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IDG資本熊曉鴿:To B業務一定是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機會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鈦媒體注:中國頂級投資人熊曉鴿、國內最老牌投資機構IDG如何看待當前的投資環境,如何把脈最優質的投資機會?

12月7日,在第十八屆中國股權投資年度論壇上,IDG資本全球董事長熊曉鴿與清科集團創始人暨董事長倪正東展開對話,雙方圍繞資本寒冬、IDG投資重點以及中國企業如何走出去等話題展開了討論。

自1993年熊曉鴿將IDG資本引入中國,開啟中國的VC時代,以美元基金起家的IDG已經在中國走過25年。據熊曉鴿透露,從最初一筆2000萬美元基金到現在,IDG管理的基金已有200多億美元,基金規模增長了1000多倍。

IDG的投資版圖覆蓋了中國大半個互聯網。熊曉鴿最為輝煌的戰績當屬投中了騰訊和百度。同時在IDG參投名單的巨頭還有小米、美團、攜程、愛奇藝和商湯科技等等。

2018年也是IDG的收獲季。其參投企業已經有17家IPO,其中包括美團點評、蔚來汽車、拚多多和小米集團等備受矚目的企業。

熊曉鴿表示,“投資最重要的是退出。IDG參投的公司主要在海外上市,其中科技公司在海外市場的退出情況比在國內好。”他同時表示,希望科創板的設立未來會給中國風投帶來更好的退出管道。

在關注和投資領域上,熊曉鴿曾表示,IDG的關注領域包括5G網絡、人工智能、智能製造、自動駕駛和輔助駕駛技術以及基因產業。當前,IDG參投的獨角獸還有商湯科技、小馬智行和小鵬汽車等。這體現出IDG資本對人工智能和自動駕駛行業的信心。

其中,商湯科技成為熊曉鴿在人工智能領域最驕傲的一筆投資,也成為IDG押注AI賽道的最好注解。作為天使輪投資方,IDG早在2014年就以數千萬美元投資了商湯科技。後者在獲得軟銀注資的10億美元後,當前估值已達60億美元。

在熊曉鴿看來,相比美國科技企業如谷歌、Facebook、蘋果和亞馬遜在海外的銷售額,IDG投資的成功公司依然主打國內市場。所以他認為,“To B領域,尤其是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很熱的東西,是一定要走出去的。”他以IDG投資的一家人工智能公司舉例,該公司有50%左右的銷售額來自於海外,商湯科技也是典型的能夠走出去的例子。

2018年,政策層面的變化讓創投行業和企業家感受到壓力。

繼去年央行發布“史上最嚴資管新規”後,今年上半年監管持續收緊,隨之而來的還有基金協會對基金管理人的審核速度日益放緩,私募機構注冊大幅收緊。

被問及如何應對這種壓力時,熊曉鴿表示,投資是一份工作,投資人本身就要為你的LP擔心。不管什麽時候,做投資的心態特別重要。

“做投資和管基金,也許是一個反周期的行業。因為在每一次在谷底時,你反而才看清楚真正的好機會。大家都很順,股票都很好,都在燒錢的時候,反而必須要冷靜。

中國在不到三年的時間內擁有了全世界最多的基金,但是好的項目是有限的。整個行業如果投資速度過快,對行業的研判又沒有那麽充分,價格抬得比較高,導致投資成本升高,就可能導致投資回報率下降。”

今年以來的政策變化和資本寒冬為創投行業帶來了緊張態勢。業內也有觀點稱中國的VC和PE已經走入了下半場。對此,熊曉鴿幽默地打了個比方,“打籃球有四個小節,我們現在還在第一和第二節的中間。中國要出現一個像納斯達克一樣的市場,才算是真正進入了下半場。”(本文首發鈦媒體,作者/蘆依)

以下為對話實錄,由鈦媒體編輯整理:

倪正東: IDG資本1992年成立,1993年進入中國,那時中國VC行業剛開始興起。您是如何從一個媒體人開始做風險投資,並開啟中國VC大門的?

熊曉鴿:很多東西不是可以提前計劃好的。我當年離開舊金山,在美國做的第一份工作是雜誌社編輯,寫了一些風險投資的文章。後來認識了美國國際數據集團的創始人麥戈文先生,有機會正式步入風險投資領域。

1993年中國電子產品的出口量大概在51億美元,彼時這是個很大的數字。我就與麥先生商量想到中國來做風投。現在回過頭來想,可能是運氣。我特別感激中國改革開放的政策,讓我們這些人有機會到國外去學習,看到了世界上發生的事情,還能把看到的學到的東西拿回到中國的土地上來實踐。

倪正東:今年迄今為止IDG資本總共有17家公司上市,2018年的成績單怎麽樣?募了多少錢,投了多少錢?這是不是你們最好的一年?

熊曉鴿:我們今年上市的公司,有兩個是在國內上市,大部分還是在海外上市。投資最重要還是退出。因此我們很期待科創板,它可能給中國的風投帶來更好的退出管道。在今年這樣的大環境下,我們今年的投資速度比往年略微放緩,但在全行業還是處於領先位置。做投資說來說去最後還是追求好的回報率,我們一直在思考投什麽樣的領域,什麽樣的項目,在什麽時候退出,能夠取得最好的回報。

倪正東:今年是政策變化最多的一年,投資者和企業家都特別焦慮,您是老司機,我們應該怎麽去面對這種焦慮?

熊曉鴿:投資是一份工作,投資人本身就要為你的LP擔心。不管什麽時候,做投資心態特別重要。

做投資和管基金,也許是一個反周期的行業。因為反而在每一次谷底的時候,你才看得清楚真正很好的機會。大家都很順,股票都很好,都在燒錢的時候,反而必須要冷靜。中國在不到三年的時間內擁有了全世界最多的基金,但是好的項目是有限的。整個行業如果投資速度過快,對行業的研判又沒有那麽充分,價格抬得比較高,導致投資成本升高,就可能導致投資回報率下降。

管投,就是管錢,管時間,管你的投資者關係。

倪正東:很多人覺資本寒冬下,中國不需要那麽多的基金,未來兩年,有人說90%的基金都會沒有,您認為中國有多少基金管理公司最合適?

熊曉鴿:從購買力平價角度分析,我覺得這個數字中國最多是美國的四倍左右,大概1萬多家。但不是一下子就變成那麽多,一個好的基金管理人需要一定的成長時間。保持樂觀心態,沒有什麽是過不去的。

倪正東:你們最順的時候是什麽時候?最不順的時候是什麽時候?您作為創始董事長,面臨的一次最大危機是什麽?

熊曉鴿:風投這個行業是很年輕的行業。到今天為止,美國最早的風投也不過是50多年。我們投的每一個公司都希望他能成為百年老店,可是不幸的是科技行業的百年老店非常少,在美國能數得出的百年老店,跟科技有關的一個是IBM,一個是GE。

我們想把IDG資本打造成一個百年老店,自1992年成立至今26年已經走過了四分之一的路,還有四分之三的路要去走。市場的起伏是一個常態,我們經歷了多輪完整的經濟周期,每一次危機來的時候,大家慌得不得了,CFO一天到晚找你,問有沒有多少現金回來。做基金首先要保證出資人覺得你靠譜,你有長期的發展規劃,處變不驚。

做投資行業,心態非常重要。合夥人在一起,永遠保持一個好的心態,樂觀看待任何一種挑戰,去迎接它,把困難解決掉,沒有什麽是過不去的。喜歡投資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大部分時候你都在學習新的東西,這本身就讓人保持興奮。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