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處暑節令哪些食物有助健脾潤肺?

當太陽到達黃經150°是為24節氣中的處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處,去也,暑氣至此而止矣。」處暑,是暑氣結束的時節,「處」含有躲藏、終止的意思,顧名思義,處暑表明暑天將近結束。其意義有二,其一為暑之將止,其二為秋之伊始。

暑雖將止,然秋陽肆虐,溫度較高,加之時有秋雨綿綿,濕氣較重,氣象以濕熱並重為特色。中醫素有脾喜燥而惡濕之說。脾惡濕源出於《素問·宣明五氣論》,張景嶽註:「脾屬土,其應濕,濕勝則傷肌肉,故惡濕。」脾為陰土,乃運化水濕的主要臟器,性喜燥而惡濕,故濕邪外感,滯留體內。常先困脾,而使脾陽不振,運化無權,水濕停聚。濕重困脾自然影響到其運化功能的正常發揮,脾胃密切相關,進而影響到胃的「受納」能力。因此,這個時節不少人易出現胃口不佳。

而初秋的氣候雖時有秋雨綿綿,秋陽肆虐,卻是夏天的迴光返照。總體而言,氣象逐漸轉涼,逐漸乾燥。空氣中缺少水分,人體同樣缺少水分。肺為嬌臟,喜潤而惡燥。肺主氣而司呼吸,與外界大氣相通,又外合皮毛,開竅於鼻,燥邪傷人,多從口鼻而入,最容易對肺津造成損傷。

故而處暑節令養生,當以健脾潤肺為主。

1、山藥

補脾養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山藥又名薯蕷,作為中藥最重要的補益材料之一,懷山藥與其他常用的補藥,如人蔘、黨參、黃芪等相比,最大的區別,也是它的最大優點,是無任何副作用。因此被歷來醫家評價為「溫補」「性平」,是「葯食同源」的典範,即可以當成正常食物充饑使用,用者沒有避忌,適宜於任何人群、任何體質,包括老人、兒童、孕婦和其他特殊人群。

2、太子參

益氣健脾,生津潤肺。太子參是《中國藥典》收錄的草藥,藥用來源石竹科植物孩兒參的乾燥塊根。已被衛生部確定列入「可用於保健食品的中藥材名單」。太子參味甘、微苦而性平,偏微寒,既能益氣,又可養陰生津,且藥力平和,為一味清補之品。

3、蜂蜜

補中潤燥,止痛解毒。蜂蜜是一種天然食品,蜂蜜是由單糖類的葡萄糖和果糖構成,可以被人體直接吸收,而不需要酶的分解。蜂蜜比蔗糖更容易被人體吸收所含的單糖,不需要經消化就可以被人體吸收,對婦、幼特別是老人更具有良好保健作用。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更適宜肺燥咳嗽、乾咳無痰之人食用;適宜腸燥便秘,尤其適宜老年人、體弱者、病後、產婦便秘時食用;適宜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患者食用;適宜高血壓、心臟病、冠心病、肝臟病人食用;適宜生長髮育期的兒童食用;適宜神經衰弱、失眠患者以及肥胖者食用。

此外,亦可食用健脾的食物,如:鯽魚、胡蘿蔔、蘋果、蓮子、芡實、豬肚、鴨子等;祛濕食物,如赤小豆、薏米、萵筍、扁豆、冬瓜等,或者平時堅持喝治療祛濕飲品。

秋季飲食應「少辛增酸」、「防燥護陰」,如核桃、乳品、百合、銀耳、蘿蔔、秋梨、香蕉、藕等,少吃辛辣燥熱與助火之品。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