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生二胎是最好的投資嗎?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機構 商業家 作者 閆肖峰

  從個人晉級的角度來說,孩子是父母一輩子最大的一筆投資,也是當下最好的投資風口。

生二胎是最好的投資嗎?生二胎是最好的投資嗎?

  自從二胎政策放開以後,身邊成為二胎媽媽的越來越多了,對二胎表示懷疑的也越來越多。

  2017年,複旦大學又發布了“長三角社會變遷調查”,其中關於80後婚姻狀態有以下發現。

  第一,80後整體結婚年齡越來越推遲。就拿1988年出生的80後來說,將近50%的男性都是未婚,而未婚女性也接近30%。

  第二,80後的理想子女數由2012年的1.58上升至2016年的1.7。但實際上,二胎生育意願依然薄弱,僅有13.1%的被訪者願意生二胎,不願意生二胎的前三個理由是:養孩子太貴、房子不夠大和時間不夠。

  至於到底要不要生娃,有這樣兩類觀點。

  正方觀點:生娃值得

  正方認為生娃值得,可以從經濟投資、社會、情感幾方面去找理由。第一,錢是死保,人是活保—投資什麽,都不如投資人。未來,錢不值錢,人值錢。投資房子、股票、黃金都不如投資孩子,因為只有孩子是你能把控的,是成長性的資產。

  第二,從社會上講,我不是給自己生,而是給全社會生的。不要算小账,要算大账,否則社會勞動力將後繼無人。當然,相應地,這方面需要國家用制度安排來保障。

  第三,親情無價,無法用任何物質來衡量。比如生二胎,父母給孩子最好的遺產,不是金山銀山,不是幾套房子,而是給他留下個親人。對個人來說,傑出的人能夠通過做出不朽的事業來繼續存在,而普通人可以靠生娃來繼續存在。生娃是普通人可以參與的唯一的不平凡之事。

  反方觀點:生娃不值得

  反方認為生娃不值得,無論從經濟投資、社會,還是情感上都不劃算。

  第一,經濟投資上不劃算,投入、產出不能成正比。無論你生的是“建設銀行”(男孩)還是“招商銀行”(女孩),都一樣。再說,孩子只有一個,他們將來能養活自己就不錯了,別提給父母養老了。

  第二,社會上不劃算,生娃耽誤職場晉級。青春獻給房子,中年獻給孩子,老年還得給他啃老或帶孫子。尤其女人,一生孩子,事業中斷,就再難跟上時代。

  第三,情感上不劃算,你愛他但他未必愛你。即使孩子不是“白眼狼”,但最終會遠走高飛,也給不了你多少情感慰藉。(關於孩子遠走高飛,我有個悖論:孩子太有出息了會遠走高飛,太沒出息了守在身邊又沒用。)

  在新生代夫妻中,“不生”的呼聲越來越高。如今,多數80後學習、工作的地方已經不是出生地,也多數不在父母身邊。他們深切地體會到,等將來自己老了,孩子也不一定會在身邊。所以,從80後往後的年輕人,越來越不傾向於養兒防老,甚至認為生娃不劃算,認為倒貼者大有人在。所以,乾脆懶生、不生。

  有人認為,生第一個孩子是責任,生第二個孩子則是個人或家庭的喜好。如果沒有時間、精力、金錢,那最好不要生。

  應該說,整個中國社會對生孩子這件事都缺乏制度設計,好像生孩子是家庭自己的事,不是社會的事。女職工生孩子是部門的損失,不是為社會養育備份軍——中國勞動力總量從2012年開始減少,出現所謂的“人口紅利衰竭”。生孩子是為了什麽?

  現在社會缺乏一個系統性、前瞻性的思維。我估計,不出十年,整個社會就要為缺乏生育埋單。

  《生育制度》中的“家庭鐵三角”

  《白鹿原》中,傳統社會的人們一輩子好像就忙兩件事:吃飽和生娃。

  現在,對於婚姻也有兩個誤區。一是認為結婚是為了性生活,找個長期性伴侶。須知婚姻不是為了滿足性生活,甚至是限制性生活的。人類可以在婚姻外去尋找性。二是認為結婚是為了基因複製或延續。要知道現代基因工程之後,人類還有許多複製和保存基因的方式。

  那麽,生孩子究竟是為了什麽?著名社會學家、我的導師費孝通先生在《生育制度》一書中,早就給出了答案。費孝通認為,生育是“損己利人”的事,種族延續並不是滿足性欲的副產品,不是生物們“貪片刻之歡,造下三生孽債”,將錯就錯地把種族延續了。生育是痛苦的,養育是苦樂參半的。那麽,人為什麽要結婚,為什麽要生育呢?“生育制度是人類種族延續的人為保障,為了維持種族延續和社會結構的完整性。”費先生的意思是,生育不是生物學上的基因複製,而是以家族為核心的社會延續。

  《生育制度》有兩個要點,我特別提出來與大家分享:

  第一點,家庭(傳統意義上的)的建立就是為了“生”和“育”,完成孩子從“自然人”到“社會人”的轉型,“育”自然比“生”麻煩得多。“撫育作用所以能使男女長期結合成夫婦是出於人類撫育作用的兩個特點:一是孩子需要全盤的生活教育,二是這個教育過程相當長。

  “育”的過程尤其漫長,甚至麻煩。靈長類動物是妊娠時間最長的物種之一,但生下來的後代卻是最“笨”的,一落地什麽也不會,小魚會遊,小馬會跑,而人類到一歲才會晃吃飽太閒悠地走路。更“笨”的是,他的各種社會角色都要經過漫長的學習,才能適應,而小獅子經歷一次搶食就明白了它在家族的地位、生活的嚴酷。

  第二點,費孝通把丈夫、妻子、子女比作具有穩定結構的鐵三角,認為:“婚姻的意義就在於建立社會結構中的基本三角,夫婦之間不僅有男女間的兩性關係,而且有向兒女負責的合作關係。這兩種關係不能分別獨立,夫婦關係以親子關係為前提,親子關係也是夫婦關係的必要條件。這是三角形不能短缺的。”延伸一下,婚姻是三方契約關係,除了夫妻,還有夫妻與孩子的契約,這對今天要生二胎的家庭尤其重要!

  今天,許多父母很想要二胎,但是面對房價、物價、醫療費用、教育費用、延遲退休等,想想還是算了吧,別二度當“孩奴”了。

  美國有關中產階層的標準像,就是有房、有車,兩三個孩子和一條狗。可見,生娃也是西方家庭的必選項。對此,提出“需求五層次”理論的馬斯洛有專門的論述。馬斯洛的需求五層次,並沒有提到幸福,但馬斯洛就是專門為這個問題做的論述。比如生孩子,把一個孩子養育成人,這肯定是痛苦的,還夾雜著心酸,但這是甜蜜的痛苦,也是一種自我實現。有些自我實現,比如藝術創作就是伴隨著痛苦,可一旦實現就會有高峰體驗。只是生育這種幸福體驗,需要你延遲滿足,需要用一生去體驗。

  從階層晉級看生娃困境與解決之道

  拋開子嗣延續或家族傳承,也不談生育制度,僅在階層晉級上,生孩子這件事有特殊的作用。

  第一,生娃是自我晉級的內容之一,這是你人生的“任務目錄”之一,涉及多任務管理。這也是你必經的能力鍛煉和性格磨煉。

  第二,生孩子是你晉級的勵志手段。生個“勵志娃”,可以催你奮進,逼你成功。

  對我來說,生娃是會讓你一貧如洗,還是成為你對未來最好的投資,都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他讓你自我晉級和成長。我看不出有比以上更好的生娃理由。否則,人生晉級圖的是什麽呢?

  看著他成長,與他一起成長,就是你人生晉級的路標。至於回報,只要與他快樂地合作一段人生經歷,就足夠了。這個世界在你走後還有你的鮮活印跡。

  但是,我們必須面對生娃所帶來的難題。畢竟,生完娃,你的人生瞬間由Easy(輕鬆)模式切換到Hard(艱難)模式。敢生娃的80後、90後已經是“強者”了,他們必須面對各種難題,或者這些問題早晚要他們自己承擔。下面,我從幾個方面分別談一下。

  (1)孩子與銀子。

  首先要考慮養娃成本。且不說奶粉、紙尿褲,孩子三歲前家長每天都是精疲力竭。上了幼稚園,真正考驗經濟實力的時候才剛開始,讚助費、早教(3~6歲是學語言的關鍵期),之後的幼升小、擇校、托關係、讚助費,再之後的初中、高中……粗算起來,百八十萬元已是保守數字,如果再算上出國留學就要再乘以2。

  俗話說:“窮有窮養,富有富養,有苗不愁長。”但現在人們都講究優生優育,孩子只有一兩個。這就必須解決成本,即銀子問題。2017年兩會期間,有人大代表提出從經濟方面,可以給生育二胎的低收入家庭進行生活費用或醫療保險費用的補貼,或者在稅收方面給予優惠,夫妻個人所得稅減半或一人所得稅全免(這也是國際慣例)。我們坐等這些議案能落實。

  當然,生二胎如果拉開年齡差,可以大的帶小的,大的穿過的衣服給小的穿。所以,二胎的成本不是翻倍,而是1.5倍。另外,二胎是家庭計劃,除了問老大的意見,還要看老人能否幫上忙。

  (2)孩子與房子。

  高房價是最好的“避孕藥”。很多人因為房價而罷生。

  添丁進口,住房是第一大問題。第一套房的背後動因就是生娃;第二套房的背後動因不是孩子要上學,就是要生二胎。但是,2017年遭遇“雙限”,想換房子也換不成。

  高房價對生娃的障礙,未來會有以下改善的可能性:

  第一,“租售同權”且行且試。也有人分析,此方案一經實施必然會抬高房租,況且,還不能保證與購房者同權。深圳某小區就發生了廉租者與購房者的衝突—“憑什麽你花這麽少的錢就能和我們一樣享受優質資源?”這類官司隨著“租售同權”的實施必然會頻繁發生,最終將導致政策的變相或流產。

  第二,一二線城市批出“隻租不售”地塊以解決剛需者們的燃眉之急。其實,就是政府拿出低價地塊讓開發商搞長租房。長租公寓的年齡層以20~35歲的年輕人為主,他們消費、創新、創業的意願更強,可以激發綜合體內更多元化的商業、服務和商務配套業態。

  第三,國有土地部分動作頻頻,集體土地加入租賃市場。農村集體土地進入房地產,實現同地同權同價,才是改革的大口子。總之,對房市“租售並舉”的政策轉向,我們不妨保持審慎樂觀的態度。對剛需群體來說,租房只是過渡,他們最終還是會進入購房市場,只是可能推遲幾年而已。我一直強調,人生3~5年一個周期,周期不同,主題不同。

  (3)孩子與教育。

  據統計,教育費用佔到了一個中產家庭費用的1/3,僅次於購房和飲食。

  2017年,上海兩所民辦小學在幼升小的面試時,測考家長智商。此事雖被叫停,但名校資源的緊張可見一斑。房市新政後,雖然北京的學區房價有所下降,但仍然不在中產們能買得起的範圍。擇校困境實質上是中產焦慮的前置效應,他們擔心子女在未來階層晉級中掉隊,導致家庭階層滑落。

  解決擇校困境,只有一個辦法,就是打破優勢教育過分集中的狀況,實行師資力量輪崗製。事實上,日本就是這樣做的。鄉村的師資與東京媲美,因為校長、老師輪崗,工資待遇都一樣。不過,眼下怎麽辦?我覺得只能寄希望於網絡教育,到網上去找資源。

  但是,我要提醒的是,重點學校如果強在應試教育,那麽不上也罷。那是招天下英才而毀之,泯滅個性的教育。人工智能時代來了,教育也要隨之而變。今天的優勢,可能就是明天的劣勢。

  (4)孩子與位子。

  “我想生二胎,可不知道和誰生!”有位女士想生二胎,但是老公不肯。從30年的長度來看,她是對的,但從10年的長度來看,她老公是對的,因為各種壓力山大,尤其是女性在職場的損失。

  早有人大代表提出,對於生育女性,建議延長產假以及加大哺乳期間的工資福利,還要盡快完善《勞動法》《女職工勞動保護規定》。更有人大代表建議增加男方的產假,以減輕女方的職場壓力。

  但實際情況呢?有些用人部門甚至要求員工許下“三年不生育承諾”。在這方面,部門當然是算小账,不算全社會的大账。須知,女職工生養下一代不只是給小家庭生養的,也是為全社會培養的。那麽,社會就應給這家企業減稅或補貼才對。否則,職場性別歧視這個老大難問題永遠無解。

  “痛快十分鐘,辛苦一輩子。”—這是某電影中調侃結婚生子的台詞。生與不生,視雙方人生觀而定。從個人晉級的角度來說,孩子是父母一輩子最大的一筆投資,也是當下最好的投資風口。那麽,是否生二胎呢?要看個人能力。在經濟不景氣或個人經濟吃緊時,生二胎等於加杠杆,需要謹慎計劃。

本文整理自《階層的躍遷:認知更新的20種思想武器的》,中信出版社出版本文整理自《階層的躍遷:認知更新的20種思想武器的》,中信出版社出版

  (本文作者介紹:我們力圖記錄商業發展的軌跡,總結商業經營的經驗、教訓,為商業人士提供全方位的閱讀體驗。)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