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優雅地教,慢慢地學——追尋屬於自己的“小學數學教學夢”

【題記】

只有當人們有超越事物的界限或局限的同時,他才可以感受到事物的界限和局限。——黑格爾

舒適和幸福從來不曾是我追求的目標。——愛因斯坦

[內容摘要]

30多年來,一直在苦苦追尋屬於自己的“小學數學教學夢”,出於對當今小學數學教育的批判、解構與建構,我覺得教師需要“優雅地教”,學生需要“慢慢地學”。優雅即優美雅致。優雅的教師是沉穩而大氣的,他(她)應該有著熱切的親和力、諳熟的把控力、敏銳的洞察力、精確的評價力。

“優雅地教,慢慢地學”時時激發我這樣做:

從容地教,點滴地學,著眼於“耐煩”;

活動地教,體驗地,著眼於“賦閑”;

發現地教,探究地學,著眼於“留白”;

遊戲地教,玩耍地學,著眼於“懸疑”;

滲透地,歸納地,著眼於“綿延”。

[關鍵詞]優雅地教 慢慢地學 追尋 小學數學 教學夢

曾在網上讀到過一則投訴信,說有一個數學老師竟然在學生沒有做出的填空上連續打了23個“×”,這可是對孩子的嚴重傷害!可以想象到這位老師當時的表現,“都講過了,都訂正過了,怎麽還不會?”恨鐵不成鋼啊,於是就做出愚蠢的事來。

類似這樣“反教育”現象,日常教學中我們可以見到很多。前不久,中央電視台就曾對全國多起因學生學習不認真而被任教老師或同班同學掌摑的事件進行曝光,令人觸目驚心!

從教小學數學3多年的我,對這些近利的教學現象也總是心存不滿,也一直在苦苦追尋屬於自己的課堂教學。偶然的機會,看到法國時尚界泰鬥徳阿里奧夫人寫的《優雅》一書。書中說:“優雅是一種和諧,非常類似於美麗,只不過美麗是上天的恩賜,而優雅是藝術的產物”、“優雅從文化的陶冶中產生,也在文化的陶冶中發展”。我的眼前頓時一亮:小學數學不正需要“優雅教學”嗎?

“優雅”,即優美雅致。而“雅致”是指“美觀而不落俗套”(《現代漢語詞典)。拿教育教學來說,優雅的教師應該是沉穩而大氣的。他(她)有著熱切的親和力、諳熟的把控力、敏銳的洞察力、精準的評價力,講授、點撥、接納、指導、微笑、點頭……一舉手一投足,都給學生極強的感染力和教育力。我認為,這樣的教學才是真正的“優雅教學”!可以說它是對當今小學數學教育批判、解構與建構。

心慢下來,行動才能快起來。為了培養自己“優雅教學”、“慢慢教書”的心性,近年來,我除了潛心研讀數學新課標,用心投入數學課改實踐外,還細細閱讀了多部與“慢”有關的書籍,如張文質先生的《教育是慢的藝術》、黑幼龍全家合著和《慢養》、meiya所著的《慢慢來,一切都來得及》以及美國社會經濟學家伍迪·塔什所著的《慢是美好的》等,並堅持不懈地用自己的教學行動來詮釋:教師需要優雅地教,學生需要“慢慢地學

一、從容地教,點滴地學

講一個自己“從容教學”的故事吧。今年上半年,恰巧再次教二年級數學《認數(千以內)》這一單元,於是我便一如繼往採用了上述故事中的“優雅式”教學方式,同樣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曾經教二年級數學班上一個孩子突然告訴我在100 和200之間有164個整數。為什麽會這樣呢?也許是孩子一定認為隨著數字的增大,數字的排列密度也越高。得想個辦法,讓他們對較大數有更感性的認識有一天,恰巧班上的一個學生帶來一個廢紙卷玩,好長好長的廢紙卷。我對他說,我們一起來玩,好嗎?於是,我們開始量紙條上點號間的距離(間距1厘米左右)。我量了一些點後,在每個點號上方標出數字1、2、3、4、5……。時不時都有學生過來看看後問我:“這是幹什麽的?”我覺得他們實際上想問:“我們也可以這麽做嗎?”,於是我鼓動一些孩子加入。快量到200時,我叫個學生過來看我寫下這個數字,因為這是個很令學生感到驚奇的變動時刻,就像汽車計程儀上的許多個9會一下子轉為0那麽令兒童驚奇不已。當我怕紙卷不夠長時,這時已有同學開始自己做成紙條,並接上去繼續開始遊戲。我們共同把紙卷貼在牆上,讓大家欣賞自己的“作品”。許多學生興致勃勃而又好奇地在紙條附近走來走去,說:“瞧,這兒是300。這兒是500。”一同學興奮地說:“大家快看,這是我寫的,789!”最後,我們終於到達數字1000了!

當我在做這些時,有老師走過來問我:“這樣做,兒童能學到什麽呢?”其實,他們的言外之意是這和考試有什麽關係呢?其實,學生這是一次成功的“數感啟蒙”!它可以讓學生形象地感受大數的奇妙,點點滴滴終將匯成大海!今後,我們還可以利用“紙帶遊戲”來學習乘法、因數、測量、標尺、製圖、比例等多項知識與技能。

從容地教,要求我們要能欣賞課堂的細節,能體驗孩子的甘苦;能利用“期待效應”,努力引導學生展現各自的潛能,做到“求好但不急切”。

從容地教,要求我們要臨事沉著,多動腦筋,在處理學生的問題時從不情緒化,盡量避免因發脾氣而造成“反教育”,做到“動腦而不動惱”。

從容地教,要求我們不因貪功而揠苗助長,也不要把好學生或好成績作為炫耀自己教學水準的資本,做到“積極但不冒進”。

總之,“優雅”體現在“從容教學”上,就是要著眼於“耐煩”。我們始終要對所要求解的各種抱著“耐煩”的態度,並要試著去愛這些問題。然後,懷著努力解決這類問題的強烈意願,在淡定中追尋最佳解決方法……也許你會慢慢地、不知不覺地中就解決了此類問題。

二、活動地教,體驗地

《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學生應當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歷觀察、實驗、猜測、計算、推理、驗證等活動過程。”

其實,這裡列舉的六種數學活動,都是在“體驗學習”!“體驗學習”看似僅獲得直接的知識經驗,實質是整個身心過程的全面激活,是一種真正有效的心智活動。

日常教學的許多情況下,學生之所以學得被動,學得枯燥,多是由於教者誤解了數學本質本性造成的。他們總認為數學是剝離實踐活動之外的一套抽象的符號及運算規則。於是,他們不重視活動教學,覺得這是事倍功半的事,遠不如做幾道習題、做兩張卷子來得實際、來得實惠。

因此,我們必須把“活動教學思想”落實在數學教學的“字裡行間”,努力創設良好的活動情境,開展有效的體驗學習,讓學生考察之、經歷之、感受之,不斷積累“活動經驗”,最終認識之,掌握之。

教過小學一至六年級所有年級,在數學教學中,我總是想方設法,精心設計一些與所學知識相關的數學活動,帶領學生一起開啟一次又一次的“活動之旅”、“體驗之旅”

比如,當低年級學生學習了《認鍾表》之後,我會讓學生畫一畫鍾表,在其中慢慢地體會1到12的擺布,時針分針的轉動與某個時間之間的關係;中年級學生學習《年月日》之後,我會讓學生在設計“我的20××年年歷”,我用事先畫好的12月份格子,讓學生填出一年的所有日期,然後畫上自己喜歡的年歷畫(風景、卡通、人物、我的家庭等),這樣不僅體驗鞏固了所學的知識、都不用再買年歷畫了,於是一家人享受孩子學習成功的喜悅;高年級學習了小數四則運算後,我一定會開展“學開發票”的實踐活動,讓學生體會總價、單價與數量之間的關係,體會中文數目“壹到拾佰仟”之原委;學習多邊形面積後,會讓他們進行《設計花圃》的比賽活動;學習了“利息”後,我一定帶領學生“參觀銀行學存款”,同時對貸款、股票、理財產品也有所涉及……這樣,當孩子長大後,也會常常回憶起那一幕幕“活動場景”,深深地覺得:“有數學的童年是多麽美好!”

總之,“優雅”體現在“活動教學”上,就是要著眼於“賦閑”,“捨得”給學生自由支配的時間和空間(佛語說得好:有舍才有得!),讓學生親身感受,親身經歷,真正實現“操作層”與“符號層”之間的自由轉換。

三、發現地教,探究地學

很欣賞羅丹說的話:“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更讚賞英國教育學家帕梅拉.利伯克所說:“人們偏愛數學是因為它非常有用,然而更重要是,對於我們特別是對於孩子來說其吸引力在於智力或美學上的滿足。”數學需要“發現教學”,需要“探究學習”,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感受到“數學之美”。

2001年國家數學課程改革剛剛起步的那一年,我曾帶領六年級孩子們開始了“生活數學問題探究”的“發現之旅”。其後,又把同學們所寫的多篇數學小論文推薦到《小學生數學報》(江蘇)。很快,良良同學寫的《一盒的粉筆有多少立方分米》成為系列發表中的首篇,時任編輯老師還專門配發了編者按——

近年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改革倡導研究性學習,××小學此處校名系筆者隱去專門成立了課題研究小組,先後發現並研究了不少與數學有關的課題。比如,怎樣存款才合算;紗窗要用多長的尼龍絲;水籠頭滴水一天浪費多少水;磁帶的總長度是多少;一年學習的時間佔百分之幾;一盤蚊香能燃多久;怎樣使用空調更省電;超市打折都合算嗎……你瞧,這些小課題多有意思!

其後,根據此次教學實踐寫成的論文得以發表。我欲罷不能,又在人教網的“人教論壇”中發布主題帖:讓學生做“生活中的數學家”,理念與案例。“一石激起千層浪”,在全國小學數學界引起了一定的反響,至今點擊近10000次,回復90多次,成為“人教論壇”精華貼。

我的“發現教學”的實踐證明:學生在探究學習時,主動性最強,學習效率最高,掌握的知識最牢。讓學生做“生活中的數學家學家”,並不是讓他們去研究高深的數學,而是讓他們對“生活數學”敏感好奇,嘗試用自己的思考方式發現數學問題、提出數學問題,能用所學數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如果能對數學問題“上癮”,堅持不懈,勇於創新,那就更好了。

總之,“優雅”體現在“發現教學”上,就是要著眼於“留白”。正如冰心老人所說:“讓孩子像野草一樣自由生長。”只有給學生自由探究的空間,自由摸索的時間,自由發揮的舞台,自由展示的天地,他們的潛能才能得到最大地開發,個性才能得到最大地張揚,創新意識才能得到最優化地培養。當然,這裡所說的“自由”,並不是放任自流,而是有組織地、有計劃地指導下的“自由”。

四、遊戲地教,玩耍地學

不少人玩過魔術方塊,一定曾被它的“魔力”所吸引。原因就在於它有約3400億億種不同的變化,有很強的開放性、挑戰性和探究性,能夠不斷刺激人們去把玩。反觀我們的現行數學教育,總是輕慢童年的生活狀態,以正統甚至霸權的書本知識來“俘獲”學生,將學生好玩的天性“懸置”起來。因此,在小學數學中,必需有些類似魔術方塊的“東西”,通過教師“遊戲地教”,讓學生“玩耍地學”。比如,在一次數學課堂上,我開始了這樣的“遊戲教學”。這是從一個數學思維挑戰故事開始的——

大花貓一天中抓到了好多隻老鼠。有一天,它在吃老鼠以前,叫老鼠排成固定的一進行報數吃掉第一批報單數的老鼠;剩下的老鼠順序不變又重新報數花貓又吃掉第二批報單數的老鼠……如此循環下去,最後剩下的一隻老鼠不再吃它,而把它和第二天的老鼠放在一起,繼續按照上面的方法去吃

漸漸地,大花貓發現一連好幾天,最後被留下的總是一隻機靈的小白鼠。

大花貓就問小白鼠:你想了什麽辦法,能每天都留下呢?

小白鼠說:“尊敬的大花貓先生,每天排隊前我都先數一數你這一天抓到了多少隻老鼠,然後,我站在一個相應的位置,就可以留下來了……(下略)

故事講完了,我問同學們:“如果你是那隻機靈的小白鼠,你該怎樣確定自己排在幾號位置呢?”

一位同學說:“因為不知道大花貓每天到底抓了多少隻老鼠。我們不妨從較少的隻數開始想起,這樣比較容易些。”這個同學的建議不錯,於是我們一起研究起來。

過了一會兒,一個小男生急切的告訴我:“老師,我知道啦!小白鼠排在第8號位置,就不會被吃掉。”其它同學也通過自己的操作,同意這位小男生的觀點。

那麽更多的隻數時,又會是怎麽樣呢?比如當大花貓抓到的是20隻、30隻老鼠時,聰明的小白鼠又是站在幾號位置呢?因為時間關係,課堂上沒有來得及完成,我讓同學們回家繼續探究、把玩這個有趣的問題。

真沒有想到,第二天早上,班上最不愛做數學作業的小王,竟然第一個上辦公室來找我,興奮地跟我說:“我做出來了!20隻老鼠時,小白鼠排在第16號就不會被吃掉……你看,這是我畫的圖。”接著,更多的同學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與我分享,看到同學們興奮欣喜的笑容,我覺得“遊戲教學”的努力沒有白費。

日常教學中,當學生學習出色時,當學生學得枯燥時,或當學生學有余力時,我總會獎給孩子們一個個好玩的“數學思維遊戲”,激發他們動手動腦,激發他們探索不已,孩子們的學習潛能一次次被激發,就連原來害怕數學的孩子,也覺得“數學真好玩!”。至今,我已經收集整理這樣的“數學思維遊戲”近百個

“優雅”體現以“遊戲教學”上,就是要著眼於“懸疑”。試想,學生對所學的數學感到“疑惑”、“好奇”、“驚訝”、“欲罷不能”、“好玩”甚至“興奮”,我們還用擔心他們學不好數學嗎?

五、滲透地教,歸納地學

小學數學“滲透教學”,是指在教育過程中,在教者有心、學者無意的情況下,教師結合當前學習活動的內容,有意識地的“逐漸進入”的一種教學策略。“滲透教學”一般包括三種:新知學習前的鋪墊滲透,新知學習中進行孕伏滲透,在新知教學後進行拓展滲透。

對於“歸納學習”,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在幼兒期就能進行某些歸納思維活動。相比之下,演繹推理能力開始得較晚。就人類的學習進程而言,似乎更有能力進入歸納學習過程中(即從多種多樣的經驗中識別出普遍性規則或模式),而對從特殊到一般的演繹學習法則相對來說準備較少。

滲透教學與歸納學習,要求我們充分研究整個小學數學課程教材體系,從兒童原有的知識經驗和生活背景出發,居高臨下、科學巧妙地進行教學設計,沉穩淡定、有條不紊地進行過程調控,通過“優美雅致”的智慧教學,最終才能收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例如,《素數和合數》這一知識點,由於教材編排的結構性不夠強,加之某些老師支離破碎、就事論事地教學,學生往往不得要領,難以形成完善的知識結構,於是乎有的學生甚至到了小學畢業也似乎沒有學懂學通。鑒於此,我重新設計出類似“自組織”的教學內容,並大膽進行教學嘗試:

複習“因數”並依次寫出1~20各數的因數(請注意:課本上只是隨意出示了幾個數,而不是全部,這不利於“知識建構”);

仔細觀察1~20各數的因數的特點,將按個數的多少將它們逐一進行歸類,並嘗試給每組取個好聽的名字(滿足學生“探究”與“再創造”的欲望);

引導老師在上述基礎上歸納總結,習得素(質)數和是合數;接著又引導學生對自然數進行再分類,分為1、素數和合數;。

辨析練習:分辨一組數中哪些是素數,哪些是合數;

再次探索,引導學生嘗試製作100以內的素數表。在100個數中,依次劃去2、3、5、7的倍數,但要保留它本身,看看剩下的數是些什麽數?再簡單介紹了“篩法”的由來,引發學生感歎數學的奇妙;

延伸課外。以小組為部門,共同探究製作出200、500或1000以內數的素數表,並給以優秀小組或同學的名字來命名為“××篩法”。

在上述整個教學中,我充分尊重每個孩子獨特的心智水準,引導兒童用適合他們心智特點的方式來理解數學,建構他們自己的學習方式和數學策略,從而使學到的“素數與合數”知識成為真知識、活知識。

總之,“優雅”體現在“滲透教學”上,就是要著眼於“綿延”。優雅是知性的,是需要打磨的,也是需要積澱的。一個優秀的數學老師必須認真研究教材,把握教材體系,在教學中打通各年段知識間的間隙,做到前有孕伏,中有承接,後有發展,在“知識綿延”中巧妙滲透,在“信息組織”中引導歸納,這樣的教學才有利於學生可持續發展。

電影《中國合夥人》中有一句話精彩的台詞:夢想是什麽?夢想就是堅持,就是每天讓你幸福的那樣東西。

是的,優雅地教,慢慢地學,是縈繞我心際的“教學夢”,更是陪伴我生活的“數學路”。我會一直活在這個美麗的“夢”中,更會堅定走在這條數學的“路”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