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成為大灣區青年攏共分幾步?他們給出答案

中新網中山4月17日電 題:成為大灣區青年攏共分幾步?他們的親身經歷給出了參考答案

中新網記者 中新社粵港澳大灣區報導組

要想成為粵港澳大灣區青年,攏共分幾步?

買張高鐵車票,收好行李(記得帶雨具),駛入廣東9市及港澳特區,並在這裡工作、生活,或許你就邁過了成為其中一員的門檻。

2021年,中國第一季度GDP增速來到18.3%。作為中國經濟發展的發動機之一,粵港澳大灣區吸引著越來越多風華正茂的青年有志者加入。

這裡有幾位正在大灣區打拚事業的年輕人,他們的親身經歷或許能給想加入其間的你一些參考。

“內地+香港”模式,創業載體再升級

“90後”香港青年郭瑋強離開香港到深圳創業3年多,他和團隊打造的前海隨身寶(深圳)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了帶有雙電源供電系統的行李箱。在郭瑋強眼中,研發和商業拓展方面采取“內地+香港”合作的模式,能夠快速實現將研發成果落地的創業夢。

圖為“90後”香港青年郭瑋強。 陳驥旻 攝

“香港擁有雄厚的高校研發實力,深圳則擁有豐富經驗的工程師。香港科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有技術研發等課程,我們會把這些研究成果帶到深圳,與這邊的工程師合作推進開發落地。”郭瑋強說。

在深圳創業6年的香港青年陳升,經歷了從成立跨境電商供應鏈平台到探索企業孵化器行業的過程。他和團隊扮演著深港兩地“解讀者”的角色,協助香港創業團隊入駐深圳。目前,陳升及團隊服務過的香港創業團隊超過250個。

圖為在深圳創業6年的香港青年陳升。 朱族英 攝

在深圳福田保稅區的深港國際科技園內,陳升和團隊打造的“UNI香港青年創業空間”為在深創業的香港團隊提供工作和生活場所。他說:“我們現在也在做創業基地、深港兩地的交流活動計劃。我們把原先的創業載體進一步深化升級,讓更多的內地企業跟香港企業在平台上互相了解,撮合深港兩地更多的團隊合作。”

澳門青年“跨海生活”,眼光放得更長遠

張思遠住澳門、在珠海橫琴粵澳合作青年創業谷上班,每天通勤兩地,路程一個小時、費用單程3元(澳門元)。上午8時從家出發,乘公交抵達橫琴口岸,出關後步行即可抵達其實習的內地律師事務所;傍晚下班返程,最晚七點即可到家——這是張思遠在大灣區內“雙城”生活的日常。

圖為澳門青年、實習律師張思遠。 王駿 攝

大學畢業後考過有“天下第一考”之稱的內地司法考試,張思遠選擇位於橫琴的中銀-力圖-方氏(橫琴)聯營律師事務所實習。他說,橫琴給年輕人提供了非常好的創業條件和政策,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給澳門青年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和機遇。現在大灣區蓬勃發展,有巨大的潛力,年輕人比較適合來這裡。

宋焱目前就職於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擔任微電子研發中心技術主管。到橫琴約半年時間,宋博士深感生活、工作的極大便利。“在橫琴做科學家是幸福的。”在這樣完善和優越的科研環境之下,宋博士給自己設定了兩個“小”目標:短期,完成從學術研究到產業研究的轉變,與企業完成商業研發項目,積累產業經驗;長期,計劃自主提出芯片系統和架構的研發、設計方案。

圖為澳門青年、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微電子研發中心技術主管宋焱。 王駿 攝

宋焱認為,從“跟著別人走”到“掌握主動權”,才能做出更有價值的芯片成果。

香港所學、內地為用,個人創業與國家發展高度結合

4月15日是雲洲智能成立11周年紀念日,這家年輕的科技企業是中國目前唯一實現批量生產和國內外廣泛銷售的無人船艇供應商。來自內地的公司創始人張雲飛、成亮在香港科技大學讀書時是室友,11年前,經一番考察後,2人投身創業。

圖為珠海雲洲智能聯合創始人張雲飛。 王駿 攝

“2010年,我和幾個創業夥伴開始無人船艇研發。”張雲飛說。無人遊艇技術研發重在反覆測試,對海域條件、人才、資金等要求較高。在綜合考察多個地區後,他們最終選擇了珠海。“去年4月,我們搬入香山海洋科技港,研發測試效率提升了5倍以上。”

由珠海雲洲智能打造的“海豚1號”水面救生機器人在2020年6月成功救起一名落水遊客。該機器人是一款遠程遙控操作的智能化救援設備,自重13公斤、航速達4米/秒,同時拖拽3個成年人毫無壓力,操作全過程救援人員無須下水。隨著在智慧城市水域管理中發揮更大作用,無人船艇能為大灣區建設貢獻更多能量。

圖為珠海雲洲智能聯合創始人成亮。 王駿 攝

張雲飛談到,對於海洋技術企業來說,粵港澳大灣區具有獨一無二、得天獨厚的海洋自然稟賦,擁有國際化的科研基礎和人才,發展中堅力量十足。成亮則表示,非常幸運在創業路上恰逢粵港澳大灣區政策的頒布,個人創業與國家發展相結合,“我們很有成就感”。(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