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助力“一帶一路”!這3所大學這樣做

近年來,中國高校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敞開留學大門,面向基礎設施領域培養大批專門人才,通過開展趨同化融合教育,中外學生同上一堂課,互幫互進,播種友誼之花。

具體有哪些好做法?快隨小助手一起看看新華社報導的這幾個故事吧!

1

北京交通大學:畢業生助力蒙古國鐵路建設

今年28歲的蒙古國小夥子安那爾說著一口流利的漢語,他2008年9月至2012年7月在北京交通大學交通運輸學院交通運輸專業學習,獲得學士學位。

本科畢業後,安那爾回國從事鐵路局基層工作,積累了一定的現場工作經驗。為繼續深造學習,他申請到中國政府獎學金返回母校攻讀碩士研究生。2017年12月獲北京交大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專業碩士學位。

安那爾積極利用在北京交大的所學助力祖國的鐵路發展。他說:“我要努力發揮我的優勢,助力蒙古國的跨境鐵路建設,為中蒙兩國鐵路合作作出貢獻。”

中蒙兩國有鐵路直通聯運,蒙古國鐵路的運營和發展跟中國鐵路密切相關。但由於蒙古國缺少在中國學習鐵路專業的人才和會漢語的鐵路技術人員,與中國鐵路同行交流比較困難,之前雙方一般都用俄語溝通。

安那爾在校期間花了一年多時間編寫出版了《漢蒙—蒙漢鐵路專業詞匯詞典》,詞典包含3000多個鐵路專業單詞和術語的漢蒙—蒙漢翻譯和解釋,為中蒙雙方鐵路工作人員和學生的交流提供了較大的便利。

△ 運行在中蒙鐵路口岸上的列車。(李愛平攝,中新網發)

由於蒙古國鐵路建設剛剛興起,鐵路行業缺少標準和規範,蒙古國交通運輸部委託在部裡實習的安那爾翻譯了原中國鐵道部發布的行業標準《鐵路建設項目預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和設計檔案編制辦法》。這一翻譯版本由蒙古國政府部門批準使用後規範了蒙古國鐵路建設行業的製作可行性研究和設計檔案工作,受到行業人士的讚賞。

安那爾還參與了蒙古國鐵路發展政策與“一帶一路”建設對接研究工作。為此,他專門研究了蒙古國鐵路通道和中歐班列發展等方面的問題,並運用到實踐,取得良好效果。

安那爾目前在蒙古國交通運輸發展部鐵路和海運政策司擔任專家,主要負責中蒙鐵路聯運、蒙古國對中國鐵路合作政策等事務。蒙古國是“一帶一路”沿線的重要國家,而基礎設施建設是“一帶一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基礎設施領域的合作,尤其是鐵路運輸合作成為中蒙兩國長官人關心的主要問題。要落實兩國高層達成的共識,像安那爾這樣負責具體事務的基層官員任務很重。

“今後我打算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漢語優勢繼續發揮好中蒙鐵路合作的橋梁作用,將中國的先進技術和投資資源引入蒙古國,促進祖國的鐵路發展。”安那爾說。

2

河海大學:培養學員幫助老撾打通“電力高速”

河海大學組織實施“‘一帶一路’水利高層次人才計劃”“孟加拉國水利人才培養計劃”,為沿線國家輸送水利水電本土化人才;北京交通大學與中國路橋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合作培養100名肯亞鐵路人才,助力蒙內鐵路建設;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發揮礦產、海洋及太空科學等學科的綜合優勢,成立“絲綢之路學院”……

△ 老撾國家電力公司一行訪問河海大學國際教育學院(河海大學國際教育學院官網發)

“‘水電富國’是老撾的國家經濟發展戰略,據亞行估算,流經老撾的湄公河蘊藏約1.8萬兆瓦的電力,但目前利用率還不到4%,老撾14%的家庭還沒有用上電。”老撾電力公司總經理助理維蘇那拉特說,河海大學培養的學員將幫助老撾打通“電力高速”。

3

江蘇大學:打造農機教育品牌,吸引沿線國家生源

“一帶一路”沿線人口稠密,不少國家仍面臨糧食安全問題。作為國內最早設立農機專業、最早系統開展農機教育的高校,江蘇大學打造農機教育品牌,積極吸引沿線國家生源,留學生規模從2010年的20個國家、150餘人增長到2017年的118個國家、2580人,其中學歷生1852人,數量居江蘇高校首位。

針對留學生個性開朗的特點,江蘇大學開展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為特色的“三自”留學生培養體系,鼓勵留學生成立各類互助組織,鼓勵中外研究生混合編班,相互學習。

△ 江蘇大學2018屆來華留學研究生畢業合影(江蘇大學海外教育學院官網發)

2014級臨床醫學專業留學生麗麗來自津巴布韋,她學習成績優秀,能歌善舞,掌握9種語言,尤其精通漢語,先後兩次獲得來華自費留學生中國政府獎學金。憑借自己的語言優勢,麗麗成為校園“英語角”和“漢語角”的“兼職教師”,既輔導中國學生學習英語,還幫助其他留學生學習漢語,成為跨文化交流的友誼使者。

江蘇大學的實踐是中國高校助力“一帶一路”培養對口人才的縮影。近年來,通過合作培養、精準招生等管道,更多海外學生實現了留學中國的夢想。教育部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在華留學生31.72萬人,已佔在華留學生總數的64.85%。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