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尿蛋白與血肌酐,更應該重視哪一個?

臨床上很多腎友經常說:我的血肌酐正常,腎臟應該沒有問題吧。還有一些人,走進門診就要求大夫開化驗單化驗腎功能,但是卻拒絕化驗尿分析,實際上,這是一種誤解,血肌酐正常,有可能腎臟損傷已經很重了,而一旦到了血肌酐升高的時候,通常腎臟已經到了難以逆轉的的階段了。已經有實驗研究證實只有當腎功能下降到正常人的1/3以上時,血肌酐才明顯上升。臨場上也只有在腎功能不全失代償時,血肌酐值才開始升高。

因此,對於很多的早期、中期的腎臟病患者,我們需要重視的應該是尿蛋白的變化與多少,而不是血肌酐的高低,因為尿蛋白才是加重腎臟損害的重要因素。尿蛋白對腎臟的危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蛋白尿的系膜毒性:血清蛋白在腎小球系膜中的蓄積,這些大分子物質在系膜區的聚集可引起系膜細胞損傷、増生,各系膜基質合成增加,從而產生腎小球硬化。腎病模型中,腎小球中有低密度脂蛋白(LDL)和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的載脂蛋白B以及載脂蛋白A沉積,這些聚集最終也可導致腎小球硬化。

2、蛋白尿對近曲小管細胞的毒性作用:發生蛋白尿時,進入腎小管上皮細胞內的蛋白量增加,使溶酶體活性增加,提示蛋白引起溶酶體溢入小管細胞漿,隨後的細胞損傷可刺激炎症和疤痕形成。

3、蛋白尿引起的小管細胞生物學變化:出現蛋白尿的許多腎臟病都存在著細胞過度增生,代表著一種非適應性反應,導致腎功能衰竭。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蛋白質可直接調理小管細胞功能,改變其生長特性及其細胞因子和基質蛋白表型表達,可導致小管基底側釋放炎症因子,誘導纖維化過程。

4、蛋白尿引起小管間質缺氧加重:蛋白尿重吸收大量蛋白質需額外能量,可造成小管細胞缺氧,以致引起小管細胞損傷。

正是由於尿蛋白的這些危害作用,所以,一旦尿分析發現尿檢異常,特別是出現明顯尿蛋白時就要引起足夠的重視,一定休息後多次檢查晨尿,如果尿蛋白陰性,可以定期複查、定期查體即可,如果尿分析發現尿蛋白+-,這個時候就需要進行微量蛋白尿的檢測,尿微量白蛋白升高可見於腎小球輕度病變時,比如糖尿病腎病早期、高血壓腎損害早期階段、重金屬及藥物中毒等腎病的早期發現和診斷,如果尿分析發現尿蛋白+-++++,這時候必須留取24小時尿蛋白定量。健康成人24小時尿中蛋白質一般小於0.15g,上限不超過0.3g,如果24小時尿蛋白持續超過150mg,就是病理性蛋白尿,這時就需要進一步完善相關檢查,尋找疾病原因,包括腎小球、腎小管、泌尿系感染、骨髓瘤、藥物性因素等。

根據尿分析可以大致估算24小時尿蛋白的含量如下: 尿蛋白<0.1g/L:-; 尿蛋白為0.1-0.2g/L:±; 尿蛋白為0.2-1.0g/L:+; 尿蛋白為1.0-2.0g/L:++; 尿蛋白為2.0-4.0g/L:+++; 尿蛋白>4.0g/L: ++++。

早期發現腎病,預防腎病,一定從尿分析入手,尤其注意尿分析中是否有尿蛋白出現。

TAG: |

  • 相關文章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