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融通基金總經理張帆:苦練內功,提升三大核心競爭力

天天財經獨家,速關注

今年5月22日,融通基金將迎來自己18周歲生日。這表明,這家幾乎與公募行業同步發展的基金公司,迎來了自己的“成人禮”。

對融通基金總經理張帆而言,也是他履職兩年的時間節點。兩年來,融通基金的變化以及取得的成績,在行業與公司內部都有目共睹。

首先是投研屢創佳績,融通基金為客戶交出的答卷可謂“股債雙優”。據銀河證券統計數據顯示,融通基金2018年權益投資、固定收益投資均創公司成立以來最好水準,其全年加權平均股票投資主動管理能力排名22/92,排名分位數24%;全年算術平均債券投資管理收益率7.30%,排名16/93,排名分位數17%。2019年一季度,融通基金股票投資主動管理能力排名再次前進3名,在108家基金公司中排名第19位,位居18%分位。融通中國風1號、融通行業景氣等9隻基金在同類基金中位居前十名。

其次是資產管理規模的增長。從2017年5月張帆入職算起,兩年裡,融通基金公募基金規模從600多億增長至1200億元,規模幾乎翻倍,而同期行業規模增幅為50%。

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時,張帆始終強調融通基金的發展願景——堅持以持有人利益為中心,以人才為本源,以投資業績為基礎,以高效執行為方略,形成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將公司打造成國際化、市場化,並富有深圳創新活力特色的優秀中外合資資產管理機構。

“我們將重點打造公司的三大核心競爭力:權益投資能力,基於信用體系研究而形成的債券投資能力,實現零售、機構、互聯網對不同客戶體系的全方位覆蓋能力。”張帆表示。

研究驅動投資 追求有質量的成長

面對融通基金規模業績的雙優佳績,張帆顯得雲淡風輕,但回到兩年前他剛剛上任的時間點,他面臨的環境並不理想。當時,擺在他面前最大的困難是公司2016年投資業績不理想,疊加市場萎縮。

“我來公司兩年時間,主要幹了兩件事情:完善投資,布局市場。”張帆表示。

首先,在投研體系方面,融通在股票投資和債券投資領域都做了梳理優化。

一是人員調整,在綜合考慮員工專業能力、職業責任感、投資理念、獨立思考能力、管理能力的基礎上,將更合適的人放在更合適的崗位上。同時也積極進行人才培養與引進。2017年5月底時,公司的投研團隊不到50人,現在已有80人,增量比較明顯。

二是公司投資框架的再梳理。在權益投資上,融通基金將投研一體化平台真正地鏈接起投資部和研究部。研究部主要負責基礎性的研究工作,並提出相關建議為投資決策提供支持,同時對股票庫進行日常維護與跟蹤;投資部是投資的具體執行部門,由基金經理組成。

對於投研一體化的具體實施,張帆表示,融通基金投研一體化的核心思想是“研究驅動投資”,而非傳統的“研究員驅動投資”,其豐富的範疇和帶來的效果遠遠大於這一字之差本身。

簡單來說,基金經理不僅對所管理的基金負責,同時作為投研一體化的成員,需要參與到擅長行業和個股的研究工作,並輔導相關研究員,完成公共組合的構建。

而在公共組合的構建中,則是全員參與,全員共享,通過實盤運作,每個人的貢獻都會體現在超額收益的歸因分析中。它統一了個體與整體的目標,即在各個領域都要跑贏同業,只要每個階段有一半人能完成自己的目標,那麽整體就能獲得持續跑贏同業的超額收益。投研一體化平台鼓勵每個人發揮自己的優勢,共同形成平台多元化Alpha的能力。以公共組合為基礎,打造個股Alpha的投資理念,讓每一個研究員和基金經理都能發揮必要的能力,對集體組合做出貢獻。

在固收投資上,宏觀策略與信用研究雙支柱基本成型,研究框架搭建成型。值得一提的是,在固收領域,融通基金大力加強了信評隊伍建設,2017年、2018年市場違約頻發,而融通基金在固收投資領域無一“踩雷”,這也是信評體系建設的重大成果。目前來看,不管是固收還是權益部門負責人,不管是他們自己還是所帶的團隊,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投資業績。

從市場端看,零售渠道方面,將五大中心布局得更加合理,機構行銷則將上海的一個機構部門變成北上深三個機構部門,另外將原本的電子商務部門重新打造為互聯網金融部,形成“5+3+1”,即九個前台部門發揮集體合力。

如何有效激發投資端、市場端以及中後台支持部門的主動性、積極性以及協同能力?張帆對協同事業部進行了進一步優化。與其他基金公司事業部製不同的是融通基金事業部的KPI考核,即事業部要獲得業績提成需要先完成KPI考核。而KPI設置問題是張帆每年會花很長時間思考的,因為KPI設置背後體現的是未來公司發展目標以及公司倡導的價值觀,這樣經過KPI修正會讓事業部製“不會急功近利”,避免“隻講收入、不講業績”。

此外,張帆介紹,融通基金還專門上線EHR系統進行事業部核算,使得公司的考核管理更清晰,收入和成本的劃分更清晰,可以做到員工每個月都能夠清楚地看到自己的考核績效報表,明白自己的每一項工作的考核結果以及薪酬來源。

金融科技賦能 智能“定投寶”更上層樓

有人說,在A股市場,上證指數十年前後仍然盤踞在3000點左右,沒有任何增長,因此投資者很難在這個市場中賺錢,真是這樣麽?

一個例證是,去年3月底簽訂了第一份定投協議,開始嘗試每月定投,截至今年4月底,定投收益已經到了原計劃的止盈點。回顧一下,定投初期大盤3200點,今年4月底大盤不到3100點,期間指數下跌了,但定投賺錢了。

這個定投案例的來源不是別人,正是張帆本人親測體驗的結果。在他看來,這正體現了定投的魅力。

在國內公募基金行業,如果做公眾號就不會不知道“小基快跑”,而如果做基金定投就不會不知道融通深證100指數基金。“小基快跑”是融通基金運營的微信公眾號,其中上百篇定投文章廣受好評。融通深證100是融通定投的拳頭產品,開通定投業務已有14年。融通基金對於定投的推廣,歷史長,基礎厚,影響大,在行業內首屈一指。

在張帆看來,融通基金堅持推廣定投的理由有很多,例如中國資本市場散戶居多,投資者容易追漲殺跌,且牛短熊長。定投可以幫助投資者分散建倉成本,積少成多,跨越市場牛熊。同時,在社會保障體系不夠完善、教育醫療壓力較大的情況下,對普通投資者而言,長期定投是解決這些問題比較好的理財方式。

但定投也並非完美無瑕。張帆曾多次在公開場合提到,定投方法本身沒有問題,但是在特定的時間期限內機械地做定投,可能會遭遇“倒微笑曲線”的魔咒,導致收益並不理想。例如在2015年高點仍然持續定投買入至今,投資體驗則必然不佳。

如何更好地使用定投方法,為客戶帶來更好的投資體驗,是融通基金深入思考的課題。在融通基金成立18周年的節點上,智能定投成果已面世——這就是融通基金籌備半年多的“定投寶”APP。

在融通“定投寶”APP的設計中,張帆首先希望注入互聯網思維,讓客戶定投時更加方便快捷,爭取一鍵完成。從投資策略上,“定投寶”金融科技的屬性可見一斑,其主要特色是智能買入和策略止盈,通過對融通旗艦產品標的——深證100指數的基本面和技術面的量化統計建模,基於對指數的價值判斷以及市場情緒變化的判斷,對定投資金進行調節,並在適當的時機兌現收益,從而有效降低市場風險衝擊,爭取實現在控制風險的情況下實現高於傳統定投的收益。

融通基金對於定投的堅持,也得到投資者、代銷機構和社會的廣泛認同。記者了解到,融通基金有一批忠實的定投客戶群體。以融通深證100指數基金為例,這隻基金有著全市場較大的定投客戶群體,有效定投客戶高峰值超過70萬,定投客戶佔整個客戶比例超10%。有些忠實客戶在熊市也會繼續堅持,這有利於公司規模穩定和投資運作,實現投資者和基金公司的共贏。

而未來,在“定投寶”的賦能下,相信融通基金的定投業務也會更上層樓,同時也有利於提升融通基金直達客戶的能力,更好地為客戶服務。

無論是十多年如一日的推廣定投,還是打造金融科技類創新產品,抑或是堅持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的理念,效果均不是立竿見影,需要時間的積累和沉澱。

對此張帆表示:“我相信堅持的力量。只要是正確的事,哪怕慢一點,我們也會一直堅持下去。”

機遇挑戰並存 發力養老與ETF投資

一路走來,融通基金芳華十八載,但資管行業發展並非一片坦途。

資管新規的推出和價值投資本源的回歸,為堅持長期價值投資理念的投資者帶來機遇,但同時外資進入,精品公募的異軍突起,以及銀行理財子公司的進場,都使得戰局更具挑戰。

面對機遇與挑戰,剛剛“成年”的融通基金該如何應對?在張帆看來,未來資管行業的變化趨勢是轉型和分化,主動管理能力強的資管機構將脫穎而出。

“主動管理能力是基金公司有別於其他資管機構的核心競爭力。基金公司一直重視投資理念、投研文化的建設,在大資管的新格局下,基金公司可繼續發揮自身投研優勢,成為各類資管產品的底層產品提供者,尋求與銀行理財的差異化發展。”張帆強調。

對於金融領域不斷開放的發展趨勢,張帆表示,融通基金有自己的優勢和特色,這源於中外合資企業的屬性,融通基金的外方股東是日本第二大資產管理機構。

融通的國際業務一方面通過與外方股東日興資產合作,通過FOF/MOM進行全球大類資產配置,同時積極協助日興資產開展對中國境內投資。融通基金及子公司融通國際協助日興資產及其在日本及全球其他國家的合作機構對中國市場、企業進行調研。幫助海外機構加深對中國的了解,幫助日興資產在2017年成功發行了兩隻中國概念基金,合計規模超過10億美元。

未來,融通基金的權益類產品將圍繞重點渠道、績優基金經理、熱點主題和行業布局,以進一步完善公司的產品線以及提高在重點渠道的產品佔有率;固收類產品圍繞低風險的零售類產品、滿足機構客戶需求的機構類產品布局。張帆介紹,養老目標FOF、科創板相關產品、ETF產品是公募基金行業未來的戰略業務,融通基金也將在2019年全力突破,落子布局,力爭早日成立相關產品。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