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隋唐二朝為何鍾愛洛陽?為了吃飽飯嗎,長安難道如此不堪?

隋唐兩朝都城皆是古都長安,可無論是武則天還是楊廣,他們都希望將國都遷往洛陽。為何西安會遭到嫌棄?難道遷往洛陽,僅僅是因為生活條件變好嗎?就讓小編為大家揭秘。

公元604年,隋煬帝頒布了《營東都詔》這個條例的大致意思,希望發動整個大隋朝的力量,將國都遷往洛陽,並且也得以實施。直到唐高宗時期,李治又頒布了份名為《建東都詔》,大概意思也是想將國都遷往洛陽。並且唐朝由此實行了著名的"兩京"制度,和後世的明朝北、南京是有相似之處。直到公元683年,武則天甚至將洛陽改為神都,洛陽雖不是唐朝都城,可經濟、文化交流似乎都有趕超長安的趨勢。

武則天還在洛陽建立了許多富麗堂皇的建築,就是想讓洛陽變得更為恢弘大氣。那麽為何這兩個朝代的皇帝,會這麽嫌棄長安作為都城,其實不光隋煬帝和武則天喜歡洛陽,就連唐太宗李世民對洛陽也是情有獨鍾。首先洛陽比長安有兩個大的優勢,第一洛陽四通八達,交通運輸無論水路還是陸路,都比長安要方便了許多。並且身處中原腹地的洛陽,農業生產上也比長安要豐收了許多。所以在洛陽建立都城的成本,就會比長安要低了不少。第二就是非常深刻的含義,隋、唐都深受關隴集團的掣肘。

自隋唐之後國家已經大一統,從之前關西六鎮影響力已經異塵餘生整個中國,這種情況下遷居洛陽會降低貴族的影響力,無論誰當皇帝國策都能順利的實施下去。身處腹地的洛陽,其內憂外患也少了很多。雖然在唐中宗和唐德宗,唐朝不少帝王因為饑荒跑到洛陽解決基本生活問題,但是這些皇帝想要遷都的根本原因並不是洛陽條件好。小編的看法就是,還是想擺脫老牌貴族集團的束縛,想到了洛陽之後,無論隋朝還是唐朝就能通過地緣優勢,籠絡更多的才子俊傑。但是在長安就會被這些西北貴族把持底層人才的選拔制度。

用人選擇方面就會有太多的局限性,隋唐兩朝的帝王,要提拔官員大部分還是從6大世家,或者是這些門閥中間選出的子弟。往上一數都是連枝同節,遷都洛陽就是希望打消這種地緣劣勢。更直白點就是皇權集中,消除關隴貴族的優勢,皇帝才能真正掌握大權。經濟文化到哪都可以發展,可是手中有兵有錢還是每個王朝立國的根本之所在。

洛陽經過隋煬帝和武則天新興建設,最終還是沒能取代長安。原因還是唐朝中後期,武則天將這些貴族欺壓得十分慘狀,大部分威脅已經被消除。隋煬帝到最後則認為,即使遷都洛陽,但距離關中還是太近,倒不如將大隋都城遷往揚州,也就不了了之。

參考文獻:新舊唐書、資治通鑒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