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變現率持續上升,美團的平台規模效應開始顯現了

深響原創 · 作者 | 蔡寶汪

“儘管2018年第四季度外賣行業競爭的加劇為美團帶來了壓力,但基於不斷增長的餐飲外賣用戶購買頻率帶來的40%銷售增長、更高的到店變現率以及新業務將從較低的基數增長,維持對美團「增持」評級的結果不變。”

這是摩根士丹利的美團研報所表達的核心觀點。3月11日,美團點評(股票代碼:3690.HK,以下簡稱美團)發布了2018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業績報告。

在彭博統計的17位分析師中,有15位給出了「買進」評級,多位外資投行的分析師對美團的業績表示了積極的態度。

「數據詳解」

財務數據上,2018年全年,美團實現營業收入652.3億元,相比較去年同期增長92.3%;第四季度營業收入198億元,同比增長89%。毛利總額由2017年的人民幣122億元同比增加至人民幣151億元。虧損方面,2018年經調整後淨虧損85.2億元,經調整EBITDA為負的47.3億元。

經營數據上,2018年美團總交易金額達到5156.4億元,同比增長44%;變現率方面,公司在2018年變現率繼續提高,上升至12.6%,而2017年同期數據為9.5%;年度交易用戶突破4億,而年度活躍商家增長至580萬,較2017年440萬增長32%。而美團每位交易用戶平均每年交易筆數達到23.8筆,較2017年的18.8筆增加了5筆。

另外,我們還能看到,在餐飲外賣、到店及酒旅兩項主營業務實現盈利的同時,美團也在謹慎投入新業務,試圖縮減虧損。財報數據顯示,美團的盈利能力正在不斷提高,整體變現率由 2017 年的 9.5% 升至 2018 年的 12.6%。

「核心業務盈利性顯現」

細分來看,美團2018全年營收652.3億元,繼續保持接近翻倍增長勢頭,而其核心業務餐飲外賣以及到店及酒旅業務分別實現收入381.4億元和158.4億元,同比增長81.4%及46%。

核心業務上的高速增長也能體現目前公司整體的核心戰略。

去年10月,美團進行了上市後首次公司組織架構調整,將其戰略聚焦在“Food+Platform”上。同時公司以“吃”為核心,組建用戶平台,並成立到店、到家兩大事業群。由此,餐飲外賣業務、到店及酒旅業務形成了美團兩大核心業務板塊。在這次架構調整後,美團更加明晰了在“吃”上的核心優勢和競爭力。

根據DCCI的數據,美團外賣市場份額超過64%,仍保持市場第一。2018年美團餐飲外賣收入達381.4億元,同比增長81.4%;而在毛利率方面,外賣業務自2017年首次轉正後,在18年持續提高,達到13.8%,實現毛利額52.7億元;其交易筆數從2017年的40.9億增至2018年的63.9億,增長56.3%。

自2018年,包括美團外賣在內的眾多外賣平台開始逐步上漲傭金。這主要依賴於,隨著美團外賣規模的持續擴大,規模效應逐漸顯現,在與商家的供需關係中,對定價權的主導性增強。可以看到外賣業務已經逐漸度過了艱難的投入期,開始進入平台為主導的收割期。

而到店及酒旅作為美團最成熟、最賺錢的業務,在2018年實現營收158.4億元,較17年的108.5億元增長46%。其毛利率也達到了歷史最高的89%,毛利總額141億元。其國內酒店夜間量,也由2017年末的2.05億增加至2018年的2.84億,同比增加38.5%。

綜合以上原因,美團的整體變現率得以持續上升,從上一年的9.5%,上升至2018年的12.6%。

至於美團的新業務,在2018年實現營收112.4億元,同比上升450%。

美團的新業務主要是包含摩拜單車、計程車、以及快驢為代表的To B商家服務業務。18年,美團大舉進入出行市場,不僅推出了美團計程車,在上海和南京與滴滴正面接觸,還收購了摩拜單車。根據本季度財報披露, 2018年,美團因收購摩拜帶來虧損45.5億元。

相比較過去,美團對於新業務多點嘗試、內部驗證、小步快跑的策略,在18年算得上是激進的一年。而摩拜、網約車等“燒錢”的業務,也在很大程度上拖累了美團18年的整體業績。如果剔除摩拜單車的影響,美團經調整的淨虧損將下降到40億以內。對於2019年,美團也表示“將會在新業務投入上更加審慎。”

而整體來看,美團主體業務的盈利性已經開始顯現,“高頻”帶動“低頻”,餐飲外賣帶動到店及酒旅的戰略通過了驗證階段。

本文系「深響」原創,請勿以任何形式抄襲、搬運、洗稿

申請轉載請直接在本文後直接留言(不要加微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