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今日雨水:春暖花開日,防疫正當時

漢時風,宋時雨,去病棄疾中華興。雨水時節來了,雨絲編織平安,雨水衝走愁煩,明倫書院祝願大家安康順遂,戰疫必勝!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今年的雨水時間

2020年02月19日 12:56:53

農歷庚子年正月廿六星期三

雨水,

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2個節氣。

此時,氣溫回升、

冰雪融化、降水增多,

故取名為雨水。

“正月中,天一生水。

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

故立春後繼之雨水。

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為雨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東風解凍,散而為雨,

雨水節氣前後,萬物開始萌動,

天氣意義上春天正式到時了。

雨水潤物,春暖花開

春雨貴如油,潤物細無聲

春雨至,萬物生

雨水潤澤萬物

此時大地回暖

天地間一派開春天氣

天街小雨潤如酥

草色遙看近卻無

小樓一夜聽春雨

深巷明朝賣杏花

萬草千花一餉開

春耕閑田有人來

大地氤氳天生水

雨媚風嬌爭枝舞

春天就這樣,

在一夜微風細雨中,慢慢走來。

我們迎接那溫暖的晨曦,

一場東風更吹來了,

新的、充滿生機的甘霖。

雨水節氣,萬物萌動

雨水也是一個能夠轉移人心的節氣:雨水前,氣象相對來說比較寒冷;雨水後,人們明顯感到春回大地,春暖花開和春滿人間,沁人的氣息激勵著身心。

雪花紛飛、冷氣浸骨的氣象漸漸消失,而春風拂面,冰雪融化,濕潤的空氣、溫和的陽光和瀟瀟細雨的日子正向我們走來。雨水節氣,春花、春雨匯聚,是春和日麗的時候,是春耕的日子。

雨水節氣的物候是,一候獺祭魚,二候鴻雁來,三候草木萌動。此節氣,水獺開始捕魚了,將魚擺在岸邊如同先祭後食的樣子;五天過後,大雁開始從南方飛回北方;再過五天,在“潤物細無聲”的春雨中,草木隨地中陽氣的上騰而開始抽出嫩芽。

從此,大地漸漸開始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在古人眼裡,如果水獺不擺放魚兒,國內將多發盜賊;如果鴻雁不向北飛來,表示遠方之人有不臣服之心;如果草木不萌芽生長,意味著瓜果蔬菜不會成熟。

雨水祈福,民間習俗

拉保保

雨水這天在民間有一項特具風趣的活動叫“拉保保”。(保保則是乾爹)

以前人們都有一個為自己兒女求神問卦的習慣,看看自己兒女命相如何,需不需要找個乾爹。而找乾爹的目的,則是為了讓兒子或女兒順利,健康的成長。

這可能也與以前的醫療條件有關,因為醫療條件不好,好多孩子生病根本無法醫治。所以需要借助乾爹的福氣將孩子帶大,於是便有了雨水節拉保保的活動。此舉一年複一年,久而成為一方之俗。

罐罐肉

女婿去給嶽父嶽母送節。送節的禮品則通常是兩把藤椅,上面纏著一丈二尺長的紅帶,這稱為“接壽”,意思是祝嶽父嶽母長命百歲。送節的另外一個典型禮品就是“罐罐肉”:用沙鍋燉了豬腳和雪山大豆,海帶,再用紅紙,紅繩封了罐口,給嶽父嶽母送去。

這是對辛辛苦苦將女兒養育成人的嶽父嶽母表示感謝和敬意。如果是新婚女婿送節,嶽父嶽母還要回贈雨傘,讓女婿出門奔波,能遮風擋雨,也有祝願女婿人生旅途順利平安的意思。

回娘屋

雨水節回娘屋是流行於川西一帶的另一項風俗。民間到了雨水節,這天通常出嫁的女兒要回家探望父母,要給母親送一段紅綢和燉一罐肉,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

雨水養生,防寒防疫

雨水後,春風送暖,致病的細菌、病毒易隨風傳播,故春季傳染病常易暴發流行感冒。

而預防感冒首先要——防春寒,要“春捂”!

防風寒:春捂重點是腿和腳

雨水時節,時常倒春寒,所以要適當春捂,不要過早脫棉衣,並根據氣候變化添減衣物。這是古人根據春季氣候變化特點而提出的養生原則,以防風寒侵襲,引發疾病。

春捂重點是下半身

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提醒,春時衣著宜“下厚上薄”,就是說,春令時節,下身應多穿一些。中醫養生諺語“寒從腳起,濕從下入”講的也是關於下體腿腳的保暖。

洗 腳

用雙手從大腿根部按摩至足踝,再從足踝按摩回大腿根部,重複10~15次,也可起到腿部保暖的作用。

大家都知道,自打去年入冬以來,我北京的流感就一直很“強悍”,所以雨水來了一定要知道:

雨水防流感記住做四件事

雨水節氣期間,氣象變化不定,是全年寒潮過程出現最多的時節之一,氣溫會忽高忽低,易導致感冒,防流感要做好這4件事。

1、勤用流動水洗手

2、“戴口罩”護好口鼻防止病菌進入

3、淡鹽水漱口

4、用稍微熱的水堅持泡腳

除了防止感冒和防春寒,雨水時節有特定的養生部位——“肝和脾”

中醫認為肝主生發,故春季肝氣旺盛,肝木易克脾土,故春季養生不當容易損傷脾髒,從而導致脾胃功能的下降。

在雨水節氣之後,隨著降雨有所增多,寒濕之邪最易困著脾髒。同時濕邪留戀,難以去除,故雨水前後應當著重養護脾髒。春季養脾的重點首先在於調暢肝髒,保持肝氣調和順暢:

“肝!很重要!”“脾!更重要!”

《黃帝內經》說“春主肝”,肝髒在春季活動比較旺盛。如果在春天養好肝,會健康一整年。

所以!雨水一定要按照下面這個獨門絕技去養肝:

搓手心養血保肝法

方法:兩手伸直,手心相對,上下搓,前後揉,然後兩手做“負陰抱陽”的動作——右手包著左手。

早上做完之後,可以在中午11點到13點再進行練習,是春季養生的一個不錯的保健法。

從經絡的角度來說,手掌心有心包經的勞宮穴,是主血的。手心搓熱後就有活血的效果。

養護肝脾,脾也很重要:

“要注意健脾利濕。內以養護脾氣,外以清利濕邪,從而達到養脾的目的。春寒料峭,濕氣一般夾“寒”而來,因此雨水前後必須注意保暖,切勿受涼。同時少食生冷之物,以顧護脾胃陽氣。平時可多吃些諸如鯽魚、胡蘿卜、山藥、小米等食物,以達到健脾的目的。”

除了注意吃和保暖還有竅門傳授給大家:

在雨水至驚蟄期間可於每日上午10時前後及晚上睡前做下列運動,以提高腎、肝、脾髒腑經絡功能。

漱口吞津

每日上午10時前後,用舌體攪拌口腔,產生唾液後慢慢咽下,每日36次。

中醫認為:唾液在體內化生為精氣,為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質,具有強腎益腦作用。

仙人揉腹

用手來回擦搓介於胸和骨盆之間。最佳時間為每日上午10時前後以及晚上睡前。

每次先用右手大約在胃部按順時針方向揉120次,然後下移至肚臍周圍揉120次,再用全手掌揉全腹120次,最後逆向重複一遍。

中醫認為:腹為人體“五髒六腑之宮城,陰陽氣血之發源。”通過揉腹,可以收到調理脾胃,通和氣血,培補神元等功效。

雨水時節,艾灸這個部位事半功倍——陽池穴——讓我們像春天一樣陽氣勃發

春天助陽氣勃發,可以艾灸陽池穴。

陽池穴是三焦經的原穴,是這條經絡的原氣發出之點,灸陽池穴可以補下焦之氣,培本腎元的作用很明顯。只需灸一周即可。

陽池穴:位於手背腕橫紋中點處。每次懸灸二十到三十分鐘就好。

還要記住雨水時節飲食的注意事項

春季養脾的重點首先在於調暢肝髒,保持肝氣調和順暢,在飲食上要保持均衡,食物中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礦物質等要保持相應的比例。

同時還要保持五味不偏,盡量少吃辛辣食品,多吃新鮮蔬菜等。再提醒大家一句:

雨水時節別減少衣物,後果很嚴重

雨水時節,還要預防“倒春寒”。這是因為初春的降雨會引起氣溫的驟然下降,這尤其對老年人和小孩的身體健康威脅較大,特別是溫度驟然下降的時候,老年人的血壓會明顯升高,容易誘發心髒病、心肌梗塞等;

小孩則容易因氣溫的改變而引起呼吸系統疾病,導致感冒和發燒。所以這裡還要再次提醒大家,春季要注意保暖,不要過早減少衣物。

遇雨則吉

對雨水,如前引的詩句,人們幾乎用了最美好的感情來對待,除了一時一地的“愁雨”“苦雨”外,中國人對雨水是珍重的,認為天降雨是上天的賜福,《易經》中多次說到“遇雨則吉”。人間的爭鬥一如烈火遇水則熄,鄉村社會的械鬥再激烈,遇雨也都會散掉,這也是深得水火既濟之義。

中國人還把初降不沾地的雨水稱為“無根水”,一如西方人把生命的源泉稱為“活水”,把神靈賜予的當作永生之水,“人若喝我所賜的水就永遠不渴。我所賜的水,要在他裡頭成為泉源,直湧到永生”。

悠久的農耕文化中產生的天人相印的思想甚至把久旱無雨當作人間有大冤的征兆,在古典中國人看來,人間的罪惡、苦難、冤屈,都下招人怨,上乾天和,會因此造成天象反常。

古代的賢良大臣們一旦遇到久旱之事,一方面會代民祈雨,一方面會為民申冤,這也是政治治理在中國社會被稱為春風、春雨的原因。皇帝、朝廷、地方政府和官吏們的作為,就是民眾頭上的天,它們應該及時下雨,像雨水節氣給農民全年豐收的希望一樣,給社會以生機、希望。

雨水,帶著生長的希望降臨大地

願這一場潤物細無聲的春雨

早些帶來今年真正的春天

願人民平安健康

中華戰疫

必勝!

圖文由【明倫書院】綜合整理自網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