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波普大師安迪?沃霍爾受香港實業家肖永豐之邀首次造訪中國,出席香港I Club開幕後,踏上前往北京的旅程。
一開始北京並不在安迪?沃霍爾原有的旅行計劃內。據他的隨行攝影師馬可斯回憶說:“安迪?沃霍爾1982年的中國內地行是一次意外之旅,當時我們是去香港,一位香港富豪為自己新開張的豪華會所訂購了安迪?沃霍爾幾幅肖像畫,邀請我們去參加展覽。對方提出,讓我們去北京旅行,而我們在毫無準備和計劃的情況下接受了這份來自他的禮物。”
安迪·沃霍爾在長城,1982 圖片來源:富藝斯拍賣行
彼時安迪?沃霍爾引領的波普藝術浪潮已經席卷西方世界,但在改革開放初期的中國,沃霍爾只是一名普通遊客。他驚歎於故宮的氣勢磅礴,也喜愛北京清一色的藍布中山裝。在北京的短暫旅途中,沃霍爾在故宮、長城、天壇、碧雲寺、北海公園、頤和園和貝聿銘設計的香山飯店等歷史文化景點按下快門,他將鏡頭對準景點的告示牌,街頭的獅子造型垃圾桶等毫不起眼的細節。沃霍爾眼中的老北京被永久地記錄下來:剃頭匠、小汽車、寺廟、窗戶與窗簾、公園裡的駱駝……這一創作方式延續了沃霍爾過往作品中對原作、挪用和轉變之互動的深入探討。
安迪·沃霍爾八件作品:《街景:樹與車》、《中文標誌》、《自助餐桌子》、《廣告牌》、《街景》、《塔香》、《廣告牌》、《蕭永農》八張銀鹽照片1982年作每幅圖片:20.3×25.4公分(7 7/8×10英寸)圖片來源:富藝斯拍賣行
安迪·沃霍爾六件作品:《寺廟屋頂》、《街景(人與單車)》、《戶外理發師》、《建築物及樹》、《街景(車)》、《蕭永農》六張銀鹽照片1982年作每幅圖片:20.3×25.4公分(7 7/8×10英寸)或相反圖片來源:富藝斯拍賣行
安迪·沃霍爾八件作品:《街景(騎單車的人)》、《中文標示》、《「禁止停車」標示》、《中式雕像》、《寺廟》、《甕》、《餐廳桌子》《男子》八張銀鹽照片1982年作每幅圖片:20.3×25.4公分(7 7/8×10英寸)或相反圖片來源:富藝斯拍賣行
中美關係正常化經歷了漫長的歷程,信息的隔閡在兩國文化間豎起屏障。但藝術無國界,北京為安迪?沃霍爾的創作注入了無限的靈感。這是雙方文化發出的友善信號——相互理解亦能相互認同。即便曾有誤解與敵意,也未嘗不可冰釋。一旦開始交流,便能夠為雙方都注入新的血液。正如他看待原本只為禦敵而存在的長城:“我覺得它不像一面牆,它像一座過山車。”
《愛的藝術:旅人日記》“安迪沃霍爾 中國製造”空間。圖片來源:雲圖原創YT
《愛的藝術:旅人日記》“安迪沃霍爾 中國製造”空間。圖片來源:雲圖原創YT
2019年4月27日雲圖映畫與SKP RENDEZ-VOUS書店,攜手富藝斯拍賣行共同舉辦《安迪·沃霍爾——中國旅行日誌》沙龍講座。邀請富藝斯中國區域總監張文嘉,策展人巢佳幸及特邀嘉賓Harvey Dzodin與雲圖首席內容官邢冠寧一起,回望安迪?沃霍爾一行人遠赴北京的大量攝影和紀錄片資料,感受破冰之初中美文化的碰撞。
安迪·沃霍爾——中國旅行日誌主題沙龍
2019年4月27日
15:00-16:30
地址:北京SKP 四樓 RENDEZ-VOUS書店
主辦方:雲圖映畫、富藝斯拍賣行、SKP RENDEZ-VOUS書店
活動報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