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特斯拉大降價引車主不滿!新能源汽車暗戰逐步升級

近日,特斯拉的Model Y正式上市。售價從3.9萬美元到6萬美元不等,而且這輛Model Y未來即將在上海生產,最低大約人民幣26萬。特斯拉低價車型的發布,讓競爭對手瞬間感受到了巨大壓力。近日,奔馳與寶馬雙雙宣布降價。其中,奔馳宣布提前下調梅賽德斯-奔馳及smart在中國大陸全部在售車型的廠商建議零售價,並於今日正式生效。而此前奔馳已進行過4次價格調整。

據悉,此次廠商建議零售價調整後,梅賽德斯-AMG車型最高降幅達64,000元,梅賽德斯-邁巴赫車型最高降幅為60,000元,梅賽德斯-奔馳車型最高降幅40,000元,smart車型最高降幅7,000元。

隨後,寶馬(中國)汽車貿易有限公司和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聯合宣布,即日起(3月16日),提前下調在中國銷售的汽車產品廠家建議零售價。包括寶馬在華生產的國產車型,如BMW 3系、BMW 5系、BMW X3,以及BMW X5、BMW 7系等進口車型。以BMW M760Li xDrive 為例,新價格較之前降低60,000人民幣。

一周降了34萬心情猶如“過山車”

不久前為了提振中國市場、促進車輛的銷售,3月1日,特斯拉官方宣布下調Model S、Model X和Model3共計8款車型的在華銷售價格。

降價最高達34萬,這是特斯拉進入中國市場以來進行的最大規模降價。

許多網友對特斯拉車主們的憤怒表示不理解,特斯拉車主在乎這點錢嗎?降價鬧的是什麽?那漲價是不是要把差價補回去?

對此,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李俊慧向新浪科技表示,“特斯拉產品突然下調價格,是否合理合法,首先要看此類產品定價機制是市場自主定價,還是政府指導價或政府定價。目前來看,恐怕應該自主定價,如果是這樣的話,特斯拉漲價或降價還是由自己決定。”

對於降價是否侵害現有車主權益,李俊慧表示,“特斯拉突然降價,對之前一段時間按照降價前付款才剛提車的車主來說,看上去是不公平的,尤其是心理衝擊很大。”

但按照特斯拉的銷售模式,從購買汽車到最後交付仍需要1-2個月的時間,無法實現立即提車。對此,李俊慧認為,在這種交易模式下,很難說已提車用戶遭受多大的損失,畢竟,等低價買到車的車主提到車,你已經開了幾個月了。

李俊慧表示,老用戶提車後車價變動是否違法還需要看合約條款中有無相關約定,比如解除合約、退車的相關條件。“當然,從提高用戶滿意度角度來看,特斯拉有必要形成一個補償方案,區分不同車主給予一定的補償。如果涉及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也可以向消協投訴。”

特斯拉官方客服表示,降價是屬於政策調整,目前對老用戶提供了優惠購買輔助駕駛功能的補償。但這顯然不能滿足車主們的訴求,而對於價格、產品質量相關問題,特斯拉在黑貓投訴上也始終沒有解決,仍是0回復、0解決的狀態。

這次特斯拉在降價同時,還宣布了另一個消息:大砍線下銷售,準備將銷售完全轉向線上,馬斯克說這將削減5%~6%的成本。但這種事兒,對那些銷售網絡已穩固的其他廠商來說,是牽一發動全身的。

行業越來越無關緊要 重要的是新能源汽車生態系統

隨著政策不斷向新能源汽車傾斜,各大外資車企,及自主品牌紛紛上線新能源汽車,這一行業無疑將誕生新的行業龍頭。特斯拉降價或許是提升競爭力重要步驟之一。我們知道特斯拉本是一家電池生產企業。但它充分利用更廣泛的生態系統,突破傳統行業界限,積極創新,最終取得一席之地。傳統汽車製造商用業內角色定位自己。他們習慣於通過經銷商網絡銷售汽車,也知道如何降低與供應商的成本。行業地位決定了商業戰略。我們勾勒出過去100年內美國、德國和日本汽車行業的變化;儘管戰略一直在變化,但各時代之間的差異最終都可歸結為不同程度的垂直整合及製造商與供應商之間一直變化的力量對比。

特斯拉創始人伊隆·馬斯克曾表示,他希望看到傳統燃油汽車削減,電動車行業整體發展的局面。這是他在部落格中給出的最明確理由。“我們真正的對手不是少量的非特斯拉電動車,”他寫道,“而是每天大量進入市場的來自全球工廠的燃油汽車。”

降低電動車零組件供應商成本,推動更多電動車基礎設施的發展,使電動車更具吸引力,更便宜。——這些最終都有利於特斯拉。吸引其他汽車製造商使用特斯拉標準,當涉及電池和部分特種電動車時,選擇特斯拉作為供應商。

在特斯拉CEO馬斯克看來,儘管全球每年都會製造數百萬輛的汽車,但電動車所佔比率仍非常小,因此他想要通過開放所有的專利這樣的方式幫助其他電動車廠商共同進步,真正加快電動汽車取代燃油汽車的速度。如果其他汽車製造商開始使用特斯拉的技術,這將增加特斯拉及其發明的價值,也向公眾展示了它正在做些什麽。特斯拉擁有數百項專利,但如果公司由於沒有足夠的人購買電動汽車而倒閉,這些專利都將變得毫無意義。特斯拉需要電動汽車得到推廣,而最簡單的方法便是讓其他汽車製造商也開始銷售它們。讓更多電動汽車的出現。

隨著特斯拉上海工廠的建設並在2019年四季度投產。以及國內外更多傳統車企,和造車新勢力大規模量產的同時,必將開啟新能源汽車發展新紀元。國內相關配套產業鏈公司也將迎來歷史機遇。

(來源:巨豐財經綜合 前瞻網 第一財經)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