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謝謝你,醫生|三個月住院後,「失聯」的母子病房終團聚

作者 | 北京安定醫院·朱秋艷

編輯 | 管顏青

來源 | 搜狐健康

對於精神疾病患者來說,他們的痛苦往往無法被常人理解,不僅由於他們看到和感知到的世界和正常人不完全一樣,還可能遭遇許多來自於社會的歧視和偏見,這更加重了家庭的負擔。文中的李雪梅(化名)和李岩(化名)是一對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母子,在經過北京安定醫院治療後,慢慢恢復了意識和正常的生活自理。為了表達對醫生的感激,委託筆者記錄下了他們的故事。

看著兒子「完好無損」她才安心

一區住院的李雪梅又聽到樓上有人欺負她兒子了。護士聽著樓上傳來的動靜,知道她又產生了幻覺。產生幻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很常見,但這次不同以往,因為,李雪梅年僅16歲的兒子李岩的確就在樓上住院,只是,他住在隔壁樓的樓上。

聞訊趕來的護士長張賽娜掏出手機,混在自己女兒的照片中,有很多李岩的照片和影片。一邊安慰李雪梅,她一邊播放李岩的影片。看著兒子「完好無損」,李雪梅露出了安心的笑容,眼光也變得柔和。張賽娜知道,她又想兒子了。

「等你再好一點兒,就帶你去看兒子好不好?」聽了這話,李雪梅更高興了,並連聲囑咐張賽娜,提前買點水果,還點名要了兒子最愛吃的香蕉。

看著李雪梅煥發出神採的面龐,病區主任張慶娥感慨良多。據張慶娥介紹,李雪梅是被抬進病房的,不僅形容枯槁,更是大小便失禁。她的兒子不過16歲,卻因遺傳早已患上了精神分裂症,常年流離失所,頭髮結痂,滿身黑垢,散發著惡臭。

母子倆在山西老家輾轉求醫,反覆住院治療十幾次,一直沒有好轉。帶她們來看病的,是李雪梅的弟弟。她的丈夫、孩子的父親早已不知所蹤。他們來北京安定醫院就醫,被家人當做最後一根救命稻草。

母子倆同時住院,責任護士分別用了2個多小時,才幫她們清洗乾淨,露出本來面目。穿上乾淨整潔的病號服,兩個人的外形雖然像正常人了,但內在卻是完全失控的。

等待一個成熟的時機

李雪梅脾氣暴躁,性格「跋扈」,一直堅信有人要害她。她所患的偏執型精神分裂症,治療是最艱難和耗時的。因為對自己的想法深信不疑,她不承認患病,抗拒治療,偷偷藏葯拒絕服用。責任護士對她的關注是無時無刻的。

李岩住在隔壁樓的十二病區,年齡小,正在長身體的時候卻營養不良,醫護人員對他格外照顧。醫院發了紅糖,護士們留給他喝紅糖水;因為挑食,病區專門給他訂了牛奶和雞蛋;不愛活動,護士長就用他愛吃的香蕉「誘惑」他,答應走出病房就給他吃一根。就這樣,李岩不僅乾淨了,也白了,胖了,乖了。

李雪梅恢復意識後,很想念兒子,但她的病情很不穩定,不適合跟兒子見面。每當又「聽」到兒子被欺負時,張賽娜就跑一趟十二病區,照了照片給她看。看到兒子的「新面貌」,李雪梅一直焦慮暴躁的情緒像被注入了精神「安定劑」,明顯能安心接受治療了。

每周二、五、日的下午,是病房的探視日,是病房最熱鬧和歡樂的時候。患者和家人圍坐一堂,把大廳裝得滿滿當當,家人走後,每個人的儲物櫃也是滿滿當當的。

每當這時,李雪梅都悶悶不樂。她的弟弟把她們送入院後,已經2個月沒有露面了。醫護人員可以幫她買水果,找她嘮家常,卻代替不了親人的關心與撫慰,尤其在神志恢復清醒後,一想到同樣孤零零住院的兒子,她格外神傷。

又到探視日,看著情緒低落的李雪梅,病區主任張慶娥覺得,她與兒子見面的時機「成熟」了。

病房裡的再次團聚

知道上午要去見兒子,李雪梅高興得顫巍巍走進護士站。她在病房裡坐不住了,病房和護士站之間來回了好幾次。張賽娜明白她迫不及待的心情,手頭工作一緩和,馬上拎起提前買好的水果,攙著李雪梅,去看望李岩。

這其實不是李雪梅跟兒子在病房裡的第一次見面。剛入院不久,李雪梅行動不便,李岩所在十二病區的護士長趙金龍就帶他來看過媽媽。但那時的李岩,根本坐不住,一直在病房四處亂跑,李雪梅連跟他面對面的機會都沒有,更別提坐下聊天了,所以她對這次見面充滿了期待。

略顯僵硬的坐在椅子上,李雪梅盡量挺直後背,向樓道裡張望。兩側玻璃透進的光亮,給她暗淡的雙眼也染上了神采。每當發現有人影閃過,她都手扶膝蓋離開椅子,如此幾次,終於盼到了李岩。李岩高高的個子已經像個大人了,手裡剛剝好的香蕉卻暴露了年齡。他的臉龐跟李雪梅如此相似,但此刻面無表情。

一言不發地站在母親面前,李岩邊吃香蕉邊坐了下來,他眼神飄忽,幾乎不與母親對視。兒子雖然如此冷漠,李雪梅卻激動萬分。佝僂著後背,她抬起微微顫抖的右手,撚了撚兒子的衣服,一下一下地輕撫他的肩膀,嘴裡喃喃說著什麼,回家兩個字隱隱傳來。

望著他們身上同樣的病號服,護士們知道,李雪梅想家了。

因為發病年齡小,又沒有第一時間得到治療,李岩的治療難度大,見效慢。但作為母親,李雪梅無比熟悉兒子,他一點一滴的變化都能捕捉到。李岩能像現在這樣,乖乖坐下來聽她說話,就是最大的驚喜!相比以前的「不知所蹤」,眼前安靜整潔的兒子讓她十分安心。

行動「失聯」源於情感「失聯」

不同於母親的暴躁偏執,李岩情感冷漠,經常離家出走數日不歸。第一次出走,李雪梅找遍了大街小巷,最終求助於警察,將多日遊盪在外「野人」般的李岩送回家。李雪梅試過鎖門、禁錮,但與兒子相依為命的她又怎捨得讓他多受苦呢?李雪梅也是個病人,病情時好時壞,最嚴重的時候,她喪失意識,生活不能自理,又如何照顧同樣生病的兒子呢?就這樣,李岩的發病、出走變成了生活的常態,她們母子常年處於「失聯」的狀態,更別提情感的交流了。

這一次見面,在不明真相的人看來,冷漠、無語,偶爾肢體上的接觸,也是短暫而飄忽,但卻是她們母子近年來離得最近的一次了,從身體到心靈,都觸手可及。

李雪梅很激動,情感的牽掛就像火花,點燃了她早已乾枯的內心,母愛化成熾熱的火海,燒遍了她的全身,使她充滿力量。雖然有時疾病控制了她的喜怒哀樂,但此刻,她異常清醒,比任何時候都渴望康復,期盼出院。

這次探視後,張慶娥感受到了李雪梅旺盛的「求治欲」。與兒子一次又一次的見面,母子間一次比一次親密的聊天,就像一劑強心劑,注入李雪梅的內心,她的後續治療格外順利。李岩治療進展雖然緩慢,但實現了生活自理,在護士的照看下,也能按時服藥,跟人進行簡單的交流。母子倆都表現出可喜的治療效果。

三個月的住院時間,這一對母子,始終牽動著兩個病區的心,兩人回家的願望,也終於在一個晴朗的早晨實現了。緊握著乖乖跟在身旁的兒子,李雪梅認真聆聽著大夫的囑託,神情專註而嚴肅,她知道,回家後自己將肩負起照顧自身和照顧兒子的雙重「使命」。

李雪梅曾多次走出病區的大門,但這一次,等待她的是康復的大門,更是團圓的大門。雖然是被抬進病房的,但此刻李雪梅給人感覺是頂天立地的,為了孩子,為了這個家,她要撐起頭頂的一片天。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