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2018新京報·年度特別致敬

書評周刊分類評選年度好書多年,只為讓更多不同門類的好書得以進入公共傳播領域,促進閱讀的多元發展。近年來隨著全民閱讀的深入,閱讀分類越來越細,好書種類也越來越多,很多細分門類也都有了自己的年度評選,例如童書和圖畫書的評選,已經不下十種;新興的自然閱讀領域,也有了自己的獎項。

為了回應當下多元的閱讀新版圖,回應閱讀生活和場景的新發展與新變化,在年度好書之外,我們設立了六個特殊的致敬獎項,分別是“年度經典再現”、“年度視覺讀本”、“年度在地書寫”、“年度跨界書寫”、“年度特別推薦”和“年度閱讀場景”。 設立這些獎項,也是對2018年的一種獨特審視。

2018新京報·年度致敬

2018新京報·年度經典再現

《往事與隨想》,作者:(俄)赫爾岑,譯者:項星耀,出版方:後浪 | 四川人民出版

赫爾岑的一生是鬥爭的一生。二十幾歲時他因呼籲革命而被判流放,後又被迫成為流亡者。然而,即便遠離祖國,他的鬥爭依然在繼續。在流亡期間,他完成自傳《往事與隨想》,用忠於事實又具有藝術概括力的文字,記錄下自己不平凡的一生,展示了一個真正知識分子心靈的成長之路,又把個人放置進巨集大的歷史進程中,以個人映射歷史,讓本書成為十九世紀俄羅斯政治與生活的編年史。這部經典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思想者,巴金便是其中之一,他因對《往事與隨想》的熱愛,決心翻譯此書,以學習,以致敬。

今天,當它再次出版,我們依然致敬它。我們致敬書中展現的鬥爭精神,致敬書中充溢的自由之光輝,同樣,我們致敬作者赫爾岑,致敬他巨大的勇氣和絕對的真誠,為我們記錄了一段歷史,而在某種意義上,歷史即是現實。

2018新京報·年度在地書寫

《中國常見植物野外識別手冊·北京冊》,作者:劉冰、林秦文、李敏,出版方:商務印書館

北京是兩千萬人生活的大都市,也是三面環山、有著綿延山野的自然區域,是一千余種野生植物生長繁衍的棲息地。在奔波忙碌的工作生活節奏中,人們與自然的關係正變得越來越疏遠。我們嚮往遠方的風景和環球旅行,卻不了解身邊一草一木的名字;我們能迅速查明專業領域的名詞行話,但當想認識一種野花、一隻小蟲,卻很難找到準確的資訊。

我們致敬《中國常見植物野外識別手冊·北京冊》,它以全面精準的收錄和便捷的查找方式,讓喜愛自然的人有了一本可靠的北京“植物字典”;它讓生活在這座城市的人們,有可能在親近山野、觀察野花野草的過程中,對這片土地有更細微而豐沛的情感聯結。城市與鄉土並非對立,在北京同樣可以感知自然萬物。

2018新京報·年度閱讀場景

地鐵上的讀書人,記錄者:朱利偉

在手機壟斷都市人精神生活的今天,“地鐵上的讀書人”是一道難得的閱讀風景。在熙來攘往擁擠不堪的地鐵上讀書,或許是最沒有儀式感的閱讀場景,但他們的存在提醒我們,閱讀如同柴米油鹽,都是生活本身。他們是最好的閱讀推廣大使,他們手中的書是一份隱秘契約,愛書的人會找到彼此。

我們致敬朱利偉和她鏡頭下的“地鐵上的讀書人”。朱利偉是一位出版社編輯,在11個月的時間裡,她用自己的手機拍下了一百多個在地鐵上讀書的人。我們致敬他們,不在於他們反駁了“歐洲人在地鐵上讀書,中國人隻刷手機”的偏見,更重要的意義在於,地鐵上的閱讀之美,會喚起一個又一個愛讀書的人,這一個個閱讀場景,提示當代都市精神生活的另一重向度。

2018新京報·年度視覺讀本

《大問題》,作者:(美)安德斯·尼爾森,譯者:郭惠麗,出版方:後浪丨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誰說只有文字才是嚴肅的?今天,影像小說正在世界範圍內獲取越來越高的認可。它開始從邊緣的通俗讀本,走進了各大文學獎的入圍名單。而在國內,影像小說的引進也日益豐富,除了魔幻與寓言故事外,還有大量反映歷史現實題材的作品進入我們的視野。它們用天馬行空的想象,直觀的視覺將藝術和故事結合在一起,為讀者提供了新的思維,一本優秀影像小說所表達的深度,絕不亞於任何嚴肅文學。

因此,在今年我們特別向影像小說這個類別致敬,特別致敬那些用新的方式對當下人類精神表示關懷的作品。而《大問題》正是其中的代表作,作者安德斯·尼爾森花了十五年的時間,完成了這部作品。它像是一部寓言,但毫無說教意味,它探索著生命中那些不可解的困惑,任何人都能從中發現自身的痕跡。

2018新京報·年度跨界書寫

蘇陽(歌手)

音樂人蘇陽因融合西北民歌與現代搖滾樂的創作而聞名,他曾跨界多媒體藝術,如今又成為一個跨界寫作者。《土地的聲音》以平實的文字為我們解密,地域經驗、漂泊生活以及聯結土地的直覺是如何塑造了一種扎根傳統的音樂美學。他記錄了一個富有時代性的尋根歷程:工業廠礦長大的孩子,西北風土浸潤的蘇老漢,如何在改革開放的年代與搖滾樂相遇,又如何在對西方音樂套路令人厭倦的模仿中,回到民間音樂人田間地頭的歌唱,發覺依托母語的意象才是真正世界化的表達。

我們致敬蘇陽,致敬他在古舊民歌的新鮮啟示裡將視角轉向真實生活,毫不沉湎於虛假的浪漫化或懷舊情結。然而,他又告訴城市原住民,民歌完全可以成為人們今天的語言;對於土地不自知的依賴感,是生而為中國人的根性;而真正“土味”精神的接續,不僅是打撈傳統,更是真正有生命力的現代生活書寫。

2018新京報·年度特別推薦

景凱旋(南京大學教授)

從“地下”世界打撈起“被貶低的思想”,“在經驗與超驗之間”,重尋精神獨立的經驗與支點。無論是東方世界的精神遺產,還是東歐地帶的思想資源,景凱旋先生致力於良知與責任的現實關懷,捍衛人的自由與尊嚴。在我們的當今年代,如同時代的盜火者,景凱旋先生撿拾著歷史廢墟中的星光碎片,致力於拚湊成我們時代的思想燈塔,照亮坎坷不明的前進路線。

我們致敬景凱旋先生長年累月地譯介和傳播另一個世界的思想資源,在轉折年代裡,景凱旋先生為我們尋找新的活水源頭,為我們打開“第二種呼吸”,為我們帶來“第二次空氣”,讓我們重新審視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告訴我們如何生活在真實中,重新尋找生活的意義,重新發現另一種生活的可能。

作者:新京報書評周刊編輯部

編輯:徐悅東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