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咖啡新物種紛至遝來,星巴克主宰十九年的市場迎來劇變

日前,一封針對星巴克的公開信火了:一家名為瑞幸咖啡的公司,在公開信中直指星巴克跟物業簽訂排他性條款和對供應鏈夥伴施壓等行為涉嫌違反《反壟斷法》,其將向國家反壟斷行政執法機構投訴並向有關城市人民法院正式提起訴訟。

瑞幸咖啡所反饋的市場壟斷問題,目前尚沒有結論,星巴克給出了回應:


「我們無意參與其他品牌的市場炒作。我們歡迎有序競爭,彼此促進,不斷創新,持續提升品質和服務,為中國消費者創造真正的價值。」

顯而易見,星巴克不會正面迎戰瑞幸咖啡。

作為星巴克的金星級會員(GoldLevel),我看到這則新聞的第一反應是:什麼鬼?我在朋友圈見到過luckin coffee,但或許因為我身處廣州,還從來沒在線下見到過它們的店,怎麼它一下就成了星巴克的挑戰者?連鎖咖啡廳星巴克外還有上島、Costa、太平洋、ZooCoffee和漫咖啡等等玩家,怎麼也輪不到瑞幸咖啡,難不成又是一個碰瓷行銷?查了下資料我才恍然大悟:中國咖啡市場正在生變,單挑星巴克的瑞幸只是新銳玩家之一。

中國咖啡市場迎來劇變

說到咖啡,我們應該會首先想到星巴克,雖然它不是最先進入中國的咖啡品牌,不過在世界範圍內卻是咖啡文化的代名詞,它在很多維度都已成為事實上的行業標準,比如咖啡豆、咖啡製作、員工培訓上。特別是它提出的「第三太空」理念在城市很是風靡,成為人們聚會談事的重要場所。

數據會說話。在過去30年星巴克保持了41% 的年複合增長,它在全球連鎖咖啡市場中,份額超過了40%(Euromonitor, 2016),而中國市場正在成為星巴克最重要的增量。自1999年開出第一家中國門市後,截止2017年星巴克在中國已擁有2936家門市,2020年這個數字會達到5000家,中國新店的單店平均收入達67萬美元,利潤率達到35%,單店投資回報率為73%。2017年中國咖啡市場份額排名方面,前三名分布為Starbucks、UBC coffee(上島)、Mccafé(麥當勞),市場佔比分布為51%、12.8%以及6.2%,此後還有Costa、太平洋等等玩家。

星巴克優勢明顯,互聯網行業常見的「七二一」格局形成:一個老大佔據大多數市場,老二(或者和老三一起)分走小半市場,剩下的玩家拿走長尾市場。說到底,星巴克就是咖啡市場的寡頭了,不過星巴克因為價格較高、擁抱互聯網較慢(如不支持外送),給了新玩家可乘之機,它們憑藉著更高的性價比,對外賣更好的兼容和對互聯網行銷的擅長,快速崛起。

瑞幸咖啡創始人錢治亞是神州優車前董事、副總經理,說到神州優車就會想到其BeatsU(針對Uber)的「碰瓷行銷」。瑞幸咖啡是不是碰瓷不是本文要討論的話題,了解了下,這家公司發展勢頭甚猛,半年時間左右瑞幸咖啡的門市達到了525家,超過了Costa11年來在中國開店的總和,而且都是直營店模式,一共分為三種:旗艦店(ELITE),悠享店(RELAX)、快取店(PICKUP),均與順豐合作支持外送服務,採取跟盒馬鮮生如出一轍的新零售模式,店倉配三位一體。

2014成立的連咖啡已耕耘4年,它由連續創業者王江(綽號連長,班機管家創始人)創辦,最初做星巴克、Costa代購起家,積累了大量的咖啡用戶、建立了完善的物流能力後,在2015年8月轉型自有品牌咖啡,逐步不再提供第三方咖啡外賣。連咖啡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實體咖啡店」,而是配送站點,全部依託外賣管道,除了旗艦產品「防彈咖啡」外還有雪昔、椰子水等產品線,據報導,連咖啡去年一共推出了30多款產品,到了今年,連咖啡的迭代能力顯然更強,已先後推出精品咖啡、冷萃,甚至雞尾酒系列產品。

與瑞幸咖啡目前資金主要來自於創始人資金和神州優車董事長兼CEO陸正耀的天使投資不同,連咖啡一直在資本支持下壯大,先拿到了主持人戴軍的天使投資,以及鐘鼎創投、星創投(李靜、那英、梁靜、蔣雯麗等聯合創立)的A輪投資;2016年4月宣布完成B輪融資5000萬元人民幣,由華策影視領投;2018年3月完成1.58億元B+輪融資,由啟明創投領投,高榕資本跟投。2017年底連咖啡在北上廣深的站點拓展至100多家並已全面實現盈利,雙十二期間單日峰值接近40 萬杯。

連咖啡和瑞幸咖啡外,更多新興咖啡品牌正在陸續浮出水面,中國咖啡市場格局即將生變。

中國咖啡市場是藍海

數據統計顯示,在美國,人均每年要喝掉400杯咖啡;在日本、韓國,人均每年要喝掉200杯咖啡;而在中國,這個數字是5~6杯。如果隻算國內一線城市,人均每年的咖啡消費數也只有20杯。簡而言之,即便星巴克在中國已有近20年歷史,中國人的咖啡文化,依然不如茶文化或者奶茶文化普及。

不過,如今市場正在生變,Euromonitor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的咖啡廳市場規模達到200億元,10年前這個數字只有11億元,如今仍在高速增長,2018年,咖啡市場突然火起來了,就與中國咖啡市場的高速增長有直接關係,各路新玩家入場,進一步加速了咖啡文化在中國的普及。

1、外賣普及,新零售崛起。

百度外賣和餓了麽合併後被阿里收購,阿里與美團將上演第二次外賣大戰,此時此刻外賣已成為中國用戶的生活方式,3公里內配送和移動支付的普及,給咖啡外賣提供了很好的基礎。同時,阿里巴巴主導的線上線下一體化、外賣到店融合、店倉配三位一體的新零售也在風靡,不只是盒馬鮮生,各種線下零售實體店,包括咖啡店同樣會迎來改變,支付的改變只是開始,這對於咖啡玩家來說是全新機會。

2、中產階級對咖啡需求更甚。

去年底中國的中產階級人數已達到2.04億人,從人口規模和財富數量都位居世界前列,中國也是21世紀以來唯一一個財富年均增速超過 5%的國家,人們有更強的消費能力,帶動了一場前所未有的消費大更新。麥當勞等快餐品牌被收購,咖啡廳卻日益風靡,就是消費更新的一個縮影,跟快餐只能果腹截然相反,咖啡文化意味著品質、休閑、文化、生活、社交,這是消費更新的重要方向。更多人會需要咖啡,需要更好的咖啡——速溶咖啡這樣的處於咖啡鄙視鏈底端的玩家會受到威脅。

3、互聯網族群的獨特消費觀。

互聯網用戶群已不再盲從,而是有自己的消費意識和品牌主張,特別是年輕用戶群,這意味著大量的新品牌誕生機會,在咖啡領域,人們不會只需要一個星巴克,而是需要更多選擇,星巴克也無法滿足用戶的全部所有需求。咖啡新物種只要能抓住這波用戶,滿足他們日益增產的需求,就極有可能脫穎而出,星巴克能做的只是守住市場。當然,換個角度來看,咖啡市場整體處於高速增長階段,星巴克的機會還是很大。

中國咖啡市場正在迎來「二次爆發」,進而給咖啡新物種創造了崛起的機會。

中國咖啡市?場要PK的是什麼?

那麼,接下裡迎來「新物種」的中國咖啡市場主要競爭是什麼?在我看來無非是如下幾點:

1、咖啡廳「第三太空」價值重構有巨大機會。

星巴克定位第三太空,其最大優勢是選址——在你想要找個地方坐一坐或者與人談事時,附近很可能有一家星巴克,特別是商場、社區和辦公大樓附近。不過,咖啡廳的環境還有更多可以作為的地方,比如ZooCoffee,只是在咖啡廳放一些動物公仔,就形成了特色、吸引了用戶。在新零售大潮下,未來咖啡廳會更多融入科技、時尚、藝術等等元素,構建更好的第三太空,說到底,咖啡廳在環境上大有可為,有機會比星巴克做得更好。

2、咖啡「口味」的回歸是新物種的最大挑戰。

星巴克有多年的咖啡製作歷史,同時嚴選了世界上最好的咖啡豆種植基地,有一整套的體系從源頭確保咖啡豆品質,進而在口味上有一定的保障——或許相對於國外的Blue Bottle、% ARABICA,國內的質館而言有差距,不過在日常咖啡中,已經是上佳水準。新銳咖啡品牌如何在保持性價比的前提下,在口味上趕上甚至超過星巴克,是一個挑戰也是一個機會。

3、咖啡品牌的「互聯網思維」越來越重要。

比如對外賣的支持,對移動支付的支持,對互聯網會員模式的支持,都將是咖啡體驗的一環——就像餐廳一樣。此外,在行銷上咖啡品牌要緊跟潮流,在提供咖啡服務的同時滲透文化情感和生活方式,抓住年輕互聯網族群的心,或許與創始人背景有關係,連咖啡在這一點上可以說做得得心應手,「咖啡庫」、「咖啡福袋」和一切圍繞「傳情達意」所出現的咖啡行銷都讓人印象深刻。

4、咖啡市場不等於咖啡廳,更多元的連接咖啡。

咖啡不等於咖啡廳,所以連咖啡不設門市依然可以給其用戶提供多樣化的咖啡服務,膠囊咖啡機、速溶咖啡、咖啡豆、辦公室咖啡等細分市場依然有機會,滿足人們在不同場景下獲取咖啡的需求。

在互聯網流量枯竭後,資本和創業者正在線下尋找各種機會,尚處於藍海的咖啡市場,與新零售、外賣O2O、消費更新息息相關,瑞幸、連咖啡後或許會有更多咖啡新物種面世,中國「香味戰爭」的序幕才剛剛被拉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