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慈禧太后墓裡挖出來的珍稀寶貝,都去哪了?

1908年11月15日,執掌大清政權近半個世紀的慈禧太后撒手人寰,年74歲。

停靈17天后,慈禧太后於12月2日出殯。當日清晨,氣象陰冷,寒風刺骨,城內所有交通都已中斷,凡送葬行列經過的地方,整條大街上站滿了旗兵和配槍的新軍士兵。

據記載,當日葬禮極為隆重而豪華,友邦人士也為之歎為觀止。荷蘭阿姆斯特丹《電訊報》駐華記者即報導說:

慈禧太后的靈柩很重很龐大,“黃澄澄的靈柩恰似一沉重的純金塊,其柩衣也像是用金屬而非織錦製成。陽光下,它就像是一道金色的瀑布。”

在一百多位轎夫的扛抬下,慈禧太后的靈柩被一步步抬到了清東陵。如此浩大而奢侈的葬禮,在為人所津津樂道的同時,無疑也引來了眾多的覬覦者。

慈禧太后出殯

在整個清東陵中,慈禧陵寢是最精美考究的一座,其所用石料一律採用上好的漢白玉,三大殿梁枋均用名貴的黃花梨製成,棺槨用的是名貴的金絲楠木,可謂“寸木寸金”。

據清宮檔案記載,慈禧入葬前向陵墓金井中放了六批珍寶,其中包括金佛、翠佛、玉佛等108尊,另有翡翠西瓜、甜瓜、桃、李、杏等寶物兩百餘件。僅這些珍寶,就價值數百萬兩白銀。

而在葬殮完畢後,因棺內還有孔隙,又倒入四升珍珠、兩千余寶石填棺,其棺之大,其奢侈可知。

最讓人關注的,是慈禧太后入殮時口含的夜明珠,據說此珠在夜間百步內能照見人的頭髮,其珍貴程度可想而知。

不過,棺內最珍貴的陪葬品還不是夜明珠,而是用白玉雕成、號稱可以“煙雲流動”的九玲瓏寶塔,可惜這只是傳聞而未見其物。

當然,慈禧太后過於奢華的葬禮和過於豐厚的墓葬也未必都是好事。

1912年清朝覆亡後,無論清東陵還是清西陵,都曾有盜墓賊光臨。而其中造成最大破壞的,莫過於1928年孫殿英部對清東陵的公然盜掘。

孫殿英,字魁元,河南永城縣人。孫本是幫會土匪出身,後趁著亂世拉著一幫會徒自立山頭,漸成勢力。在上世紀二十年代軍閥混戰之時,孫殿英先後投靠憨玉琨、張宗昌等軍閥,所部竟逐漸擴大為一個軍。

1928年,在其所屬的直魯聯軍被北伐軍擊敗後,孫殿英率部投降了蔣介石並被改編為第六軍團第十二軍,孫任軍長,在天津薊縣、河北遵化一帶駐防。

孫殿英的軍隊一向紀律很壞,又非蔣介石的嫡系,為了給養與生存,於是打起了盜墓的主意。1928年7月初,孫殿英部先是借口剿匪進入清東陵;4日至11日,又以軍事演習戒嚴的名義將清東陵團團圍住,以便從容實施盜墓。

7月5日,孫殿英所部師長譚溫江及第七旅旅長韓大保率一營工兵營來到東陵,其將守陵人趕走後,即開始動手盜陵。

最初,孫部匪兵不懂盜墓而亂挖一氣,但忙乎了兩天,仍找不到地宮的入口。後來,他們尋到一位當年參與修墓的老匠人,這才順利找到地宮入口並用炸藥將其轟開。

據說,在慈禧太后的陵寢被打開時,地宮口噴出一股強烈的氣浪,將這些盜墓者都嚇壞了,他們以為裡面有機構,實際上這是由於多年封閉形成的裡外壓差造成的。

之後,在連續打開兩道石門後,盜墓者進入最後的主墓室,即所謂“金券”,這是一個完全由漢白玉石鋪砌而成的石室,其正中有一座漢白玉石台,也就是所謂“寶床”,上面停放的巨大棺槨,即慈禧太后及其陪葬珍寶的所在之地。

大功告成後,匪兵們並不敢動手而是對著棺槨三拜九叩,說明為籌集軍餉而不得不盜墓,表白一番後,才開始破棺盜寶。

在《世載堂雜憶》一書中,一名自稱盜陵連長的人回憶說:

當時將棺蓋揭開,見霞光滿棺,兵士每人執一大電筒,光為之奪,眾皆駭異。俯視棺中,西太后面貌如生,手指長白毛寸余,……珠寶堆積棺中無算,大者由官長取去,小者由各兵士陰納衣袋中。於是司令長官下令,卸去龍袍,將貼身珠寶搜索一空。

1984年文物局搬出慈禧遺體後的內棺景象

除了外,另一個被徹底盜毀的就是乾隆皇帝的裕陵。乾隆的裕陵規格高於慈禧太后,但毀壞程度卻更為嚴重。

原來,由於乾隆地宮中浸水,加之內部昏暗,匪兵們為了爭奪寶物而肆意踐踏破壞,以致地宮內帝後六具屍骸毀傷脫落,散布於泥水當中;而匪兵撤離後,附近土匪又再次來襲,其用籮筐將泥水中找到的各種物件運到附近小河邊淘洗,寶物留之,屍骨則任意丟棄。

由此導致的結果就是,乾隆地宮中的屍骸無法分清誰是誰的,而且有些屍骨在此過程中已經無法找到。最終,除嘉慶生母孝儀皇后的遺體保存完整外,其他五具殘缺不全的屍骨只能拚在一起,五人合用一棺成殮。

這一結果,恐怕是自詡“古稀天子”、“十全老人”的乾隆皇帝所不曾想到的吧!

清東陵被盜的消息傳出後,社會輿論一片嘩然。

當時已經逃到天津的溥儀在日後的回憶中說:

我聽到東陵守護大臣報告了孫殿英盜掘東陵的消息,當時所受到的刺激,比我自己被驅逐出宮時還要嚴重。

事後,清室遺臣痛哭流涕,並多次要求國民政府嚴懲盜陵凶犯。

當年8月,孫殿英部師長、盜陵要犯譚溫江因為在北平銷贓而被捕。當時北平的報紙報導了譚溫江的被捕經過:

譚(盜陵所獲財寶)之一部分,則運至天津某租界其弟譚淞廷處,在津零賣不少,隨又由其弟運極少數之物至平售賣,寓中國飯店八號第九號,終日狂嫖,揮金如土,已引起偵探之注目。

之後,譚之弟經人介紹與琉璃廠古董商黃百川交易並轉手賣給洋商,“成交約十三萬元余”。事後,經北平文物維護會舉報,譚溫江與黃百川均被逮捕。

幾乎就在同時,青島警察廳也在一艘輪船上抓獲了孫殿英部的一名逃兵,並從他身上搜出了30顆珍珠。據這位名叫張歧厚的逃兵招供,孫殿英、韓大保還有另一位姓柴的旅長都參與了盜陵。

慈安、慈禧太后定東陵鳥瞰

此外,據當時報紙記載,7月9日孫殿英於夜間乘坐汽車來到馬蘭峪,而《流氓軍閥孫殿英》一書中也說,“在把寶物盜出的時候,孫殿英乘汽車由薊縣來到墓地,他將寶物檢視一遍後,滿滿地裝了五隻大皮箱,由孫親自加封、蓋章,交給他的親信人員帶回薊縣司令部。”

在各方壓力下,負責京津的閻錫山電令衛戍司令部從速組織軍事法庭,並由商震上將出任審判長。與此同時,第六集團軍總指揮徐源泉也將孫殿英此前呈報的所謂“東陵剿匪”所得寶物加以封存,並向外界表示對此案決不寬貸。

《順天時報》對東陵盜寶的報導

1928年12月中旬,軍事法庭首次開庭調查,由於主犯譚溫江拒不承認盜掘、而幕後主謀孫殿英完全逍遙法外,審理一時陷入僵局。直至次年4月開庭預審,案件仍沒能取得進展。

經過一個半月的匆忙審理後,軍事法庭於6月15日作出了預審判決草案:東陵盜案系遵化駐軍勾結守陵滿員,盜墓分贓。這一結論,明顯含糊其詞,因為所謂“遵化駐軍”究竟是哪支部隊、幕後主使究竟是譚溫江還是孫殿英,一概沒有說清。

而在之後的中原大戰中,孫殿英轉而反蔣投閻,譚溫江也很快在閻錫山的批準下被釋放,東陵盜案由此無人過問,不了了之。

等到蔣介石在中原大戰中取勝後,孫殿軍又投入張學良門下,不久升為第四十一軍軍長。抗戰時期,孫殿英與龐炳勳投敵組織“新五軍”,誠可謂“三姓家奴”,本性難改。

抗戰結束後,孫殿英又因“曲線救國”而被委派為先遣軍總司令,後在1947年河南湯陰之戰中被解放軍俘虜而死於戰犯收留所中。

據坊間傳說,孫殿英之所以在東陵盜案中毫發無損,其中的另一原因是向南京政府蔣介石等要人行賄所致。

據孫殿英身邊的少將高參文強回憶,孫曾以炫耀的口吻向他談起東陵盜寶之事:

乾隆墓中陪葬的珠寶不少,最寶貴的是乾隆頸項上的一串朝珠,上面有108顆珠子,聽說是代表十八羅漢的。都是無價之寶,其中最大的兩顆朱紅的,在天津與雨農(戴笠)見面時,送給他做了見面禮。還有一柄九龍寶劍,我托雨農代我贈給委員長(蔣介石)和何部長(何應欽)了……

(慈禧太后的)翡翠西瓜托雨農(戴笠)代我贈宋子文院長,口裡含的一顆夜明珠,分開是兩塊,合攏就是一個圓球,我把夜明珠托雨農代我贈給蔣夫人(宋美齡)。宋氏兄妹收到我的寶物,引起了孔祥熙部長夫婦的眼紅。接到雨農電話後,我選了兩串朝靴上的寶石送去,才算了事……

此外,曾經擔任孫殿英老長官的第六集團軍總指揮徐源泉據說也得到了一批寶物,這些都是孫殿英送給他用意幫忙打點一些官員。

當然,目前的各種說法包括文強的回憶多數真假難辨,因為上述名人去世後,其遺物中均未發現傳說中提到的寶物。因此,這些寶物究竟是被私吞、被毀還是行賄,目前已是難解之謎了。

倒是1928年《中央日報》上的一則新聞可以看出些蛛絲馬跡:當年8月14日,天津警備司令部在海關查獲古玩珍寶35箱。經查明,此物是北平吉貞宦古玩鋪長張月岩托運出口運往法國的,都是清東陵的珍寶。與此同時,在遵化截獲所謂國民政府內務部接收大員宋汝梅企圖攜帶的銅質佛像24尊,另有乾隆所書拓印條幅10塊。

很大程度上說,孫殿英部盜取的絕大多數東陵寶物都被賣掉了,而接手的主要有兩類人:其一是國內的文物古玩商人,其二是通過間接管道流向國外的古董收藏家。

至於變賣寶物換來的錢款,除了發放軍餉外,很大一部分則用於換取外匯以購買軍火,最終仍流向了海外。靠著這筆錢,孫殿英在之後的內戰中仍不斷擴大勢力,繼續為非作歹。

最終,不但東陵盜寶案不了了之,就連慈禧太后及乾隆皇帝的陪葬珍寶也像人間蒸發了一樣無聲無息,杳無音訊。目前,台北故宮博物院中倒是珍藏了一棵翡翠白菜,或許它就是慈禧太后陪葬寶物中的一件吧。

台北故宮博物院所藏翡翠白菜。當年孫殿英盜走了慈禧的一顆翡翠白菜,後來下落不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