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養元飲品破發市值蒸發179億 次新股板塊還有機會嗎?

  上市19天就破發!兩年來破發最快新股真是它,市值極速蒸發179億,還有這些股一個漲停就開板

  最快破發新股真的來了,2月12日上市,3月15日破發,上市19天(交易日)就跌破了發行價。

  始終沒遠離人們視線的養元飲品,今天當仁不讓重新成為A股焦點——今日盤中跌幅一度擴大至5%,收出全天最低價78.72元,跌破78.73元的發行價,創下自2016年新股申購新規以來的最快破發速度!

  今天的次新股板塊集體懵圈了!

  證監會對次新股炒作易積聚市場風險和泡沫的表態,以及對北八道瘋狂炒作次新股開出的56.7億史上最大罰單,讓次新股板塊迎當頭棒喝。次新股指數盤中跌幅一度跌破5%,最終收跌3.32%。次新股板塊大跌也成為養元飲品破發的最大推動力。

  在次新股行情不斷下行過程中,新股市場也開始轉冷。進入2018年2月後,一個漲停就開板的新股陸續出現,目前已多達3隻,這一景象在近兩年從未出現過,離新股上市首日就破發的日子還有多少遠?

  新股首日破發對A股市場來說,並不陌生。早在1990年股市創立初期,就出現過新股首日破發情況,不過這一現象並不多見,直到2010年,新股首日破發現象開始增多,2010-2012年三年期間,多達164隻新股上市首日出現破發,破發率高達20.92%。

  最快破發新股來了

  養元飲品一直是市場關注焦點。上市前,78.73元的超高發行價就已賺足了眼球;上市後第二天就打開漲停板,成為2016年以來開板最快的新股。

  如今,養元飲品在上市的第19天(交易日),盤中擊穿了78.73元的發行價,成為兩年來破發速度最快的新股。

  此外,據券商中國記者統計,截至目前,次新股破發大軍已經增至14隻,分別是步長製藥日月股份天能重工賽托生物三角輪胎博邁科道道全恆林股份華達科技常青股份金麒麟世運電路武進不鏽、養元飲品。

  市值蒸發179億元

  2月12日,養元飲品正式上市,以44%的漲幅收盤,報收113.37元,彼時市值高達609.93億元。今日,養元飲品報收80.09元,市值為430.88億元,市值蒸發179.05億元。

  養元飲品的募資金額及用途槽點滿滿:34億募資19億打廣告。養元飲品招股說明書顯示,募集資金總額33.89億元,募集資金淨額32.66億元,其中,用於品牌建設費用高達18.95億元。

  其次,養元飲品的核心產品“六個核桃”的成本構成,也是一大槽點:

  招股說明書顯示,一罐六個核桃的成本組成大致是這樣的:1、易拉罐(0.57元),2、核桃仁(0.25元),白砂糖(0.05元),其它原材料(0.13元)。原來,“六個核桃”的最大成本竟是易拉罐。

  此外,養元飲品2017年報預告顯示,淨利潤下降17.53%-19.14%。

  離首日破發還有多遠

  在次新股行情不斷下行過程中,新股市場也開始轉冷,進入2018年2月之後,一個漲停就開板的新股陸續出現,重要的是,這一景象近兩年從未出現過。但截至目前,一個漲停就開板的新股數量已多達3隻,分別是養元飲品、今創集團華寶股份

  數據顯示,自2016年以來,新股上市漲停數不超過2個的新股,僅有9隻,分別是江蘇租賃、華寶股份、今創集團、養元飲品、勘設股份電連技術岱美股份傑克股份上海銀行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9隻新股中,4只是在今年2-3月上市的,幾乎佔了一半。不免有人開始擔心,離新股首日就破發的日子還有多遠?

  從新股平均漲停數也能看出新股市場變化。今年2月份上市的新股中,已開板新股平均漲停數僅為4個,而這一數據在3月份並未改善,已開板新股平均漲停數降至3.2個,這一數據在1月份還是7.7個,而2017年全年新股平均漲停數高達10個。

  首日破發對A股並不陌生

  整理A股歷史數據可以發現,新股首日破發對A股市場來說,並不陌生。

  早在1990年股市創立初期,就出現過新股首日破發情況。不過這一現象並不多見,直到2010年,新股首日破發開始多了起來,數據顯示,2010-2012年三年期間,多達164隻新股首日出現破發,而這三年上市新股總數為784隻,也就意味著,在此期間,新股破發率高達20.92%。

  以上市首日收盤漲跌幅來看,破發幅度最大的是加加食品龐大集團,跌幅均超過了20%。

  加加食品於2012年1月6日上市,直接以22.7元開盤,明顯低於其30元的發行價,最終以22.1元收盤,跌幅26.33%。

  龐大集團於2011年4月28日上市,直接以36元開盤,遠低於其45元的發行價,最終以34.58元收盤,跌幅23.16%。

  距離當前最近的一次新股首日破發,是發生在五年前,海欣食品於2012年10月11日正式上市交易,但市場並不看好其29元的發行價,上市首日便收了一根大陰線,全天跌幅為8%。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彼時的新股發行制度與當前有所不同,歷史數據不具備一定的可比性,僅供投資者參考。

  次新股變成了“刺心股”

  昨日,證監會開出了罰沒56.7億的大罰單,一時間引發市場高度關注,這是有史以來證監會查辦的最大一起股市操縱案件。而且,該案件的操縱標的正是次新股。這對於資金最活躍的次新股板塊來說打擊不小。

  今日,次新股板塊便低開低走,一路下行,盤中跌幅一度超過5%,尾盤在創業板回升帶動下,跌幅有所收窄,截至收盤,次新股指數下跌3.32%。

  從次新股指數走勢來看,自2017年11月份開始,次新股板塊就已經開始進入漫長的下跌周期,高點與低點的距離已有超過30%的跌幅。有網友調侃:如今的次新股已經變成了“刺心股”。

  次新股板塊還有機會嗎

  在獨角獸新政影響下,春節後的創業板持續大漲,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已經收復了去年全年跌幅。近幾日創業板經過連續調整,以中小創為主的次新股板塊也跟著一起下跌,有市場人士分析稱,當前一些利空因素已有一定程度的反應和消化,再次大幅下跌的太空並不大。

  華泰證券表示,新股發行制度改革和退市政策的完善,有利於建立A股市場健康的新陳代謝機制,通過優勝劣汰做到資源的合理分配,預計殼資源價值將進一步降低。在之前的制度安排之下,諸多獨角獸企業因為制度障礙,直接將IPO目的地定在海外。而制度層面提升對新經濟獨角獸企業的包容性,有利於一大批高成長期企業留在A股。新陳代謝機制的建立,有助於提升A股市場吸引力和競爭力。

  華泰證券孔凌飛在研報中提到,高成長是優質次新的基礎,是優質個股獲得高估值的核心驅動力,也是題材炒作的核心邏輯。市場對處於朝陽行業、技術水準高、商業模式新穎的次新股願意支付高溢價的原因在於對其未來成長太空的信心。以下為2017年下半年以來上市的次新股中,2014-2016年淨利潤增速高於20%,且2017年報業績快報淨利潤增速高於50%的次新股。

  安信策略陳果團隊發布研報稱,機構創業板配置接近歷史底部水準,此為“倉位底”。據測算,公募基金 2017Q4創業板持倉佔比已降至10.62%,為2013年Q2以來的最低水準。當越來越多機構在當前極端傾斜的配置狀態下開始考慮傾向均衡化配置,那麽市場環境就將對成長股越來越有利。此外,資本市場相關政策支持新經濟還會繼續,不會僅限於IPO安排。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責任編輯:張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