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利潤暴跌、SUV滑坡、產品產回,江淮緣何命運多舛

時代財經APP記者 李卓玲

2018年,對於江淮汽車而言,可謂流年不利。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江淮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同比下降52.58%,前三季度銷量同比下降5.53%,其正遭遇銷量與利潤下滑的雙重危機。

然而,舊傷未去,又添新傷。在這個節骨眼上,又遇旗下部分缺陷汽車產品被召回,可謂屋漏偏遇連夜雨。

召回背後:品質口碑須關注

日前,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根據《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和《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實施辦法》的要求,向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備案了召回計劃,決定自2018年11月1日起,召回2012年12月19日至2016年12月23日生產的部分瑞風S5汽車,共計51,893輛。

此次召回的缺陷描述中指出,由於燃油泵零件原因,部分車輛在使用過程中可能發生燃油泵碳刷與換向器的異常磨損,當磨損到一定程度會產生泵油中斷,導致車輛行駛中熄火,存在安全隱患。江淮汽車將為召回範圍內的車輛免費更換改進後的新型燃油泵,以消除安全隱患。值得注意的是,該召回公告顯示,該車保修或索賠案件達到52件,意味著在未發出召回公告時,不少車主就已就此缺陷問題進行保修或索賠。

而作為江淮汽車旗下的一款SUV,瑞風S5為江淮貢獻了一定的銷量份額。據時代財經統計,瑞風S5今年1-9月銷量累計17,564輛,較去年同期的22,157輛下滑21%。然而,對江淮汽車而言,瑞風S5依然是不可或缺的“銷量擔當”,據“車主之家”數據統計,瑞風S5的8月銷量為4,410輛,佔廠商份額36.16%。

不過,汽車作為極其複雜的產品,生產工藝複雜,零組件繁多,而批量的生產線,難保個別零組件會出現安全缺陷,車輛因某一零件存在缺陷而發生的召回,也屬正常現象。不少體量大的車企,動輒召回百萬輛也是常有的事。但召回背後的品質口碑問題,也是車企需要反思的問題。

事實上,無獨有偶,不止此次涉召的瑞風S5存在品質問題,在第三方汽車品質評價平台車質網去年全年投訴排行榜中,江淮汽車因瑞風S3而“榜上有名”,投訴達384項,典型問題包括前後橋及懸掛系統吃胎偏磨、跑偏,轉向系統異響及發動機異響等。

瑞風S3上市之初憑借著自身6.28萬元至9.58萬元的定價、時尚動感的外觀、全系標配的車身穩定系統、倒車雷達等配置,贏得了不少消費者們的青睞,不僅在同級別SUV當中確認了霸主地位,更是長期包攬了SUV排行榜總銷量中的前十名。然而從去年年初起,曾經月銷量破兩萬的熱門SUV,如今卻只有寥寥數千,還深陷品質投訴“泥潭”,讓人扼腕。

雙重壓力:銷量下滑利潤腰斬

而事實上,江淮汽車今年正遭遇銷量與利潤下滑的雙重壓力。江淮汽車產銷快報顯示,9月共生產3.43萬輛,同比下滑22.41%;銷量為3.47萬輛,同比下滑16.14%。1-9月,共生產汽車36.26萬輛,同比降3.45%;共銷售36.16萬輛,同比降5.53%。

江淮汽車2018年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37.09億元,同比下降 6.34%,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63億元,同比下降52.58%。江淮汽車在半年報中稱,營收及利潤下滑主要是受巨集觀經濟形勢、公司銷量下降、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及行業競爭加劇等因素的影響。

其實,近年來,江淮汽車的淨利潤一直呈下滑趨勢,2017年更是遭遇“滑鐵盧”,其實現營業收入491.46億元,同比下降6.3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4.32億元,同比下降62.83%。

利潤的暴跌與2017年江淮汽車整體銷量的頹勢有關。數據顯示,2017年,江淮汽車銷售各類汽車及底盤產品51.09萬輛,同比下降20.58%;銷售乘用車22.22萬輛,同比下滑39.5%。其中,江淮僅銷售出12.13萬輛SUV車型,相比2016年27.55萬輛的銷量暴跌56%。

汽車分析師曹鶴對時代財經表示,“江淮目前車型更新還是較慢”。事實上,江淮汽車目前產品線存在著青黃不接的問題,再加上不少車型銷量不斷下滑,如前兩年帶動江淮銷量增長的SUV車型,2018年上半年銷量同比減少了33.28%,且新車又無法熱賣,進一步加劇其銷量下滑的趨勢。

對於江淮此刻陷入如此“困窘”的局面,汽車分析師鍾師對時代財經記者表示:“在江淮全力推行商乘並舉措施下,旗下乘用車並沒有拳頭產品,銷量上不去,自然利潤也無法帶上去。”鍾師進一步分析道:“商用車企業想向乘用車轉型都比較困難,在中國成功的不多,江鈴和福田都沒有太成功,說明做好自己專業的事是最重要的。不管是商轉乘還是乘轉商,想要做好都不容易。”

不管如何,對於江淮來說,隨著利潤的大幅減少,勢必將影響其在研發上的投入,而如今又陷入“召回風波”,如此一來,或使江淮汽車陷入更加被動的局面。

新能源成“救命稻草”?

由於傳統燃油車的失意,也讓不少人把眼光聚焦在江淮的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發展。數據顯示,江淮汽車2017年新能源車銷量為2.83萬輛,同比增長53.86%,佔乘用車總銷量的12.74%;新能源車收入為52.02億元,佔乘用車營業收入159.18億元的32.68%,以十分之一左右的銷量,貢獻了十分之三左右的收入,新能源車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而事實上,江淮近年來在新能源領域亦是頻頻發力,在去年6月1日,江淮還宣布與大眾汽車共同出資成立江淮大眾時,這家打破“國外車企在中國的合資企業不得超過兩家”約束的合資公司就一直是業內人士關注的焦點,同年12月,江淮大眾正式成立。2018年4月24日,江淮大眾發布了全新純電動品牌——思皓(SOL);5月底,思皓首款車型E20X正式下線,並於今年第三季度上市。雖然該車目前市場反應如何還未可知,但江淮與大眾的合作,或將成為江淮汽車的未來能否“翻盤”的一大看點。

不過,由於過分依賴新能源汽車補貼,也為江淮汽車的業績帶來了許多不確定性。而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的退坡,對江淮而言是極大的挑戰,這點從淨利潤暴跌可窺探一二。

公開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江淮汽車計入當期非經常性損益的政府補助為7.02億元,扣非後的淨利潤為-4.36億元,同比下降326%;而2017年計入當期非經常性損益的政府補助為6.02億元,扣非後的淨利潤為-9314.47億元,同比下降111.04%。2017年江淮汽車的新能源汽車收入為52.02億元,其中新能源汽車的補貼金額為21.33億元,佔比達到了41.02%。

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政府的補貼對江淮汽車的貢獻很大。如若沒有這些補貼,江淮汽車近兩年的業績其實是虧損的。曹鶴對時代財經記者表示,“江淮目前面臨雙重考驗,一方面是補貼少了,另一方面毛利率亦在下降。”

而隨著補貼門檻的提高,對江淮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帶來不少壓力,據公開資料顯示,因不符合電池能量密度的要求,包括江淮iEV6e在內的多款新能源車型亦將面臨補貼歸零或減少的尷尬局面。失去了入門級產品的價格優勢,江淮的新能源銷量可能會受到劇烈影響。

未來為了符合補貼要求,江淮汽車只能採用能量密度更高的電池系統,這顯然會增加其成本。而隨著競爭對手和產品的增多,江淮在新能源車領域的發力依然充滿挑戰。不過,曹鶴對江淮的發展前景還是樂觀的,他對時代財經表示,“無論如何,堅持做下去,增強車型競爭力,搞好行銷。控制成本,降低費用。”

就如《至暗時刻》那部電影所言,“沒有最終的成功,也沒有最致命的失敗,重要的是繼續前行的勇氣。”對於江淮汽車,或也是如此。

【更多相關資訊,請移步各應用市場下載“時代財經”APP】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