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手部麻木、酸脹痛,很有可能是「滑鼠手」,按照這個思路調,很快見效!

播放GIF

近期,一位從事IT行業的友人找到我,「君姐,最近我手腕疼得厲害,喝水無力還打破了杯子,醫生診斷是「滑鼠手」,你能幫我調一調嗎?」

我給他扎了「大陵穴」,疼痛當時減輕了許多。(提醒:由於針刺角度、深度以及用針有要求,非系統學習人士請勿隨意操作,杏林君在文章後面會揭秘。)

後來,友人告訴我,他們辦公室很多同事都有「滑鼠手」。是的,腕管綜合征,多發於用腕過度勞動者,患者常常會發生手麻、手痛、無力癥狀,從而影響手部行動,給生活帶來極大不便。

今天,杏林君主要給大家分析腕管綜合征的病因、臨床表現、如何診斷、鑒別以及臨床上的調理思路,幫助大家正確認識這一疾病,捋清調理思路。

圖片來源於網路

腕管綜合征,俗名「滑鼠手」,常發生在孕媽媽、辦公室白領一族、拄拐杖走路的殘疾人等等用腕過度勞動者。是比較常見的周圍神經卡壓性疾病,主要由於其正中神經在腕部的腕管內受卡壓而引起手指麻木和功能障礙。

腕管結構組成

腕管是一個由腕骨和屈肌支持帶組成的骨纖維管道。前者構成腕管的橈、尺及背側壁,後者構成掌側壁。

正中神經和屈肌腱(屈拇長肌腱、4條屈指淺肌腱、4條屈指深肌腱)一起由腕管內通過。正中神經走行在屈肌支持帶下方,緊貼屈肌支持帶。在屈肌支持帶遠端,正中神經發出返支,支配拇短展肌、拇短屈肌淺頭和拇對掌肌。其終支是指神經,支配拇、示、中指和環指橈側半皮膚。

病因病機

腕管綜合徵發生的原因是腕管內壓力增高導致正中神經受卡壓。正常腕管內組織液壓力是穩定的。無論是腕管內的內容物增加,還是腕管容積減小,都可導致腕管內壓力增高。

最常見的導致腕管內壓力增高的原因是,特發性腕管內腱周滑膜增生和纖維化,其發生的機制尚不明了。有時也可見到其他一些少見病因,如屈肌肌腹過低,類風濕等滑膜炎症,創傷或退行性變導致腕管內骨性結構異常卡壓神經,腕管內軟組織腫物如腱鞘囊腫等。

也有人認為過度使用手指,如長時間用滑鼠或打字等,可造成腕管綜合征,有「滑鼠手」之說,但這種觀點仍存在爭議。

腕管綜合征早在電腦出現期就已經存在,臨床上好發人群也不是常用電腦者,女性的發病率較男性更高。腕管綜合征還容易出現於孕期和哺乳期婦女,認為與雌激素變化導致組織水腫有關。但許多患者在孕期結束後癥狀仍然未得到緩解。風濕、類風濕病,糖尿病等可能有一定關係。

臨床表現

表現一:主要癥狀包括正中神經支配區(拇指、示指、中指和環指橈側半)感覺異常和(或)麻木。

表現二:夜間手指麻木,特別是夜間手指麻醒者很多見,常常需要起床活動或甩甩手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後才能重新入睡,這與人們在夜間入睡時手腕多呈垂腕姿勢有關。

表現三:患者在白天從事某些活動曲腕過久時也會引起手指麻木的加重,如做針線活、長時間手持電話或長時間手持書本閱讀。

診斷和鑒別診斷

誘發診斷試驗:將患者手腕曲腕1分鐘左右,或用手指叩擊腕部就可以引發手指麻木,有利於幫助診斷。

隨著病程持續和病情加重,患者可出現明確的上述手指麻木地方感覺減退或消失,拇短展肌和拇對掌肌萎縮或力弱。患者可出現大魚際橈側肌肉萎縮,拇指不靈活,與其他手指對捏的力量下降,甚至不能完成對捏動作。肌電圖檢查可幫助診斷。

腕管綜合征的診斷主要根據上述特徵性的臨床癥狀、臨床檢查和肌電圖檢查結果,一般就可以確診。當懷疑腕管周圍骨性異常導致正中神經卡壓時,腕管切線位X線片有助於確定是否存在腕管容積的改變。

調理思路

由於腕管綜合征是正中神經卡壓所導致的麻木、疼痛,所以我們在調理時最重要的便是解決正中神經的卡壓,可用毫針解決其皮下卡壓的問題,也可用刃針解決卡壓正中神經的肌腱,從而達到調理的目的。

根據以上思路,往期學員在臨床上積累了不少成功案例: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如果你也想學習這一門技術,給身邊的腕管綜合征患者調理,今晚19:30,黃曉晨老師親傳弟子崔老師將在課堂主講《腕管綜合征的處理方法》。

學習費用:今晚19:30—20:30免費

如何報名聽課?

1、報名聽課

2、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進入課堂報名。

預防腕管綜合征7大措施

1. 注意休息

2. 適當鍛煉

3. 保持血液循環暢通

4. 正確的辦公姿勢

當你坐下時背部應盡量與座位的椅背貼合,以便減少對身體的束縛。理論上眼睛應保持在離電腦螢幕60厘米的地方,而滑鼠離鍵盤越近越好。

5. 使用順手的工具

6. 冷熱敷並按摩患部

7. 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

十二經絡運行、78個穴位取穴扎針、中醫解剖...從這裡開始,真正入門中醫!

尋名師 學技術

調體質 治未病

找我們準沒錯!

官方熱線:4008013828

↓↓↓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