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長壽者的心得都很簡單,兒科泰鬥張金哲也一樣

張金哲,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小兒外科創始人之一、被譽為中國「小兒外科之父」。今年,張金哲已99歲,身體卻很硬朗,精神狀態非常好。對於長壽,他有很多金句,比如「昨天能做的事,明天也要能做」,「堅持下去,就能長壽」等。

身清心靜

當有人問張金哲院士為何能如此長壽時,他常笑答:「首先要把耳朵弄得聾一點,讓它聽不進煩心的話;其次是把胃切得小一點,不能讓它容納那些亂七八糟的東西。」這位99歲的老人,就這麼輕描淡寫地把他患有老年性耳聾和做過胃大部切除手術的情況一帶而過。

張老在其著作《院士自述》中,用四句話概括了自己的修身之道:「一生努力,兩袖清風,三餐飽暖,四鄰寬容。」他認為,一個人若是能踏踏實實地做好本職工作,少欲少求,對他人多些寬容,就可心情舒暢,身體健康,延年益壽。

張老把金錢看得很淡。行醫50餘年來,他從未收過一次紅包,而且經常到天津兒童醫院義務出診和講課,不收取任何酬勞。在北京醫院小兒外科,張老和其他幾位教授把自己的一些書稿費捐出來,專門用於救助家境貧困的小患者。

滿懷愛心

張金哲說:「好的兒科大夫必然是愛孩子的大夫。」在臨床上,他不僅從治療方面為患兒著想,而且從預後、經濟承受能力等方面設身處地為家長著想。他認為,若是能用最簡便的方法、最便宜的葯治好孩子的病,才算是優秀的兒科醫生。

平時,張老的口袋裡總裝著很多列印好的小便條,這些便條上清楚地寫著各種兒科病的癥狀、治療要點和注意事項。在為患兒診治疾病時,他會把這些小紙條交給患兒家屬,當作科普小知識和醫囑。他說,讓患兒家屬了解相關的疾病知識,掌握護理患兒的要點,往往能顯著地增強治療效果。

經常運動

健康長壽離不開合理的運動。張金哲說:「生命在於運動。我如果早早就停止了緊張的工作,可能就不會這樣健康了。我堅信,今天能做的事情,明天還能繼續做。」

正是憑著這種樂觀心態和信念,張老在80多歲時還堅持每天騎自行車到診室上班出診。後來,他不能騎自行車外出,就買了一個健身單車在家中進行鍛煉。每天吃完晚飯,他就一邊看電視一邊騎單車進行鍛煉,每次鍛煉1個小時。退休多年,他仍然堅持去醫院指導,而且一忙就是一天,直到很晚才回到家中。

常動腦,勤動手

張金哲還始終堅持著一個好習慣——常動腦,勤動手。他說,這是自己得以長壽的重要原因之一。

張老說,自己是個生性好動、手腦不閑的人,「博思勤動」是自己的座右銘。大學畢業後,他之所以選擇做了外科醫生,也是因為外科能更多地動手。

張老從小就喜愛畫畫,堅持下來後,畫得頗有專業水準。他說,畫畫幫了自己不少的忙。比如,在編寫醫學書刊時,經常要在其中搭配專業性很強的解剖圖譜和治療圖譜,如果請畫家來畫這些圖譜,往往需要很長的時間、幾易其稿才能畫得準確明晰,而張老自己憑著專業知識和厚實的繪畫功力,大多能一次完成這些圖譜。而且,這種「專業畫」內行人一看便知,非常實用。幾年前,張老出版了一本英文著作《中國肛腸外科學》,其中所有的圖譜就都是由他自己完成的。

現在,張老的興趣仍然廣泛,業餘時間經常練練書畫,喜愛戲曲的他,還時不時是唱上幾嗓子。他說,人樂觀些,每天讓自己充實些,感覺前途有光明,活著就有奔頭;總感覺有事情要做,就一定會長壽。

(江南,據燕趙老年報)

【獲取更多實用健康衛生資訊可關注「大眾衛生報」微信公眾號:dzws001歡迎一起交流】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