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孩子睡不好不一定「缺什麼」

醫生,我家孩子睡眠很差,您看是不是缺什麼?

家長

張萱醫生

兒童時期超過1/3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的,睡眠品質對兒童健康非常重要。睡眠除了有助於恢復體力,增強機體免疫力和抵抗力,還有促進生長髮育的特殊意義,因為生長激素只有在深睡眠狀態時才能達到高水準的分泌。

其實,「睡不好」和「缺什麼」沒有多少關係。大多數所謂的睡眠問題,都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自然生理現象,只要注意改變帶養方式,注意睡眠環境,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多數都可以逐漸改善。

下面看看孩子睡眠不好的原因。

1.母嬰同床及帶養人的過多乾預。

目前對於是否分床睡,不同國家和文化背景的地方有所不同。不管孩子是和大人一起睡,還是分床睡,帶養人過多的乾預都會導致睡眠問題。

2.環境溫度變化。

研究發現,睡眠時的最佳環境溫度是29℃,過高或過低時,睡眠時程都會縮短。

3.家庭環境。

家庭關係緊張,父母之間不和睦,母親處於壓抑狀態,帶養人教育方式過於嚴格或寬鬆,對孩子的睡眠都可能有負面影響。

4.疾病和藥物。

發熱對睡眠的影響尤其明顯。有些藥物,如阿司匹林、苯二氮卓類、三環類抗抑鬱劑和單胺氧化酶抑製劑對睡眠會有抑製作用。

影響還在睡眠的因素諸多,但很多情況下家長們認為的孩子睡眠問題,很可能對於該年齡段的兒童來說是正常的睡眠形式,而父母帶孩子來就診的原因,通常是由於孩子的這種睡眠形式反覆出現影響了父母的睡眠。為幫助家長們改善孩子的睡眠狀況,下面介紹幾個小竅門

1.入睡時間和潛伏期。

一般建議在晚上10點以前入睡,從上床睡覺到真正入睡所需的潛伏期應在半小時以內。如果孩子原本上床時間較早,而潛伏期又長(1~2小時),可以嘗試推後上床時間。睡前不宜玩得太興奮。

2.入睡過程。

孩子入睡前的要求或行為包括:聽故事、聽音樂,需要安撫奶嘴或其他物品,開燈,在床上輾轉反側,甚至有的寶寶需要大人哄抱。建議在孩子上床前應該完成洗澡、吃奶、刷牙、解便等,按孩子平常的入睡時間提前半小時上床,上床後可以講個故事或者聽首舒緩的歌曲(一般十分鐘左右),而後可以關燈(留小夜燈),家長可以陪伴在旁邊,但不再發出聲音和干擾孩子入睡。孩子可以使用安撫奶嘴或吸吮手指。如孩子平時入睡時間較晚,可以逐漸提前上床及入睡時間。在出生後的前幾周內,除了媽媽,還可以讓爸爸、(外)祖父母、保姆等參與到孩子入睡的程式中,這樣孩子不會隻把某一個人和哄他睡覺聯繫在一起。

3.睡眠過程中。

如果孩子夜間醒來,盡量減少哄抱和進食,直至完全停止。

原創聲明:以上為《健康報》原創作品,如若轉載須獲得本報授權。

點擊下方圖示,您的贊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