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陳開枝:計劃經濟的鳥籠是從南大門最先打開的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中國新聞周刊》記者/宋春丹

本文首發於總第881期《中國新聞周刊》

陳開枝,原中共廣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廣州市政協主席、黨組書記。習仲勳主政廣東期間,他擔任中共廣東省委辦公廳第一秘書處副處長、第二秘書處副處長,直接為習仲勳的日常工作服務,見證了習仲勳創辦經濟特區,為改革開放殺出“一條血路”的過程。

陳開枝說,正是在習仲勳的力爭下,特區拿到了“準生證”,廣東也爭取到了進一步放權。可以說,習仲勳是改革開放的開拓者和踐行者。

中國新聞周刊:在你看來,當時創辦經濟特區,有哪些天時、地利、人和的因素?

陳開枝:創辦特區最大的天時,就是中央確定了工作重心的轉移,“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取代了“以階級鬥爭為綱”。不然有想法提都不敢提,這一點最為關鍵。

鄧小平當時看得很準,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需要放開,需要改革開放,需要內部改革。他說:“我讀的書並不多,就是一條,相信毛主席講的實事求是。”當時有人根據馬克思的《資本論》,提出一個說法:雇工7個人以下,賺了錢用於自己消費的,算個體戶;雇工8個人以上,就產生了剩餘價值,就算剝削,就是資本家。很多人借以反對包產到戶,反對雇工。直到鄧小平1992年南巡之後,市場經濟才真正拿到準生證。

還有一點是,以前很多幹部不出去,也出不去。改革開放以後,從中央到地方的很多幹部都出去了,看到了外面的世界,看到了鮮明的對比。廣東省委書記王全國去歐洲考察,非常受震撼。過去都說資本主義是腐朽沒落的,他親眼看到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發展水準後,認識發生了變化。王全國的匯報、與考察團其他成員的交流,更堅定了習仲勳的想法。所以考察團對創辦特區也起到了正面的推動作用。

中國新聞周刊:習仲勳在創辦特區這件事上發揮了怎樣的作用?

陳開枝:習仲勳1978年4月來廣東主政後,7月就去寶安視察。寶安和香港一河之隔,相去甚遠。當時流傳四句話:青年跑光,土地丟荒,幹部難當,老年心慌。寶安農民一年平均收入134塊錢,香港農民一年平均13000港幣。習仲勳看了很難受,受到很大的觸動,促使他思考怎麽搞經濟。香港缺乏勞動力,那就把加工工業引過來,但是需要中央放權。

所以,習仲勳在中央工作會議上向中央要權,希望中央讓廣東先走一步。鄧小平肯定習仲勳的思路,因為與他自己的想法完全契合了。

1980年8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了《廣東省經濟特區條例》,讓特區拿到了準生證。9月24日、25日,中央書記處召開第52次會議,廣東向中央提出進一步放權。經過習仲勳的爭取,書記處最終同意了廣東的意見。

習仲勳在調回中央之前,既為特區拿到了準生證,又為廣東爭取到了進一步放權,是改革開放的先鋒、開拓者和積極推動者。一切的認識都是從實踐中來的,他是敢冒風險的踐行者。

中國新聞周刊:你如何看待習仲勳主政廣東的政績?

陳開枝:習仲勳一生最大的兩個亮點,一是在陝北和劉志丹、謝子長等人一起創建了陝甘邊區和陝北革命根據地;二就是“文革”後主政廣東,創辦經濟特區,為改革開放殺出了“一條血路”。

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很多人並沒有擺脫計劃經濟的傳統思維。鄧小平把計劃經濟的鳥籠打開了,讓鳥飛了出去,這就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的思維。而這個鳥籠,可以說是從南大門最先打開的。

中國新聞周刊:在你看來,習仲勳的性格和工作作風有什麽樣的特點?

陳開枝:習仲勳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毛澤東說他是從群眾中走出來的群眾領袖。所以他的群眾觀點很強,對群眾的意見都聽得進去。

他考察問題很深入,工作那麽忙還經常下鄉,當時的交通很不好,山路顛簸。他考慮問題嚴謹細致,統戰的思想觀念很強,民主法制觀念很強,能實事求是地處理問題。他的目光長遠,行動堅決,大事清醒,也注意細節。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