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這本書,竟風靡中醫界七年之久!

導讀

《中醫人生》是婁紹昆先生於2012年出版的一本大作,黃煌先生在本書的序言中寫道:「婁紹昆先生是從基層走來的中醫學者。他的從醫經歷充滿艱辛,卻活力四射...... 我覺得婁先生還是幸運的,艱辛環境中磨礪出的學問飽滿而有光澤。「《中醫人生》一書值得細細閱讀,需要品味,需要思考,甚至,本書可以當作一本勵志書來讀。此書出版後,得到了很多讀者的喜愛和追捧,特此摘選一位讀者的讀後感與各位同仁共賞。

《中醫人生:一個老中醫的經方奇緣》講述了作者(婁紹昆)從最初接觸針灸到最後經方針灸並用、外內合治治療疾病的奮鬥歷程。

作者重溫舊時回憶,帶讀者走進關於《傷寒論》和經方的世界。並用一個個鮮活的病案,說明了外內合治的必要性;又在和表兄、父親、各位老師中的對話裡為我們打開了一個新的經方世界,為我們學習和研究《傷寒論》提供了一種新方法。

自東漢張仲景寫作《傷寒論》以來,經方理論及其方劑已經被研究和應用了近二千年,至今仍不可窮究,學者見仁見智,所謂「一人一仲景,一家一傷寒」。

書中無數次關於《傷寒論》的理論和案例討論發人深省。「傷寒論是一座橋,各種流派的中醫師都要從它這裡經過」,作者如此說。

書中提到,《傷寒論》在中原地區,一直以來以《內經》的觀點解釋傷寒六經,如尤怡柯氏自近世才有主流的兩大觀點:一是傷寒六經與內經六經相對應,在病理病機上可以以經解經,近代以劉渡舟等為代表;二是傷寒六病,非六經,和內經的經絡學說並無太大關係,此當以陸淵雷、胡希恕等代表。彼此相互以各自的臨床經驗為依據爭論不休,更增添了《傷寒論》複雜,甚至陸淵雷還取消六經,隻取四經,三陽經與少陰經,太陰與厥陰則分散到雜病各處。

到宋朝時,《傷寒論》傳至日本,其中的康治本為後世保留了仲景學說的大部分原文,並在近世漢方醫學著名大師吉益東洞的思想引導下,為傷寒論注入了新特色,那便是傷寒的另一方面:方證對應。他將重心放在處方的適應證上,以八綱作為基礎,而不用五運六氣及臟腑經絡的理論解釋。作者婁紹昆的可貴之處在於,他不僅看到注家各說一套的「亂象」,更領悟到正是這種「亂象」體現了《傷寒論》的博大精深,也是《傷寒論》歷久彌新的原因。

婁紹昆的父親曾問他:先別問中醫是否科學,而應該反問為什麼現代科技那麼發達,卻仍然解釋不了中醫的療效?如果離開了高科技,西醫拿什麼治病?正是這些未知的可能性標誌著人類可能的局限性,這便是中醫的奧妙。對於傷寒論的進階之路,在沒有強大而包容的《內經》面前,它一樣蓬勃發展,也許不在內經的陰影下,它才能展現它原本的面貌。

因為目前在中醫方面,離開了《內經》完善的理論體系,似乎一切都寸步難行。或許《傷寒論》《內經》本來就是兩套不完全一樣的系統,一個取法《湯液本草》《神農本草經》,一個取道天文地理人文哲學。

然而就像書中說的那一句話:當我們無法辨別是與非,選擇治療方法不是是非對錯的選擇,而是由醫學觀點與醫學立場來決定的。

本書不是一般的回憶錄,而是婁紹昆先生思考中醫、思考經方的記錄。本書面向不同層次的讀者,可以給喜愛經方的人去魅解惑;可以讓臨床醫師了解不同的診治思路與疾病治療的秘訣;也可以給文學創作者提供一個民間中醫師在底層社會摸爬滾打的樣本。

同時,這本《中醫人生:一個老中醫的經方奇緣》也是面向沒有醫學知識但關心自己健康的人群,讀者可以從輕鬆的閱讀中發現一種為家人或自己排憂解難的方法。

……以下是廣告時間……

給大家推薦《中醫人生——一個老中醫的經方奇緣(增訂版)》,點擊閱讀原文可直接購買

編輯推薦

這次精裝增訂版更是詳細講述了婁先生通過自學從一無所知的中醫小白到成為正式中醫執業醫師的整個過程,對於每一個自學中醫的人都有很大的啟示作用。同時,所有關心自己身體健康的人也可以從輕鬆的閱讀中發現一種為家人或自己排憂解難的療法。

(掃碼下單)

本書不是一般的回憶錄,而是婁紹昆先生思考中醫、思考經方的記錄。初學中醫時的迷茫,百思不得其解時的困惑,遇到良師指點後的豁然開朗,交友切磋學術火花四迸時的激動,都在這本書中娓娓道來。婁先生對經方醫學中六經、方證、體質等重要學術範疇的獨特視角和觀點,對《傷寒論》及其日本漢方的深刻認識,以及對張豐等師友學術觀點的闡釋發揮,都是本書的亮點。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