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拚多多變「拚夕夕」,茶葉難逃厄運


  • 歡喜上市 深陷泥潭

7月26日,拚多多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

拚多多平台於2015年成立至今,在短短三年的時間內,以市值240億美金成功上市。一句「三億人都在用的APP」火遍大江南北,以「低價位」穩抓三四線的消費群體。

一時間,這個號稱擁有3億活躍用戶的電商平台吸引了全球目光。


但隨之而來的是大量質疑聲,關於拚多多「假貨泛濫」和平台存在的各種問題被暴露在聚光燈下。


7月28日,深圳創維-RGB電子有限公司成為拚多多上市後首個向其開炮的企業。

該公司發表聲明稱,關注到拚多多平台上出現大量假冒創維品牌的電視產品,正與拚多多嚴正交涉,要求其即日起停止所有假冒產品的展示和銷售活動,並保留追究拚多多及相關侵權方法律責任的權利。

這一炮打響之後,拚多多的問題像踩了連環雷一樣「浮出水面」。

山寨貨進駐拚多多大搞文字遊戲。例如「TCL王牌」被改成「TGL王牌」、「藍月亮」改成「藍月殼」、三星的商標「SAMSUNG」被改成了「SHAASUIVG」……


拚多多不僅陷入山寨假貨的泥潭,其「驚爆低價」也引發了網友對產品品質的擔憂。

從7月27日起,一張「拚多多平台上7.5元售賣原價888元的貝因美紅愛加奶粉」的圖片在網路廣為流傳,拚多多「是否出售假奶粉、過期奶粉」的問題也引發了輿論的廣泛關注。奶粉涉及到孩子們的健康,這可以說是「三鹿奶粉事件」之後,又一次觸及了社會底線的「惡性問題」。

  • 茶葉造假 再掀巨浪

正當大家集體聲討拚多多的時候,小罐茶和大益先後發表聲明,稱拚多多入駐商家銷售假冒其公司品牌的產品,嚴重影響公司聲譽,侵犯了消費者權益。

小罐茶和大益發出的聲明。


此消息一經發出,將拚多多「惡性問題」的範圍從電器、奶粉、日用品擴大到了茶行業。

除了大益和小罐茶,各大名茶几乎無一倖免!

請看網友們「扒出」的拚多多上存在的「茶葉黑料」:

拚多多上銷售的茶葉便宜得嚇人!36塊錢的「大紅袍」,6.88元的「大師金駿眉」,18.6元的「冰島古樹茶」……


拚多多上售賣的廉價茶葉。

一餅最普通的普洱茶成餅後的價格,僱人採摘青茶一斤是25到50元不等,四斤青茶才能炒一斤毛茶。以最便宜的價格來看,一斤毛茶也是在100元以上了,那麼還要手工炒製壓餅,包裝,運輸,這些費用加進去,一餅茶僅算成本也要在150元以上了。

還不敢說像冰島、老班章這些名山頭的古樹茶,動輒上萬一公斤了,怎麼可能會賣到幾十塊錢一餅呢?如此低廉的價格,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懷疑。

拚多多上銷售的「冰島古樹茶」。



  • 面對質疑 公關失敗

面對如此廣泛強烈的質疑聲,拚多多於7月31日在上海總部召開發布會,聯合創始人達達和黃崢先後出面,針對假貨風波進行了回復。

拚多多創始人黃崢。

拚多多創始合夥人達達回應稱:假貨是人性問題,假貨問題是社會問題,讓3歲的拚多多承擔是不公平的。

拚多多創始人黃崢回應:40塊錢的東西,作假也是有成本的。平台應該有價值觀。有些產品屬於蹭流量,好處不在平台,甚至不在消費者。但是,山寨的問題比假貨嚴重,拚多多肯定做得不夠好。不同的品類應該不同地對待。

這樣糟糕的公關處理非但沒有安撫好消費者的心,而且激發了更加強烈的質疑聲。


  • 數據監測 監管加強

那麼,茶葉電商平台應當如何避免出現「拚多多事件」呢?

首先應當利用大數據監測、委託第三方抽檢等方式加強對假茶的打擊,把好商品關。對提供假冒偽劣產品的商家進行警告和採取相應的處罰措施,打擊製假售假等侵權行為。


其次有必要加大對平台內賣家的監管力度,注重對相關利益人和權利持有人投訴的處理,提高售假處罰的執行力度。完善處罰體系,縮短處理侵權問題的時間。



  • 提升自己 看透便宜

對於廣大消費者而言,我們首先要做到不貪小便宜。俗話說,一分價錢一分貨。各位茶友要不斷提升自己對茶產品成本、生產的基本認識,這樣就不容易被假冒的名牌茶葉蒙蔽了雙眼,進入不良商家的陷阱!



  • 積極維權 善小也為

其實,那些不良商家正是抓住了消費者不願意為小損失而維權的心理,肆意妄為。因此消費者不能因「惡小」而放縱,而應該積極維護自己的權益。

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相關規定,買到假貨的消費者可以通過下列方式來維權:

(一)與經營者協商和解;

(二)請求消費者協會調解;

(三)向有關行政部門申訴;

(四)根據與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定提請仲裁機構仲裁;

(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一般消費者遇見需要維權的情況,可以撥打12315向消費者協會投訴,消協會指導到具體的職能部門進行處理。

只有人人重視維權,人人維護自身利益,才能杜絕假貨的猖獗。

茶行業自身就存在標準模糊、品質不穩定等問題,在拚多多這樣平台的「誘惑」下,如果引發茶產品的製假售假「浪潮」,那將會是對茶行業帶來致命的一擊!在此,茶周刊呼籲茶企守住茶行業的「底褲」,為我們共同的明天做正品,走正路!


出品:中華合作時報·茶周刊

監製/ 趙光輝 本期編輯/ 梁妍

電話:010—63744187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