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出血性腦中風的癥狀有哪些

出血性中風一般是指因腦出血(腦溢血)所引起的昏迷和癱瘓,多見於50歲以上的高血壓患者,以男性為多。腦出血按出血部位可分為內囊出血、橋腦出血、小腦出血、腦室出血等。

出血性腦中風的癥狀有:

出血性腦中風的癥狀有哪些

1、短時間內出現頭痛,嘔吐,偏身無力或/和麻木,口角歪斜,講話不清,嗜睡,煩躁,甚至不省人事,這在出血性腦中風的癥狀中是比較嚴重的;

2、出血性腦中風的癥狀還表現在發病初期多有血壓升高,心率快,呼吸急促,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

3、眼底檢查可見視網膜動脈硬化,視網膜出血,偶見視乳頭水腫;

4、多數出血性腦中風病人腦膜刺激呈陽性;

5、肢體偏癱,偏身感覺障礙,同向偏盲。出血量大或出血靠近丘腦者常有高熱,瞳孔小,昏迷及顳葉勾回疝表現;

6、橋腦出血:交叉性癱瘓,即出血側面神經和外展神經麻痹,對側肢體癱瘓;交叉性感覺障礙,即病源側面部感覺障礙和對側肢體的感覺障礙,雙眼向患側凝視;重症者雙瞳孔縮小,昏迷,去腦強直或四肢癱瘓,高熱,中樞性呼吸困難等;

出血性腦中風的癥狀有哪些

7、小腦出血:多表現頭暈,頻繁嘔吐,眼球震顫,共濟失調,意向性震顫,行走基底部加寬。出血量大者可表現突然昏迷及枕骨大孔疝表現;

8、腦室出血:重症者出現昏迷,雙瞳孔縮小,中樞性高熱等。

另外,出血性腦中風的癥狀還有嘔吐、突然昏迷、大小便失禁,發熱等,但昏迷是主要的出血性腦中風的癥狀。

出血性腦血管疾病包括腦溢血和蛛網膜下腔出血。

腦出血是中老年人常見的急性腦血管疾病,病死率、致殘率均很高。腦出血佔所有腦卒中病人的10%-20%,據流行病學調查,大約每年10萬人中約有24人首次發生腦出血。本病的發生與高血壓關係最為密切,高血壓患者約有1/3的機會發生腦出血,而腦出血的病人有高血壓者約佔95%。

1、腦出血

腦出血又稱腦溢血,是指腦實質內的出血。腦出血分為原發性腦出血和繼發性腦出血兩類。原發性是由高血壓病引起的腦出血,繼發性是由其他原因如高血壓、腦外傷、血液病等引起的腦出血。

出血性腦中風的癥狀有哪些

腦出血多在白天活動的情況下發病。由於情緒激動、劇烈活動及用力咳嗽、屏氣、大便等因素使血壓升高而誘發。也有的在吃飯、工作、談話或沐浴時發病。臨床表現為突然發病,一般在數分鐘至數小時達到高峰,多為劇烈頭痛、頭暈、噁心、嘔吐、偏癱、失語、意識障礙、大小便失禁等癥狀。病人血壓往往很高,面色發紅,呼吸深沉,鼾聲如雷,眼底有出血。

2、蛛網膜下腔出血腦與顱骨之間有三層膜,由內向外依次是軟腦膜、蛛網膜、硬腦膜。蛛網膜與軟腦膜之間的潛在的間隙稱蛛網膜下腔。顱內血管破裂後血液流入蛛網膜下腔稱為蛛網膜下腔出血。

顱內動脈瘤和動靜脈血管畸形是蛛網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常見誘因是用力和情緒激動,也可能在排便時及咳嗽、性生活時發病,突然出現頭痛、嘔吐、意識障礙、精神障礙等體征表現。約10%的病人有癲癇發作,發病後第2周出現癲癇者,多見於再出血。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