的牽絆讓她無法落葉歸根,所幸在異鄉,她還有為之努力一生的京劇。歲月老去,她還是京劇界裡不老的傳說。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