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馬化騰2794億首次問鼎首富 2025中國首富將超越美國

  馬化騰2794億首次問鼎首富 2025中國首富將超越美國

  15年前,中國首富身家61億元,美國首富身家4411億元,差距70倍。今天,美國富豪榜上榜門檻是中國的2倍,上榜富人的人均財富是中國的2.2倍,首富身家同樣是中國首富的2倍。

  當中國富人的財富走到美國的中場線,當中國經濟的新舊動能正在震蕩中穩步切換,當經濟、金融走到緊縮周期,國內富人在2017年交出了一份花式答卷:前十富人門檻首次衝破千億,馬化騰取代王健林成為中國首富,IT行業已佔到榜單1/5強;資本玩家相繼從榜單上銷聲匿跡,而在傳統行業中守正出奇的實業家、在新經濟領域挖掘三四線消費潛力的創新者,得到了市場最高的獎勵。

  富人榜的變化,還深刻反映出了不同時代財富的主引擎。從積貧積弱到繁榮昌盛,改革開放後的40年,鑄就了中國的夢幻時刻。而創富主力也有著明顯的代際效應。1978-1997的前20年,中國經濟的關鍵詞是重工業化、比較優勢、國退民進,創富模式體現為實業造富、政策造富;1998-2018的20年,新經濟開始起步,TMT創業潮起。城市化主線,則貫穿40年始終。這種結構切換也如實反映到了新財富500富人的構成上。2003-2006年間,製造業貢獻了最多的上榜者,2005年時甚至超過100名;2007-2015的9年間,城市化加速,杠杆啟動,地產富人一直居於行業之首;2016年到今天,TMT行業躍居地產之上,成為最核心的創富引擎。製造—地產—TMT,舊錢新錢的切換與經濟結構的轉換互相呼應,而創富最主要動能始終回應著不同時代人們最深刻的需求。

  過去15年,中國富人財富增速相對中國GDP增速高出10個百分點,相對美國富人財富增速高出20個點。新財富預測,在2025年附近,中國首富或將追平美國首富,並有實力問鼎全球首富。

  未來已來。

  來源:新財富雜誌

  在14億人口的大國裡,500個人如同滄海一粟,微若塵埃。

  但是,假如今年新財富富人榜的500位上榜人同時消失,對中國的影響應該不亞於10場正在進行中的貿易戰。

  當今年的名單出爐,遠超筆者預期。“經濟新常態”的渲染下,人們對於中國GDP增速的下降已有了充分預期,但今年上榜的500位富人的總財富卻再次大幅增長,總和達到了95677.3億元,同比力增2成。富人榜門檻從去年的66.1億元微降至64億元,而與此同時,百億富人數量從276位上升至297位,說明即使500富人內部,也出現了一線富人財富加速上衝的現象。

  15年來,上榜門檻從2億元增加了31倍至64億元,而上榜富人的人均財富值則從7.6億元增長到191.3億元,足足翻了24倍。百億富人從無到有,榜單六成富人已擁有百億以上身家,千億富人的數量也一年間突然摸到了兩位數,甚至首次出現了2000億級別的富人,且多達3名(圖1)。

  前十已成“千億俱樂部”

  過去的一年,是屬於頂級巨富的狂歡。500個富人裡,前十名的身家之和達到了17181.5億元,能佔到整個榜單財富18%的比重(表1)。

  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中國前十大富人的身家均升至1000億元之上。在榜單門檻微降的情況下,前十的門檻突然一口氣從去年的634億元(2017年第十名/百度李彥巨集)提升到了1027.7億元(小米雷軍),漲幅5成。

  伴隨這一標誌性事件同時發生的,是IT行業首富,時隔多年,再一次成為新的中國首富!47歲的馬化騰,擠下了連莊兩年的王健林父子,以近2800億元身家喜提中國首富。上一次還是2005年,年輕的陳天橋憑借盛大網絡的風頭,以150億元成為當年首富。

  過去一年,騰訊股票翻倍,而阿里巴巴的股價也上漲了56%,微信的用戶近10億人,而天貓則擁有5億账戶,“天時地利人和”俱備,中國二馬的財富在今年雙雙跨過2600億元大關,再次向世界富豪榜前列加速靠攏。

  前十富人行列中,已有馬化騰、馬雲、丁磊、雷軍4位來自TMT行業,成為第一大勢力,隨著小米的上市,雷軍的財富將由估值變市值,進一步坐實。儘管去年港股的內房股估值暴漲、基本面大漲,但只有許家印、楊惠妍兩位重新殺回前十席次,以地產起家的王健林早已轉身綜合業務,甚至連萬達商業地產都在2018年更名為萬達商管。2007年時地產富人包下前十富人7個位置的奇觀,再難重演。

  與房地產業一樣,耐用消費品行業也貢獻了兩個前十巨富。今年55歲的李書福在收購了沃爾沃之後,不僅讓沃爾沃起死回生,還邊整合邊吸收邊學習,吉利汽車從設計到性能長足進步,爆款頻出,去年漲勢如虹,2018年3月吉利又拿下戴姆勒大股東席位,此次李書福/李星星父子成功躋身千億俱樂部,這也是這一家族首次晉升至前十名。去年,李書福父子財富僅為283.3億元,一年時間增長了269%,淨增760個小目標。而憑借智能家居和工業機器人的布局,何享健家族在榜單上的位置依然穩如泰山。

  這樣的財富量級增速,和財富主力的結構切換,明白詮釋了何為“敢叫日月換新顏”。然而,中國富人榜的結構切換,大體上也反映了一個國家經濟結構的動能切換,而這種向上的健康勢頭,或許大概率是有些人所忌憚的。

  美國挑起貿易紛爭並不斷將其更新以來,川普的出招看似東一榔頭西一棒子,態度時而強硬時而示好,目前來看,受到影響的正是中國正在崛起或有冒尖勢頭的行業。

  “中國車出口到美國,關稅5%,美國車出口到中國,關稅25%,這不合理”,這是川普在推特上的吐槽,剛剛在中國自主乘用車品牌上趟出了路子的吉利將在中國市場面臨更大競爭壓力,同時在全球化上也將處於不利地形。

  “美國企業7年內不得向中興出售任何技術、零件、服務”,美國運營商AT&;T單方面中止與華為合作,百思買等美國零售商禁售華為手機……華為中興的背後站著無數的手機電子產業鏈富人,而中國有望彎道超車的5G產業鏈受阻、停滯。

  中興被禁,華為告急,下一個擔心的對象又到了阿里雲,美國貿易辦公室正醞釀推出中國的雲計算業務門檻。2017年阿里雲單個季度就創收36億元,同比增速106%,是馬雲最為看重的新興業務。而馬化騰、雷軍都在構建雲業務,如騰訊雲、金山雲。

  有句話說得好,“如果你在路上總能碰到敵人,說明這個方向是對的”。川普的急切和步步緊逼,至少證明了中國富人此前的產業敏銳度和方向的把握頗為正確,抓到了大勢。但,未來該怎麽走?

  回到中國自身的角度,GDP增速是降的,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更是從30%陡降至3%,當富人都不願投資新廠房新設備,頂級富人的財富仍大幅增長,背後動能到底何在?

  十年長跑,TMT行業追趕至中線

  伴隨投資者紛紛尋找著眼未來的偉大公司,新經濟龍頭作為中國未來的核心資產,價值被重估。

  一個最直觀的指標是市值,經過去年的曠野增長,騰訊、阿里的市值已成功躋身全球最大市值TOP 10系列。以2017年末市值來看,騰訊以4944億美元市值成為全球第六大公司,僅次於GAFA和微軟;而阿里巴巴也以4361億美元成為全球第八大公司。至此,全球前十大市值公司已完全被中美兩個國家壟斷(表6)。

  從全球前十大市值公司也可以看出,TMT行業佔據了多達7席!而2007年時,只有一個微軟出現在前十行列中。附著於互聯網上的新經濟龍頭,因其無界特性,是全球化、互聯網化、移動化最大的受益者(表7)。

  如果拉長到10年周期來觀察,騰訊市值增長了36倍,年化複合增速達到了驚人的43.3%,阿里巴巴也達到了37.6%;而美國公司中,已進入成熟期的微軟、伯克希爾哈撒韋、強生、摩根大通的年化增速都不到10%,市值TOP2的蘋果和谷歌這10年來複合增速為17.5%、13.7%;而成就新的世界首富的亞馬遜也達到了年化30%,臉書是在美國新興公司中增速最為強勁的,達到了42.4%。

  中國TMT企業的追趕速度更加驚人,2007年時,騰訊連蘋果市值的1/10都不到,而今差距縮小到一半。從中國自身最大市值公司來看,這種跨行業跨時間的對比也十分矚目。從歷史變遷看,2007年時中國市場上的市值王是5兆的中國石油和2萬多億的工商銀行,如今中國石油市值1.4兆元,工行市值還是2萬多億元。十年前市值超過兆的公司清一色為國資,或能源或金融,與美股十年前超過2000億美元市值的公司結構一致。而當時的騰訊、阿里市值只有千億港元(150億美元內),10年間增長到了4000多億美元(表8)。

  此外,TMT行業還具有非常明顯的聯動效應,巨頭的流量、資源具有強悍的孵化和轉換效用,帶動新產品的裂變式發展。如阿里和騰訊這些年來廣範圍推動創新龍頭,各自投資了上百家企業,投資額已遠遠超過單獨的VC/PE,繁榮了獨角獸(估值10億美元以上的初創企業)生態演化。

  據PitchBook統計,2018年前幾個月,全球已有16家公司成為新的獨角獸行列。大多數公司都在美國,但中國是一個引人注目的競爭者,有4家上榜:美菜、曹操專車、鬥魚和趣頭條。而中國科技部認定的獨角獸名單有164家中國企業。

  受益於中國廣闊的消費者市場,年輕富人通過一款應用或是某一類服務就足夠脫穎而出,在洶湧資本和活躍用戶的雙重加持下,創造一個又一個的財富神話。在BAT之後,TMD(頭條、美團、滴滴)的掌門張一鳴、王興和程維悉數入榜,他們的公司從成立到估值百億美元,都不超過6年時間。這一兩年,新經濟的一些細分龍頭,尤其是滿足三四線城市消費需求的代表如快手、拚多多等創始人身家快速提升,成為榜單上的新貴(圖2)。

  綜合來看,在政治、經濟、貨幣緊周期下,資金加速向確定性聚攏,資本市場上核心資產爆發升值,經濟新常態迭加供給側改革,引導500富人中頂級富人的身家大幅上漲,富人繼續分層,凸顯馬太效應。新的創富模式格局正式落定。

  一個猜想:中國富人榜何時追平美國富人榜?

  中國公司的全力成長,也必定牽引著中國富人財富的大幅上揚。去年,新財富對比了中美兩地的富人構成,發現中國富人已經趨近美式排列,前十大富人中從之前的以地產為主,轉變成以IT為主。

  2018年,中國的前十富人,如果平行對比富比士的美國400富人榜,均可以排進前30名。十年前,中國第十名的富人,還只能剛剛達到美國富人榜的上榜門檻。

  鑒於兩地的富人榜均已推出多年,我們不妨根據現有數據推算,何時中國能出現世界首富?何時中國的富人榜能夠追平美國富人榜的成色?

  富人榜有幾個關鍵指標:上榜門檻、首富身家、上榜富人平均身家。

  中國富人榜過去的演進是這樣的:2003年時上榜門檻2億元,人均財富7.6億元,首富榮智健財富為61.6億元。

  2018年時,上榜人均財富191.3億元,上榜門檻為64億元,首富馬化騰財富為2794.4億元,分別上漲了25倍、32倍、45倍,15年來的年化複合增速分別為24%、26%、29%。

  而比較同期中國GDP的增長和M2的增速,GDP年化複合增速為14%,M2年化增速為16%。因此這一時期,上榜人均財富的年化增速比GDP高出10個點,而上榜門檻也比M2年化增速高出10個點(表9)。

  也就是說,對於頂級富人而言,要想長久待在富人榜上,差不多比社會創造財富的速度要高出年化10個點,才具有競爭力。

  美國富人榜看起來則波瀾不驚,換個說法或許就是“階層固化”比較嚴重(表10)。

  線索一:比爾·蓋茨一個人連續當了24年的首富(中國迄今沒有首富連任三屆),直到今年亞馬遜的貝佐斯實時財富才躍居蓋茨之上。

  線索二:2017年富比士美國400富人榜單上,只有22個為新面孔;而中國500富人榜每年均有100多人新面孔,更替率達到20%,能者上敗者下,這當然也是活力的一種象徵。

  線索三:同時期中國富人財富的上榜門檻、平均財富、首富財富的年化增速高達24%以上,比同期中國GDP、M2的年化增速都要高出10個點以上。而美國的富人財富增長和社會財富增長基本同步,人均財富的年化增速略微高出1個點,而首富財富增長和GDP基本同速。

  目前,美國富豪榜上榜門檻是中國的2倍(126億元相對64億元),人均財富是我們的2.2倍(422億元相對191億元),首富財富同樣是中國首富財富的2倍(5607億元相對2794億元)。

  從富人榜的分項指標來看,中國富人同樣已追趕到了美國的中間線附近。而這主要是15年來,其一,GDP、M2的年化增速,中國比美國多了10個點;其二,中國頂級富人的財富增速遠超社會平均財富增速,而美國幾乎同步。

  2倍是個神奇的數據,目前中國最高市值公司騰訊的市值也恰好是美國最高市值公司蘋果的一半左右(按1美元=6.3元人民幣換算)。如果這15年,中國富人榜是用盡全力從幾乎零的起點追到一半,那麽中國首富到成為全球首富還有多遠的距離呢?

  假設中國首富的財富接下來的十年時間年化增速為13.5%(這15年是年化29%),而美國首富財富和之前一樣繼續保持年化3.5%的增長,那麽在7年後,也就是2025年,中國首富的財富就將追平美國首富。

責任編輯:陳永樂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