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瞄準千億美元級抗體藥市場,中歐創新藥合作提速

從“仿製為主”到“創新為重”,近年來中國醫藥創新進入黃金時代,成為大健康板塊最亮眼的賽道。

根據德勤生物醫藥行業報告,醫藥及生物科技企業IPO持續增長。以美股、A股及港股市場口徑計,2018年全球醫藥及生物科技行業通過IPO的企業共計74家,募集資金總額達115億美元,兩項數據均創十年來新高,2019年開年以來勢頭未減。

資本熱捧背後,迅猛增長的抗體藥物市場成為各方布局的主要賽道。根據FDA批準上市抗體藥物銷售額統計,2017年全球抗體藥物市場規模首次突破千億美元,2018年該數字達到1232億美元。

整個生物醫藥行業都在經歷前所未有的變革。以默克、拜耳、羅氏為代表的跨國藥企,面臨全球原研藥物專利相繼過期的現狀,而國內企業在經歷了兩票製、一致性評價、帶量採購等多次醫療領域重磅改革後,也面臨整合之痛,創新布局,成為最迫切的需求。

事實上,資本推動、人才回流,加之仿製藥一致性評價、上市許可人制度試點、優先審評制度的建立等一系列重磅政策,對於本土藥企而言,創新藥研發的障礙正被逐步肅清。

“重大新藥創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技術副總師、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凱先就曾在公開場合表示,儘管國產創新藥發展迅猛,但與發達國家先進水準相比,我國目前絕大部分創新藥物還是在國外已發現的作用機制、作用靶點基礎上研發出來的。源頭創新,仍值得被期待。

“過去本土成熟藥企更多購買海外資產,收購引進優質品種,或者購買大中華區商業化的權益,現在越來越關注於源頭創新,注重自主研發,在轉型過程中更願意合作,向原有的研發隊伍中注入新鮮血液,或者引入合作夥伴,來共同高效地進行創新。”和鉑醫藥創始人、董事長兼CEO王勁松告訴第一財經。

和鉑醫藥是一家專注於腫瘤免疫創新藥研發的生物醫藥公司,2016年底,公司通過收購擁有了源自歐洲的抗體開發“芯片技術”——全人源轉基因鼠抗體研發技術。“這一技術還在歐洲時,就已經與輝瑞、禮來等全球知名藥企展開合作,在全球,該技術集中於美國和歐洲的幾家公司,現在我們將這一技術引進中國,希望可以提速國內抗體藥物開發的行業進展。”王勁松表示,目前他們正利用這一抗體開發的芯片技術進行自主研發,並與國內外大型藥企展開創新藥項目研發的合作。

本土藥企選擇合作創新,一個重要的原因來自於生物新藥開發的巨大時間成本及挑戰。根據德勤研究,大型生物醫藥公司新藥研發回報率水準已至9年新低,僅為1.9%。研發回報率的下降,催生了大型醫藥企業與研髮型生物科技公司之間顯著的分工,越來越多的研發工作由生物科技公司完成。

在君聯資本董事總經理王俊峰看來,醫療投資的黃金十年才剛剛開始,政策方面,國家鼓勵創新提高了轉入門檻,監管加速和國際接軌,從而實現了優勝劣汰,“中國神藥”退出市場,給真正的創新藥騰出了空間,產業進入發展快車道,同時,中國生物藥的發展將由一撥擁有國際視野的海歸團隊所引領。

將產品線與國際接軌,合作全球化成為企業轉型另一趨勢,在新的全球貿易格局下,作為全球生物醫藥產業的集中區域,歐洲與中國之間的創新藥合作日漸頻繁。

近日荷蘭鹿特丹市長Ahmed Aboutaleb率代表團來上海走訪一些醫藥公司。Ahmed Aboutaleb告訴第一財經,以往鹿特丹和上海在航運、工程等方面達成了不少合作,如今希望進一步拓展到醫療保健和生命科學領域,發展更多從鹿特丹走向全球的生物醫藥公司。

荷蘭是世界上生命科學和健康產業最集中的地方之一,在癌症研究、心血管疾病、預防醫學、成像和保健系統等領域研發領先。去年超過三家荷蘭生物技術企業被生物醫藥巨頭收購,包括美國安進(Amgen)以16億美元收購Denzima Pharma;百時美施貴寶( Bristol-Myers Squibb)與UniQure以超過10億美元合作開發針對心血管疾病基因療法等。2019年3月,歐洲藥品管理局從英國倫敦遷址到荷蘭阿姆斯特丹,更加促進了荷蘭地區生物製藥企業及服務的進一步發展。

荷蘭皇家藝術和科學學院院士Frank Grosveld博士告訴第一財經:“荷蘭具備富有吸引力的生物製藥環境,企業和學術機構以及政府之間有著良性的合作機制,我們很早就意識到在國內發展是遠遠不夠的,要尋求國際合作,中國的資本和市場與荷蘭的創新技術有很強的互補性,可以加速創新藥的研發效率。”

在當下中國創新藥產業鏈還未成熟,面臨一個熱門靶點眾家公司角逐的同質化競爭現狀,新靶點、新分子挑戰巨大,仍需要長久的資金和研發投入。而在走向全球化的過程中,如何做好跨國研發項目的管理,探索全新的商業模式,保證創新藥的研發速度和成藥可行性仍是關鍵。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