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順豐控股股東百億套現遇阻:收入增速下滑 股價低迷

《財經》記者 張建鋒 | 文 陸玲 | 編輯

在A股大漲和公司回購股份消息刺激下,2月1日至25日,順豐控股(002352.SZ)股價12個交易日內11天翻紅,25日收盤於每股38.03元,相對於1月31日最低29.85元,上漲27.4%。

雖股價回升,但離公司股東嘉強順風、元禾順風和順達豐潤最低每股45元減持價仍有距離。自2018年8月底公布減持計劃至2019年2月25日期滿,後兩者未減持公司股份,嘉強順風在上一個減持期間亦未能減持。

上述股東減持難的背後,是順豐控股在2018年下半年每月單票收入整體提升的情況下,速運物流業務收入、業務量同比增速開始放緩,2019年1月份,公司後兩者數據大幅回暖。而2018年第三季度由於投入增加等原因,導致當期公司扣非後淨利潤同比下滑,亦讓市場始料未及。

在券商看來,欲做技術驅動型服務公司的順豐,科技投入仍處於提升階段,中期對利潤增長造成一定壓力,但長期有望構築公司的核心競爭壁壘。

股東減持遇尷尬

1月31日,順豐控股董事會審議通過議案,公司擬用2億元至4億元在二級市場回購股份,價格不超過45元/股,回購股份將用於員工持股計劃或股權激勵。

在回購股份提振市場信心的背後,是順豐控股相關股東,近期正遭遇因股價長期低於最低減持價無法套現的尷尬現狀。

公司持股5%以上股東嘉強順風,計劃於2018年11月29日至2019年2月28日,以大宗交易及集中競價交易方式減持順豐控股不超過1.33億股,減持價格不低於45元/股。截止2019年1月14日,減持計劃時間過半,嘉強順風未減持公司股份。2月26日,公司每股收盤於36.9元,仍未到該股東減持最低價。

《財經》記者注意到,嘉強順風曾擬在2018年8月29日至當年11月28日期間,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1.33億股,但減持期屆滿其未減持。

截止2018年11月29日,嘉強順風持有順豐控股2.43億股股份。其中,無限售股份和限售股份數量分別為1.36億股、1.07億股,其擬減持最高股份佔無限售股份比例為97.79%。

同樣面臨減持困境的還有順豐控股另外兩位股東。元禾順風和順達豐潤計劃在2018年8月29日至2019年2月25日,分別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1.33億股、6628.21萬股,減持價格同樣不低於45元/股。

截至2019年2月25日減持期滿,元禾順風、順達豐潤未減持公司股份,兩者分別持有公司2.49億股、3.73億股股份。

如按照上述最低減持價格、最高減持數量計算,則上述三家股東原計劃減持金額合計約149億元。

但在2018年8月29日至2019年2月25日期間,順豐控股每股價格一直低於45元,期間最高價格為43.78元。

“由於股價長期低於最低減持價格,上述股東在二級市場集中競價無法減持。”一位券商分析師對《財經》記者表示,而大宗交易通常以折價交易為主,牛市時偶有溢價交易,熊市時溢價交易會引起監管部分關注,市場現狀導致順豐控股上述股東遭遇減持尷尬。

順豐控股26日對《財經》記者表示,資本市場的波動受到宏觀環境、行業因素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公司也非常關注公司股價的變動情況,2月25日,元禾順風和順達豐潤減持計劃期限屆滿,未收到他們繼續減持的計劃。

《財經》記者注意到,在2018年4月30日至7月29日期間,在減持最低價不低於45元/股情況下,嘉強順風、元禾順風、順達豐潤及其一致行動人順信豐合,合計減持公司5226.26萬股,套現金額約為24.42億元。

嘉強順風、元禾順風、順達豐潤所持公司股份,都來源於順豐控股借殼鼎泰新材時的非公開發行股份(發行股份購買資產)。

上海一位券商分析師對《財經》記者表示,上述股東減持時間始於2018年上半年,當時順豐控股股價尚處於相對高位,加之借殼前股東身份會對市場造成較大影響,其所設置的最低減持價是維護投資者信心的一種手段,但去年下半年市場大跌超出了股東預期,讓相關股東減持遭遇困難。

收入增速下滑

在上述股東減持遭遇困境的背後,順豐控股在2018年下半年每月單票收入整體提升的情況下,速運物流業務收入同比增速開始下滑。

2018年下半年,順豐控股每月單票收入在23.12元-24.35元,高於上半年票均收入22.69元。

順豐控股對《財經》記者表示,在行業整體增速放緩的情況下,圍繞順豐綜合物流戰略,新業務增長迅猛,在總營收的佔比持續提升,順豐控股單票收入較高,拉動整體票均收入持續提升。

雖然單票收入在增加,但公司每月速運物流業務收入增幅卻在萎縮。

2018年第三季度,公司每月速運物流業務收入分別為70.04億元、71.43億元、81.56億元,同比增速逐步下滑至9月份的24.94%。第四季度,公司每月速運物流業務收入同比增速繼續下行,至12月份降至19.63%,與上半年31.74%增速相比相差甚大。

收入增速下滑的背後,是業務量增速走低。

2018年上半年,順豐控股快件量為18.58億票,較上年增35.29%。隨後的第三季度,公司每月業務量同比增速下滑到24.54%-27.69%。到了第四季度,公司該數據降至20%以下,其中12月份僅為12.24%,與上半年的35.29%相比出現明顯跳水。

同行業中,2018年下半年,申通快遞(002468.SZ)快遞服務業務收入、完成快遞業務量每月同比增幅都在30%以上。其中,12月份,該公司快遞服務收入、完成快遞業務量分別同比增長47.93%、47.98%,高於公司上半年上述兩數據增幅。

同期,圓通快遞(600233.SH)快遞產品收入增速亦呈現下降趨勢。與順豐控股數據走勢所不同的是,其快遞產品收入增速在9月份觸底12.99%後開始反彈,12月份該數據大幅提升至27.48%,略高於上半年27.42%的增幅。

上述券商分析師對記者表示,順豐控股業務結構中商務件佔比較高,這就決定了其業務量與收入數據與宏觀經濟密切相關,公司快遞收入增速下滑與2018年下半年宏觀經濟低迷有一定關係。而“三通一達”的業務結構主要為電商快遞,業務量增速相對穩定。

“增速下滑的原因,一方面外部是受到宏觀經濟增速下滑的影響,快遞行業整體增速也有所放緩。”順豐控股回復《財經》記者稱,另一方面是內部公司在主動優化一些產品結構,在高峰期將更多資源保留給高質量的客戶。

2019年1月份,順豐控股速運物流業務營收增速為38.47%,業務量增速同比上升27.41%,單票價格為24.85元;相比行業平均情況(營業收入增長19.9%,業務量增長13.5%),公司收入和業務量均重新恢復較高增速,高於行業平均水準,公司單票價格繼續抬升。

在上述券商分析師看來,直營是順豐控股的主要經營模式,其站點在進入春節的1月份仍正常營業,而以加盟為主的“三通一達”部分店面同期開始停止攬件,這些因素導致順豐控股當月的業務量增速大幅回升,但這種較好局面在2019年上半年或將無法維持,下半年在基數降低的情況下,公司該數據增速有望回升。

短期利潤增速承壓

速運物流業務收入增速下滑的背後,是順豐控股佔比較高的時效板塊(主要是商務件)增速進入瓶頸,而經濟板塊、重貨板塊、冷運板塊、同城配、國際板塊雖然收入增加較快,但佔比仍然較少。同時,隨著投入大幅增加,也拖累了公司利潤。在券商看來,公司短期內投入較大,將對公司淨利潤產生影響。

2014年開始介入冷運項目之際,彼時順豐控股國內快遞佔速運物流業務收入比例近9成,重貨運輸收入近5億元,國際快遞不足億元,倉儲配送為18.73億元。

近年,隨著公司大力發展冷運、重貨、經濟件等業務,相關板塊收入增長態勢明顯,但自2017年以來公司扣非後淨利潤增幅開始下滑。

2015年至2016年,順豐控股扣非後淨利潤同比增幅在100%以上。2017年該數據降至40.08%,當年公司重貨、冷運、同城配收入較上年增幅均超50%,但三者營收佔比僅為9.93%。

2018年前三季度,順豐控股扣非後淨利潤同比微增6.49%,低於同期圓通快遞、申通快遞21.52%、17.81%的增幅。

讓市場始料未及的是,第三季度順豐控股扣非後淨利潤同比下滑14.56%。

“順豐控股目前處於向綜合物流商轉型的關鍵期,堅持高投入快速拓展尚未成熟的快遞經濟件業務以及剛起步的重貨、冷運、同城配業務。”在東北證券看來,投入大於產出是導致公司2018年第三季度扣費後歸母淨利潤同比下滑的主要原因。

順豐控股表示,公司在保持傳統業務健康穩健發展的同時,加大和加快了對新業務網絡建設的關鍵資源投入,相關前置性投入短期內影響利潤增長

數據顯示,2018年第三季度,順豐控股研發費用為3.92億元,同比增58.06%,高於同期營業收入(調整後)29.43%增速。

“公司科技投入主要為營運模式變革類等項目、ERP系統變革等地盤類項目、前瞻類等三大方向。”順豐控股對《財經》記者表示,其中在大數據、智慧地圖、無人機等前瞻類項目布局核心技術,深化公司向物流科技集團轉型。

同時,隨業務增長的市場行銷費增加及新業務的市場開拓費用增加,改變了順豐控股2016年-2017年銷售費用增幅遠低於收入增幅的情況。2018年前三季度,公司銷售費用同比增46.70%,遠高於同期營收增速。

公司的投入還在持續。

2017年,為完善順豐全國航空運輸網絡布局,順豐控股全資子公司順豐泰森以自有資金出資23億元參與設立機場合資公司,機場合資公司將全面負責鄂州民用機場的建設和運營。

2019年2月份,新建鄂州民用機場獲批。根據規劃,該項目總投資320.63億元。其中,機場工程投資158.57億元,順豐泰森出資25.16億元;轉運中心工程投資115.29億元,順豐航空公司基地工程投資37.52億元,共計152.81億元,均由順豐泰森負責籌措。

同月,順豐控股完成55億元收購收購敦豪香港、敦豪北京全部股權工作,兩公司為 DPDHL在中國大陸、香港和澳門地區的供應鏈業務板塊經營主體。

“未來鄂州機場建成後,在2小時航程內可覆蓋全國GDP90%以上地區,使快遞時效更高,往返次日達覆蓋城市更多。”順豐控股表示,同時將主要使用767等大型貨機,採用軸異塵餘生式,部門航空成本更低。

廣發證券指出,緊密的研發、人力等投入帶來了短期成本費用的增加,但隨著順豐控股運營效率的逐漸升級,未來成本端有望加速優化,從而贏得長足的發展。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