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想取締電動車的“鍵盤精英”們,看不到真實的中國

作者|閆如意 夏二

編輯|花木籃

晉惠帝問出“何不食肉糜”時,誰都覺得他天真又好笑。

但其實,活在互聯網時代的晉惠帝,還真不少。

比如提出下面這個問題的人:

的確。電動車和電動三輪佔地都比較大,還經常違規駕駛,稱得上是城市交通的毒瘤。

如果能一舉取消,自然可以大大降低事故發生率和交通擁擠程度。

但是,沒有經歷過縣城生活的人,也許很難明白電動車在人們的生活中有著多麽重要的地位。

“為什麽不用無人機播散農藥?效率高覆蓋廣。”

“加一百就能升級硬臥,為什麽還會有那麽多人選擇硬座?”

“為什麽不買戴森?”

互聯網上類似的問題越來越多了。

網民們似乎忘記了,五環外的生活,才是真實的中國。

你想要取締的電動車,是縣城人的剛需

張曉楠生活在蘇北的沿海縣城,在市區內打開滴滴,5塊錢就能去到絕大多數你想去的地方。開車45分鐘,就能到達另一個城市。

從家到公司,張曉楠計算過,開車要7分鐘,但走路要將近1小時。

小城市的公共交通往往沒有那麽發達,公交半小時才一趟,市政倒是推行過共享單車,但維護不好,沒多久就沒什麽人用了。而種類繁多的商業共享單車,根本看不上這樣小的縣城,都沒有入駐進來。

電動車,就成了張曉楠上下班的首選。

實際上,電動車是這個城市中絕大多數人的選擇。即使汽車普及率如此之高的今天,縣城裡大多數人在城市出行的時候,首選依舊是電動車。

人員密集的校門口接送孩子、擁擠的小巷裡買菜、乃至日常的通勤。沒有什麽比電動車更經濟適用了。

也正是因為很普及,在縣城裡,電動車可以翻出很多新的花樣。

先是冬天的時候加上了禦寒的擋風衣,護住手和腿;再是加上了遮雨的頂棚,應對夏天熱烈的太陽和南方漫長的梅雨;還有人給電動車裝上了塑料的擋風,幾乎可以說是全副武裝。

從安全角度看,每一項都在增加電動車使用者的風險。

擋風衣容易束縛雙手,遭遇車禍時不能及時跳車;遮雨的頂棚往往用金屬鐵杆支撐在車體兩側,阻礙電動車轉動方向不說,如果發生斷裂,還容易造成傷害;而塑料擋風,在被路上的飛沙走石刮花後,簡直是天然的視線遮擋板,風是吹不進來了,路也看不清了。

但縣城人裝扮電動車的心情,跟新買了汽車後裝飾汽車、搬進新居後添置家具,並沒有什麽兩樣。

他們熱衷裝扮的不是一輛電動車,是生活。

這是電動車在縣城裡的模樣。而到了鄉鎮,就是電動三輪的天下了。

在更早的時候,村民們騎二八杠自行車代步,後座上綁著農具,車把上掛著買的魚或者肉,最多再在後座綁上兩個筐,運力也就這樣了。

但電動三輪車不一樣。只要充足了電,能拖上一車的東西。帶上老伴去鎮子上趕個集,都不在話下。

對於王廣深來說,電動三輪車不僅是代步工具,也是重要的生產工具。

家裡有10畝油菜田,拖農具、運種子、拉化肥……有一輛電動三輪就變得輕鬆方便了很多。

而到了收獲的季節,運油菜、碾菜籽、賣菜籽,原本都需要向村裡的人借拖拉機,輪不上還需要排隊,如今都能用自家的三輪車解決。

電動三輪是整個農忙季的大助力。

自然,絕大多數的出行和運力需求,都可以靠汽車解決。從舒適度,到續航能力,到安全性,汽車也都遠遠高於電動車、電動三輪。

但購買一輛汽車的門檻,遠比電動車要高得多。

一輛最低配的汽車,價格都需要3萬起步,再加上稅費、保險、油費,使用成本也讓不少人怎舌。

張曉楠也考慮過買輛汽車代步,能遮風擋雨,也更加安全。

但看了幾款車,又了解了一下油費、保險,她覺得月薪不過3000的自己好像也沒有那麽需要一輛汽車。

而對於60多歲的王廣深來說,考駕照本身就是一個門檻了。且不說快到考駕照的年齡上限,光是花幾千塊去考一個開車的資格,王廣深想都不會想。

電動車存在的問題,是監管不當,比起一禁了之,規範管理才是當務之急。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互聯網上滿是對電動車的惡評,甚至想要取締電動車和電動三輪的想法,是居高臨下的。

而這種居高臨下的不理解,其實是一個無窮盡的鏈條,每個人都身處在其中。

就像如果互聯網的主體用戶再升級一些也許今天的提問就可以變成,為什麽不取締汽車,把高速公路變成停機坪?

我們看不到,並不代表這樣的需求和群體不存在。

5億人還未用上馬桶,五環外的真實中國

互聯網的視線以外,有一大群我們不了解的人們。

截止2020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到9.4億,其中71.8%都為城鎮居民。在此以外,還有4億多人,從沒有接觸過網絡。

雖然一線城市以外的人才是大多數,但由於一線城市有足夠的集聚效應,不論是媒體還是個人,都更傾向於分享、報導一線城市的消息。

於是出現了這樣奇怪的現象:在互聯網上,生活在非一線城市的人群和他們的生活幾乎銷聲匿跡了。

在吐槽大會上,脫口秀演員在吐槽網友議論某某演員過氣的時候,戲謔的調侃大家口中的過氣,只不過是一線城市的過氣。

只要把目光向下,往二三線城市,往城鎮去,過氣明星依舊是明星。

在互聯網上,月薪一萬輕輕鬆松的常態是一線城市,是五環內的常態。

回歸到二三線城市和更往下的鄉鎮,在更大的中國裡。

月入兩千五,生活在一個也許只有一個紅綠燈的城市,在硬座和硬臥之間選擇隻便宜幾十塊錢的硬座,對過手的每一分錢精打細算。

這才是一個最普通的中國人的樣子。

前陣子的散裝衛生巾事件,給很多人科普了一把生活之艱辛。

貧窮被掀開的一角,讓互聯網吵翻了天。

不會吧,不會吧,還有人月收入不足1000?

不會吧,不會吧,還有人用不起衛生巾?

這些疑問的本質,和為什麽不取締電動車的邏輯基本是相似的。

“我有難處。”

誰不知道雞鴨魚肉好吃?但是吃不起的時候,青菜豆腐同樣可以飽腹。

雙11在即,超3億人觀看了李佳琦和薇婭的直播。但同時,中國還有10億人沒有坐過飛機,5億人沒有用上抽水馬桶。

《了不起的蓋茨比》的開頭有段名言:

“每逢你想要批評任何人的時候,你就記住,這個世界上並不是每個人都有過你擁有的那些優越條件。”

致那些沉浸在互聯網+幻覺裡的年輕人

香港曾有一檔節目《窮富翁大作戰》,也被叫做富人的變形記。

節目裡邀請香港最頂尖的社會精英,和香港最底層的勞動者交換生活。

在節目開始時,香港毋庸置疑的豪門之後,身家上百億,哈佛大學碩士的田北辰篤定的對著鏡頭說著:

我始終信奉自由市場,淘汰了很多弱者,但是如果你有鬥志,弱者也可以變成強者。

語氣裡充滿了自信。

田北辰相信自己即使身處弱者的位置,也能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強者。

但事實證明,他太無知了。

原本想靠自己的一身本事和學識活成底層奮鬥者,但田北辰體驗了兩天環衛工高強度的工作之後,他對著鏡頭承認:

“我很奇怪,我這兩天只是考慮吃東西,我完全沒有什麽盼望,我什麽都不想,我努力工作只希望吃一頓好的。”

在實打實的體驗了底層生活之後,田北辰不得不承認

“來來去去都是死胡同!”

他放棄了原本五天的節目安排。同時,他還貢獻了另一個金句:

“這個社會正在嚴厲懲罰讀不成書的人。”

可惜的是,互聯網上不少人把這句話理解成了,這個社會正在嚴厲懲罰不讀書的人。

從“讀不成書”到“不讀書”,一字之差的背後,只是互聯網對於貧窮曲解的一角。

視頻博主 @溫暖的小冷風 曾經採訪過山區小孩,他們說自己不喜歡讀書和上學。但原因是這樣的:

因為學習太累了,早上6點就要到學校去,而去學校的路,要走兩三個小時。

這世界上每個人的命運都是不同的。

有人銜著金湯匙出生,高開高走;

有人低開高走,好風憑借力,衝破圈層;

更多的人,起伏不大,平凡一生。

生來就有無數選擇的人們,無法想象還有人竟然沒得選擇。

對於有些人來說,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他們就已經多付出了千倍百倍的努力。

回到是否要取締電動車這個問題,看起來是個關於車的問題,其實還是關於人的問題。

雖然人們的悲歡並不相通,但世事風霜總會教會我們,並不是竭盡全力就會有回報,並不是過得不好的人就不夠努力。

生而為人,何必相互為難呢?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