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美國啟動了一個雄心勃勃的計劃,背後打著什麽算盤?

發表國情谘文不到一周,川普又弄出一個大動作:啟動“美國人工智能倡議”。

從全球來看,這份倡議來得很遲。

目前,加拿大、日本、英國、中國等18個國家和地區已相繼發布人工智能國家發展戰略。由於美國奉行大市場小政府,一直沒在國家戰略層面行動。

此次川普政府聚焦人工智能,這意味著美國將是第19個“入場”的國家。

於是,這裡有一個疑問待解,川普政府為何選擇此時布局人工智能?

時機

川普政府啟動“美國人工智能倡議”,其實早有征兆。

去年5月,包括微軟、谷歌、臉書和亞馬遜等逾30家公司高管齊聚白宮,召開全美第三次科技大會,聚焦AI發展。

多年來,谷歌、微軟等科技巨頭成為美國人工智能發展的主力軍,但缺乏國家戰略支持。

在該會議上,美國一些行業領袖表達了擔憂,他們指出,如果沒有明確的國家戰略,美國有可能失去在人工智能技術方面的全球優勢。

當時,白宮科學顧問邁克爾·科雷特西奧斯(Michael Kratsios)就直言,川普政府將確保國家始終在AI方面保持領先地位。

事實上,作為人工智能的早期開發者和國際長官者,美國已經佔據了領先地位。

據統計,2015年以來美國政府對人工智能及相關領域的研發投資已增長40%以上,這還不包括軍事、情報等機構的保密投資。

英國廣播公司(BBC)指出,業界和學術界數十年的持續研發,政府撥款資助,加上人才源源不斷從世界各地流入美國,多種因素綜合,使美國傲立AI潮頭浪尖。

這從一組數據中就可以明顯感覺得到。

近日,知名創投研究機構CB Insights從全球3000家AI公司中評選出了100個最有前景的人工智能初創企業,其中就有77家位於美國,中國、以色列、英國分別有6家企業入圍。

儘管如此,隨著AI領域的競爭越來越激烈,美國還是充滿了危機感,因為格局正在發生微妙的變化。

普華永道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在對全球約1400位首席執行官的年度調查中,25%的中國高管表示,他們廣泛使用過人工智能,而在美國,這一比例僅為5%。

據調研機構CB Insights統計,2017年全球AI初創企業的融資額達到152億美元,中國佔比48%,已超過美國的38%。

彭博社報導稱,科技界領袖一直在向川普政府施壓,要求政府在人工智能方面提供更多的研發資金,並制定更有針對性的教育戰略。

《麻省理工評論》指出,美國政府內部許多人也擔心美國失去優勢。去年,時任美國國防部長的吉姆·馬蒂斯(Jim Mattis)向白宮遞交了一份備忘錄,要求總統制定一項針對人工智能的國家戰略。

“美國人工智能倡議”如今浮出水面,可謂是呼之欲出。

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在一份聲明中說,隨著全球人工智能創新步伐加快,“我們不能無所作為,自以為能保持長官地位”。

願景

川普啟動國家級人工智能戰略,要求聯邦政府把AI的研發和商業化作為優先目標,在這個基礎上安排撥款、制定計劃、提供數據支持。

這份倡議雄心勃勃,旨在調動更多的聯邦資金和資源用於人工智能研發,“確保美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長官地位”。

雖然這張藍圖的願景很好,但有幾個問題懸而未決。

首先是資金來源。倡議中,項目的具體資金來源沒有公布,細節也不太清楚。此外,川普政府也沒有公布實現目標的時間表,而是計劃在未來6個月發布更多資訊。

相比之下,中國在首部國家層面的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中明確指出,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論、技術與應用總體達到世界領先水準,成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創新中心。

據美國科技媒體The Verge報導,目前,在啟動國家人工智能戰略的國家中,一半提供了新的資金來源。例如,澳大利亞和丹麥分別為其AI戰略提供約2000萬美元資金,韓國則提供了近20億美元資金。

其次,倡議沒有涉及移民政策問題。專家警告稱,研究人員正日益被川普政府的反移民言論及其限制簽證自由的舉措所阻礙。

根據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的數據,2016年至2017年間,美國的海外研究生人數下降了5.5%。

相比之下,加拿大2013年公布的AI戰略的一個關鍵是歡迎海外AI專業人才。其他國家的AI戰略也有類似優先條款。

BBC指出,評論人士認為,這是一個明顯的缺陷,主要原因是海外人才對美國AI研究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最後,關於國際合作,倡議也含糊其詞。該倡議指出,美國將在人工智能領域與世界其他國家開展合作,但要確保技術的發展方向符合美國的價值和利益。

由於人工智能不可能受到地理邊界的限制,全球合作將至關重要。這意味著,川普政府要在競爭與合作中找到微妙的平衡。

“川普計劃包括所有正確的內容,關鍵的考驗是看他們是否能以積極的方式貫徹執行。” 奧巴馬政府時期的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Jason Furman指出,這個計劃顯得雄心勃勃,但沒有細節,也不是自動執行的。

這張未來藍圖能否實現,還有待美國更進一步的動作。

來源:國是直通車

作者:孫秋霞

編輯:楊佳欣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