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董卿攜《朗讀者》走進廈門 分享節目製作心路歷程

6月30日下午,央視名嘴、《朗讀者》節目製作人董卿攜《朗讀者II》同名圖書來到廈門大學,與現場觀眾共同感受朗讀之美和廈門魅力,並分享了節目製作和圖書出版過程中的心路歷程。(圖文綜合自廈門日報、廈門大學官方微信)

為何要做《朗讀者》

董卿在活動現場表示:“這不是我第一次與《朗讀者》的觀眾和讀者見面了,但不知道為什麽每一次我都感覺挺激動的。也許是因為在這樣的時代,這樣的相聚尤為不易。這就好像在海上飄搖的人發現了遠處水面的亮光,知道自己並不孤單。”

提及節目製作和圖書出版過程中的心路歷程時,董卿說:“這個節目成功以後,大家問我:你當初為什麽要做這個節目?我就會想到探險家喬治·馬洛裡——他曾攀登珠穆朗瑪峰,後來不幸喪生。有人曾問他:你為什麽要攀登?他說:因為山在那裡。我的回答是:因為文章在那裡。”

來到廈門就成了北方人

董卿在登場之後調侃道,自己作為一個上海人,來到廈門就變成了北方人。她還引用俄羅斯作家赫爾岑的話說:“人一到了南方,他就覺得自己的年紀變輕了。想哭,想笑,想唱歌,想跳躍。”

她說起整整一百年前,1919年的6月26日,她的同鄉、上海人、教育家黃炎培先生也曾來到廈門,還沒有安頓,就被陳嘉庚先生興衝衝地邀請到演武場來參觀廈大校址,暢想“三年之後”“山坡上下,樓宇巍峨,弦歌之聲,與海潮相答……”董卿動情地表示:“整整百年過去了,嘉庚先生對教育的熱忱和奉獻沒有被辜負。”

《朗讀者》與廈門的緣分

來到廈門,董卿自然講起《朗讀者》節目中那些與廈門,與福建緊密關聯的嘉賓。2017年底離世的餘光中先生曾在廈門大學外文系就讀,並在這裡發表了他生命中的第一首詩。餘光中先生在世的最後一段影像留給了《朗讀者》。董卿回憶起最後一次為余先生錄製朗讀的情景,熱淚盈眶。

董卿還提到了我國著名的肝膽外科專家、福建人吳孟超先生。她講起吳孟超在八十多歲高齡親自為危重患者開刀的故事。她說:“耄耋老人能如此坦蕩地對待名利身外之物,讓我們深受感動。”這些嘉賓高貴的靈魂,是《朗讀者》最重要的財富,激蕩我們的心靈,鼓舞我們前行。

現場朗讀《廈門印象記》

活動中,董卿還現場朗讀了一段王魯彥的《廈門印象記》片段,獻給廈門的讀者。隨著悠揚的鋼琴伴奏,她緩緩讀到:“春天在這裡是永久的。”董卿溫暖的聲音也打動了在場觀眾的心。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