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一味葯抹頭皮,頭髮「噌噌」長出來!

(本文為原創文字,未經允許不得轉載與應用!)

本文理論依據:《實用中西醫結合診斷治療學》、《中華臨床中藥學》、《中華葯海》

列位看官,今天我們來和您聊一個話題,這就是如何用單味葯,來逆轉我們的禿頂現象。

閑言少敘,先把一張驗方說與您,供您參考。

準備新鮮的側柏葉以及青綠色種子25到35克,切碎之後浸泡在60%到75%的乙醇100毫升中,7天之後濾出藥液來備用。將藥液塗擦在脫髮位置,每日3到4次即可。這個辦法,我們為您擇選自1973年的《中華醫學雜誌》。

和這個辦法類似的,還有一個辦法,這就是用側柏葉烘乾,研為細末,加香油調成糊狀,先用生薑片烤熱,外擦患處,然後再外敷側柏葉塗劑。每日2次。這個辦法,我們為您擇選自1989年的《重慶中醫藥雜誌》。

這兩個辦法,臨床效果都是不錯的。法一,總有效率為77.5%。法二,治療20例,痊癒14例,好轉6例。

好了。現在,讓我們說說其中的門道。

這裡面,最重要的莫過於側柏葉這味葯、我們在理解這味葯的脫髮治療機理之前,先得明白一個道理,這就是治法,必先治血。

看官須知,我們的祖先,對頭髮的生長和脫落,觀察研究並不細緻。對脫髮的形成機制,遠不及我們今天所認識的那樣微觀和透徹。但是,古人通過觀察,認準一個道理,這就是,人年輕氣盛,氣血充足的時候,頭髮就茂密濃黑。到了年過半百、人老珠黃的時候,頭髮就開始枯黃脫落。因此,古人總結一個簡單、質樸,但是顛撲不破的真理,這就是發為血之餘,血液對頭髮的濡養,是頭髮生長的關鍵。頭髮的病,說到底,就是血的病。

既然是血的病,咱們就得知道,我們的血,到底怎麼了,才會引發脫髮。

第一個,血液裡面有濕濁,亦即血濁。一些脫髮的人,腦袋上僅存的頭髮油很多,一天不洗頭就不行。同時整個人身體比較胖。這種情況,要考慮濕濁沿著血液上泛到頭頂。供養我們頭髮的血液裡全是痰濕之邪,頭髮還能好嗎?

第二個,血虛。就是說,我們的血液本身就不夠用,維持臟腑的需要就不錯了,哪有精力來濡養頭髮呢?所以這個時候,我們的頭髮就會枯黃、容易折斷、脫落不已。

第三個,血熱。如果我們的精神壓力過大,過勞,導致五志過極,化為火熱,邪熱入血分,導致血熱,那麼我們的頭髮也會得不到正常的濡養,脫落下來。

上述三個,是比較常見和主要的癥候。當然,臨床也有其他類型的患者出現,抑或兼雜上述幾種問題,但是大體上,血濁、血虛、血熱,這三個是主流的問題。

所以說,治發先治血。我們的頭髮脫落得厲害,早早就禿頂了,得從治血開始。前面提到的側柏葉外用之法,就是這一思路的體現。

這側柏葉,其實就是柏科常綠喬木植物側柏的乾燥樹梢和葉子。這種植物全國各地都有栽培,多在夏秋二季採摘,陰乾使用。它性味苦、澀、寒,入肺經、肝經和脾經,主要功用之一,就是生髮烏髮。取的,一方面是它入肝經血分,同時性寒,故而可以涼血,另一方面取其苦而燥濕,寒而清熱,於是能清散濕熱。於是,側柏葉對於血熱和濕熱造成的脫髮,是有一定療效的。

那麼,這種血熱所致的脫髮,什麼表現呢?這就是舌紅苔黃,自覺頭皮有一些瘙癢,或者微微發熱,頭髮乾枯脫落,容易折斷,而且容易起頭皮屑,整個人性格可能比較急躁,容易上火發脾氣。源於濕熱上蒸所致的脫髮,主要就是舌紅苔膩,頭髮狀如擦油,頭皮脂溢,頭髮黏在一起,一束一束,頭皮總是發癢。一天不洗頭就受不了。上面這兩者,用側柏葉外治,是有一定療效的。

好了。文說到這裡,即將告一段落了。您意下如何?請在評論區暢所欲言。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