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蘇軾思念妻子的一首詞,和杜甫名作《月夜》有異曲同工之妙

宋神宗熙寧七年(1074)三月底,在杭州任通判的蘇軾因為賑濟災民而遠赴潤州,在離家半年多的時間裡,蘇軾為了表達對自己妻子王閏之的思念之情,寫下了不少詞篇,其中最出名的一首就是《少年遊·潤州作》。

去年相送,余杭門外,飛雪似楊花。今年春盡,楊花似雪,猶不見還家。

對酒卷簾邀明月,風露透窗紗。恰似姮娥憐雙燕,分明照、畫梁斜。

詞的上片用“飛雪”和“楊花”兩種形似可以互擬的自然景象,作為冬、春兩個不同季節的典型景物,表達夫婦離別的長久和久別的悠悠思念,形象鮮明,情景交融。同時,此詞上片由兩個並行的四、四、五言的句式組成,形式獨特,作者巧妙地利用了這一形式,讓“飛雪似楊花”時的思念情景互襯,既構成回環往複的旋律節奏,讓人想起《詩經·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又把連綿悠遠的思念之情表達得淋漓盡致。

下片的畫面轉入室內,借李白《月下獨酌》“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之意,寫月光風露下思婦淒清孤寂的心情。為了排遣相思之苦,她卷起珠簾,想邀月同飲。然而,風露卻透窗紗而入,且明月也未與她“對影成三人”,卻像是偏愛畫梁上的成雙成對的燕子,多情地斜映著它們。這裡以“姮娥”代表月亮,寫月亮初上,照見燕子雙棲,更加重了孤單相思之人的孤獨和淒涼,寫得含蓄而多情。

最妙的是這首詞的構思,詞作的主旨本來是詩人思念遠在杭州的妻子,但詞中卻不直寫自己的思念,反而寫妻子在家中思念自己。這種寫法和杜甫的《望月》有異曲同工之妙。在安史之亂發生後,杜甫身陷被叛軍佔據的長安,本來是詩人對著月亮思念家中的妻兒,但詩中卻寫妻子對著月亮思念自己(今夜鄜州月,閨中隻獨看。),通過這樣一種巧妙的構思,就不僅使得自己的懷念之情更加突出,而且整個詩篇也由自己單獨的抒情變成夫妻兩人共同的抒情了。

蘇軾的《少年遊》與杜甫的《月夜》十分相似,但在手法上又有些不同,杜甫的詩雖然揣想妻子如何思念自己,但扔是從自己的角度著筆,而蘇軾的詞則完全站在妻子的角度,以妻子的感覺和口吻來寫,用的是“代言體”的方式,既曲折深婉,又更可見夫妻情同彼此,心靈互通。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