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千古名句“更上一層樓”,請問詩人在第幾層?

王之渙的《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據考證,這首詩是王之渙趕考時路經山西蒲州(現在山西永濟市)鸛雀樓時寫下的,年輕的詩人意氣風發、躊躇滿志,正是想乾一番事業、施展自己才華的時候,在這樣的情況下寫出這樣的詩,完全是內心真實感受的流露。

讀了這首詩後,許多人以為寫詩的時候,詩人的上面還有一層樓可以"更上"。其實不然。

據宋人沈括的《夢溪筆談》記載:"河中府鸛雀樓三層,前瞻中條,下瞰大河。"許多人認為,作者寫詩的時候是在樓的第二層,真的是這樣嗎?這還得從詩本身所給的信息來看。"欲"是所想,並非所為,"更"是要做,並非現實。一個"欲"字,告訴我們,作者登樓的目的是"欲窮千里目",要的是看得更遠。可是如果說詩人明明知道這樓共有三層,卻隻登到二層就停下來寫詩了,這就不合邏輯了。既然是"欲窮千里目",又是有樓可上,那就乾脆直接"上一層樓"好了,就用不著"欲"了。所以說,作者不是在第二層寫下了這首詩(或者說是構思了詩,產生了寫作欲望),而應該是上到了樓的最高處第三層。為了看得更遠,王之渙一口氣上到了最高的地方,可是,到了這裡依然覺得還是不夠高,這時他才有了"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想法。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說的是:要是能再有一層樓那該多好啊!

"白日依山盡"這是現實,"欲窮千里目"這是理想。目之所見已經很遠,但是詩人卻並沒有滿足,覺得自己的目力還沒有用到極致,還應該到更高的位置才能發揮。詩言志,其實"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意思是說,如果能有更廣闊的空間讓自己的才能得以發揮,那該有多好呀!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