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建海珠濕地之舟,樹中國濕地保護典型

(張曉霞)習近平總書記在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再次到廣東視察時強調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環境改善,提出深化改革開放、推動高品質發展、提高發展平衡性和協調性、加強黨的長官和黨的建設等方面的工作要求。海珠濕地建成開放6年來,從飽受侵蝕、瀕臨“消失”的萬畝果園到“具有全國引領示範意義的”國家濕地公園,再到“打造全國最好、全球標杆性城央濕地”,一直秉持“原生態、微改造、少乾預”的原則,積極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指示精神,將一個個方案變成現實,著力保護修複這一塊中國一線城市中央寶貴的生態資源。2017年海珠濕地獲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成為廣東省生態地標,形成具有海珠特色的國家重點濕地公園建設技術體系和模式。

一、先行先試,開辟生態建設改革新路

一是爭取全國首例“隻征不轉”政策。海珠濕地是歷屆市、區兩級黨委政府不斷探索創新、敢為人先的結果。在早期經歷了村社租地和政府租地保護果園基礎上,爭取到全國首例“隻征不轉”政策,最終一次性征地11044畝保護果園,“隻征不轉”的創舉,既永久保護萬畝果園,又為促進經濟發展、提升城市品質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是首創全國專章保護。主動參與濕地保護的立法工作,推動《廣州市濕地保護規定》於2018年1月正式頒布,首創全國專章保護形式,列出對海珠濕地實施永久保護的10條條款。同時,將海珠濕地劃入我區生態控制線,避免再被城市建設“蠶食”。

三是成立國家濕地公園創先聯盟。2017年,海珠濕地攜手杭州西溪、黑龍江富錦等9家具有區域影響力的國家濕地公園,共同發起成立了中國國家濕地公園創先聯盟,當選首屆輪值主席部門和秘書處常設機構,樹立了濕地公園的典範,為我國800多家區域不同、類型多樣、特色各異、發展水準參差不齊的國家濕地公園提供了豐富的可資借鑒的經驗、案例。通過提出“濕地+,更精彩”的口號,探索踐行“濕地+”理念,以“濕地+教育、濕地+文化、濕地+旅遊、濕地+健康”等創新工作方式,把濕地保護建設成果深度融合於經濟社會發展之中。

二、抓“大保護”,推動環境高品質發展

一是重建水網生態,再現嶺南水鄉景象。通過“食藻蟲”水生態修複等工程,初步實現水安全、水治理和水景觀相促進。濕地內水質通過管養基本提升到III類,部分指標達到II類水質標準,濕地內39條河湧與珠江相通,恢復珠江自然潮汐動力,使區域水環境品質持續改善,有效淨化珠江水質。海珠濕地可收納約313萬立方米雨水,有效緩解轄區東南部內澇現象,切實發揮“海綿城市”功能。

二是修複生態系統,重現果基農業智慧。堅持“原生態、微改造、少乾預”的原則,對原有退化、受汙染的果林進行清淤整改,啟動建設果基農業示範基地。用專業、科學的管養,讓百年老樹重新掛果,生物多樣性得到大大增加,果樹樹種從原來10余種增加到200多個品種。

三是設定生態浮床,營造鳥類棲息地。在海珠濕地水域較深區域設定生態浮床,建立物種共生關係,使浮床與島嶼渾然一體,營造鳥類覓食、棲息、繁育環境,鳥類從72種增加到177種。這種鳥類生境營造技術為國內深水型濕地恢復提供了新方案,被國家生態專家譽為“生命之舟”。

三、精準施策,提高濕地發展平衡性和協調性

一是借鑒農耕生態智慧,恢復垛基果林濕地。注重林相保護,以生態系統整體設計為根本,以嶺南特色濕地建設為平台,以現代生態工程技術為支撐,在保留傳統果基形態的基礎上,打造多功能、典型性垛基果林濕地,以達到淨化水質、維育生物多樣性、淨化空氣等多項生態服務功能。

二是建設小微濕地群,提升生物多樣性。在濕地邊界以及內部路線周邊區域,結合地形恢復包括雨水花園、暴雨花園、生物溝、生物窪地、樹池窪地、下凹式綠地、青蛙塘、蜻蜓塘等水敏性小微濕地,發揮其對雨洪管理、公園地表徑流汙染的淨化功能,保證濕地水體環境品質健康;同時,這些小微濕地又是青蛙、水生昆蟲、甚至小型魚類棲息的小微生境,大大提升濕地生物多樣性。

三是“廢材”循環利用,化腐朽為神奇。用木頭、樹枝、稻草等搭建形態各異的生態塔,形成“昆蟲旅館”,吸引不同動物在不同材質的塔中棲息;廢棄的木材被插入水塘中供鳥類歇腳,或做成人工鳥巢放置於果樹上給鳥兒當孵化點,實用又具有觀賞性;用果樹枝丫做成生態籬笆,水稻秸稈製成花圃柵欄,呈現出渾然天成的美。

四是建設人才林,孕育創新發展機遇。隨著廣深港高鐵全線開通和港珠澳大橋開通兩座“超級工程”相繼通車,大灣區建設進入了全面發展的時期。第十一屆琶洲論壇暨粵港澳大灣區人才創新發展大會,深入探討大灣區各地人才工作發展格局和人才工作合作路徑,海珠濕地作為廣東省首屈一指的濕地公園加強與港澳合作,海珠濕地創新·人才林將按照我區獨創領跑型的人才品牌項目定位,以“全國一流,海珠獨創”的標準進行更新改造,將人才優勢和生態優勢相結合,激活、放大海珠區位優勢、產業優勢、資源優勢,推動海珠新一輪創新發展。

五是注重文化延續,讓人們記住鄉愁。海珠濕地每天河湧潮起潮落,河岸灘塗濕地水鳥覓食,交織的潮道、茂密的果林、古老的石橋和眾多具有嶺南水鄉特色的名勝古跡,構成了美麗富饒的珠江三角洲水鄉特色風情畫,形成了一個獨特的自然+人文果基農業文化體系。打造文化主題功能館,舉辦水果文化節,開展龍船、粵劇、廣繡、嶺南書畫、非遺工藝品市集等豐富多彩的嶺南民俗文化活動,引入非遺沙河粉餐飲配套,推廣傳承嶺南傳統民俗文化,初步建成了獨具嶺南韻味的文化名園。

四、不忘初心,堅定不移跟隨黨的長官

一是結對共建,開展主題黨日活動。國家林草局濕地辦黨支部與海珠濕地黨支部開展三次主題黨日活動,在海珠濕地設立“國家林業局濕地辦黨支部基層實踐基地”,建立溝通聯繫長效機制,把黨建工作帶到了濕地保護修複的第一線,加強了國家濕地管理部門和政策制定者與基層部門之間的深入交流協作,實打實地促進了綠色發展,實現中央與基層黨支部黨建工作共建共贏。

二是加大監督,從嚴從實作風建設。成立事業監察部,設定專職紀檢監察工作人員,建立常態化監督檢查機制,不斷加大日常巡查監督力度。從嚴從實要求幹部職工把八項規定落實到日常工作中,落實到每一個細節,強化責任意識,切實改進工作作風。從禮貌用語、文明舉止、節水節電、辦公秩序、考勤登記做起,清死角、掃盲點,切實做到有紀必執,有違必查。

文章發表於武漢全民義務植樹網本地資訊,http://www.whyiwuzhishu.gov.cn/ 轉載請注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