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凝聚團結共識 促進人類進步——中國共產黨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時代意義

新華社北京7月4日電 特稿:凝聚團結共識 促進人類進步——中國共產黨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時代意義


中國共產黨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複興的黨,也是為人類謀進步、為世界謀大同的黨。


“國際社會日益成為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習近平總書記立足中國,胸懷世界,深刻思考“建設一個什麽樣的世界、如何建設這個世界”等重大課題,洞察人類前途命運,把握時代發展大勢,指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世界各國人民前途所在”。新時代的中國共產黨人同各方力量攜手前行,為解決人類重大問題,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持續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


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順應歷史發展趨勢,機甲狂潮出澎湃的思想偉力,凝聚起世界人民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的共同期盼,成為引領時代潮流和人類前進方向的鮮明旗幟。


以思想為旗幟,匯聚應對挑戰力量


5月19日,在全場長時間的熱烈掌聲中,習近平總書記同中亞五國元首共同簽署《中國-中亞峰會西安宣言》。“構建更加緊密的中國-中亞命運共同體”作為峰會最重要的政治成果寫入宣言文件,中國同中亞五國實現雙邊層面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全覆蓋,再次彰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強大影響力、生命力、感召力。吉爾吉斯斯坦政治學者巴克特·巴克塔耶夫說,這一理念為中亞各國“構築一條通往和平與繁榮的大道”。


放眼世界,地緣衝突、恐怖主義、氣候變化等挑戰層出不窮;全球經濟長期低增長的風險依然存在;一些國家強推“脫鉤斷鏈”,擾亂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更有甚者,一些國家固守冷戰思維,鼓吹集團對抗,肆意衝撞戰後國際秩序……面對加速演進的百年變局,人們期盼更多、更強大的確定性力量。


這是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外景。


從2013年在俄羅斯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的演講中“開篇破題”,到2015年在第七十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立柱架梁”,從2017年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系統闡釋“五個世界”願景,再到2020年倡導共同建設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2021年呼籲構建全球發展命運共同體、2022年提出共建人類安全共同體……習近平總書記始終著眼世界之問、歷史之問、時代之問,不斷豐富和拓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內涵外延,為人類攜手應對重大危機和全球性挑戰提供中國方案,匯聚共識與合力。


埃及共產黨總書記薩拉赫·阿德利認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是“中國共產黨基於同西方截然不同的堅實政治、文化基礎上所構建的全球願景”。英國48家集團俱樂部副主席基思·貝內特說:“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倡導共贏、團結,深刻契合當前局勢下人們的迫切需求。中國不僅持續完善理論架構,更有落實的詳細規劃。”


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寫入黨的十九大、二十大報告,載入黨章和《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推動寫入憲法,陸續提出並踐行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習近平總書記引領中國共產黨矢志不渝地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


連續六年寫入聯大決議,載入上合、金磚等多邊機制文件,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國際社會贏得廣泛認同。中老、中巴、中柬、中泰、中印尼、中哈、中烏、中土、中吉、中塔等雙邊命運共同體落地生根,亞太、中國-東盟、中國-中亞、上合組織、中非、中阿、中拉、中國-太平洋島國等命運共同體建設步伐穩健,網絡空間、核安全、海洋等命運共同體倡議得到各國積極響應,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地球生命共同體等一系列重大主張獲得廣泛支持,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加入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合唱中。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新的實踐成果不斷湧現,令人振奮。今年以來,從陸續發布《全球安全倡議概念文件》《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關於阿富汗問題的中國立場》等文件,到成功斡旋沙特和伊朗實現“北京握手”、積極推動中東迎來“和解潮”,中國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長遠目標,積極踐行全球安全倡議,積極探索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共贏而非零和的新型安全之路,為政治解決熱點問題貢獻智慧和力量。


兩次舉辦“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深化拓展“金磚+”模式,不斷完善中阿、中非、中拉、中國-中東歐國家、中國-中亞國家等合作機制……中國堅定支持廣大發展中國家,努力增強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全球事務中的代表性和發言權,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莫三鼻克前總統若阿金·希薩諾說,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凝聚世界人民求團結、謀發展的意願,“展現中國共產黨開放與合作的胸懷”。伊拉克大學新聞學教授穆罕默德·朱布裡說,“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追求團結合作、互利共贏和可持續發展”,切中國際社會所需。


以人民為中心,共享繁榮發展機遇


今年是中方工作人員張超奮鬥在印度尼西亞雅萬高鐵項目建設一線的第9個年頭。印尼同事曾好奇地詢問他胸前徽章上“為人民服務”的意義。有著25年黨齡的張超說,“就是做讓人民感到幸福和美好的工作”,“比如建設雅萬高鐵就是為了方便人們出行”。


2013年春季,習近平總書記在俄羅斯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演講時指出,各國和各國人民應該共同享受發展成果。每個國家在謀求自身發展的同時,要積極促進其他各國共同發展。這一年的金秋,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共建“一帶一路”重大倡議,以寬廣胸襟、廣闊視角打造開放合作平台,推進全球互聯互通。


這是希臘比雷埃夫斯港集裝箱3號碼頭。作為“一帶一路”倡議的典範項目,比雷埃夫斯港已成為地中海地區領先的集裝箱大港之一、歐亞雙向陸海聯運通道新樞紐。


十年耕耘,“一帶一路”已成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實踐平台。在埃塞俄比亞援建第一座現代化的全非疾控中心,在尼日利亞修建西非第一大深水港,在烏茲別克貫通中亞第一長隧道,在馬爾地夫架設該國第一座跨海大橋……十年來,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吸引世界上超過四分之三的國家和32個國際組織參與,顯著提升全球互聯互通和貿易水準,拉動近兆美元投資規模,為沿線國家創造42萬個工作崗位,讓近4000萬人擺脫貧困,增進不同地區人文交流,成為造福各國、惠及世界的“幸福路”。


“共建‘一帶一路’等重要倡議,源自中國對21世紀人類文明發展現狀和規律的深刻理解,各國應相互幫助、共建家園。”白俄羅斯前副總理阿納托利·托濟克說。


習近平總書記說:“中國人歷來主張‘世界大同,天下一家’。中國人民不僅希望自己過得好,也希望各國人民過得好。”


面對近年來全球發展遭遇的嚴峻挑戰,中國共產黨從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出發,提出和踐行全球發展倡議,有效凝聚了共促發展的國際共識,有力回應了全球性挑戰和廣大發展中國家的發展需求,得到100多個國家和包括聯合國在內的多個國際組織支持。去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主持全球發展高層對話會,提出共創普惠平衡、協調包容、合作共贏、共同繁榮的發展格局,宣布中國落實全球發展倡議32項重要舉措,截至目前已有一半實施完成或取得早期成果,得到各方高度評價。


在肯亞內羅畢,中國鐵路專家與學員從一輛蒙內鐵路機車旁走過。中國鐵路專家隊伍著力於人才在地培養。


“我們要傾聽人民心聲,順應時代潮流,推動各國加強協調和合作,把本國人民利益同世界各國人民利益統一起來,朝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方向前行。”踏上新征程的中國共產黨,正在以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為各國提供發展新機遇。


打造進博會、消博會等一系列國家級“展會矩陣”,同至少27個國家和地區簽署自貿協定,統籌推進21個自由貿易試驗區和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推動《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高水準實施,申請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過去十年來,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超過30%,已成為1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夥伴。


不久前剛閉幕的世界經濟論壇第十四屆新領軍者年會(夏季達沃斯論壇)吸引約1500名人士參會,其中半數來自海外,外方人士希望更多了解中國並發展業務。世界經濟論壇主席施瓦布表示,“全世界都從中國發展中受益”。


以文明為火炬,照亮人類前行方向


“在各國前途命運緊密相連的今天,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鑒,在推動人類社會現代化進程、繁榮世界文明百花園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今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上提出全球文明倡議,進一步豐富和拓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踐路徑。


中華文明的包容性決定了中華文化對世界文明兼收並蓄的開放胸懷。全球文明倡議倡導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重視文明傳承和創新、加強國際人文交流合作,是新時代中國為國際社會提供的又一重要公共產品。


化解人類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需要依靠物質的手段攻堅克難,也需要依靠精神的力量誠意正心。從舉辦亞洲文明對話大會、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亞洲文化遺產保護聯盟大會等國際會議,到同多國共同舉辦“文化交流年”、開展經典作品互譯和聯合考古等活動,新時代中國始終是文明交流互鑒的倡導者、踐行者、推動者。墨西哥《千年報》網站文章認為,中國捍衛了文明平等的論點,強調以寬廣胸懷理解不同文明的價值內涵。


“國際茶日”前,首爾中國文化中心在韓國開展“茶韻”系列活動推介中國茶文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是以一種制度代替另一種制度,不是以一種文明代替另一種文明,而是不同社會制度、不同意識形態、不同歷史文化、不同發展水準的國家在國際事務中利益共生、權利共享、責任共擔,形成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約數。”


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倡導秉持平等和尊重,摒棄傲慢和偏見,搭建更多跨越文明隔閡的橋梁,促進各國人民相知相親,共同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經濟與環境協同共進、世界各國共同發展的地球家園。埃及前總理埃薩姆·謝拉夫說,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是“人類文明向前發展的必然選擇”。美國中美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蘇拉布·古普塔認為,中國不將自己的價值觀強加於人,而是倡導包容互鑒、共同前進,對世界和平與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命運與共行大道,胸懷天下向未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深刻詮釋了和平與發展的真諦,反映了各國人民的共同心聲,散發出超越時空的思想魅力,必將凝聚越來越多共識,推動人類社會邁向光明前程。(新華社記者:陳杉、張遠、劉品然;參與記者:余謙梁、姚兵、沈丹琳、劉愷、關建武)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