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專家論壇】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攜帶孕婦妊娠及產後肝功能異常及其管理

我國大多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始於幼齡期,其中,母嬰傳播是我國HBV感染的主要傳播途徑,約佔全部感染的40%。慢性HBV感染的育齡期女性是HBV母嬰傳播的重要傳染源。採用乙型肝炎疫苗聯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進行常規阻斷,總體有效率可達90%~95%,但該方案在HBeAg陽性、高病毒載量的孕婦中,仍有8%~15%的阻斷失敗率。近期國內外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均提出對高HBV載量的慢性HBV攜帶孕婦可於孕中晚期予核苷(酸)類似物[nucleos(t)ide analogues,NAs]抑製HBV複製以提高母嬰阻斷成功率。育齡期慢性HBV攜帶孕婦一般相對年輕;大部分處在免疫耐受期,病毒載量高,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正常,肝組織學無明顯異常或輕度炎症。按照現有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她們不是抗病毒治療的適宜人群。妊娠期NAs乾預的目的是為了降低母嬰阻斷失敗率,使得新生兒受益,並非針對孕婦本人。隨著臨床上應用NAs乾預的孕婦人數增多,常可看到這些慢性HBV攜帶孕婦在妊娠期或產後出現肝功能異常,而相應的指南對其處理意見尚未規範統一,造成臨床管理無序。本文就近期文獻報導綜述如下。

一、慢性HBV攜帶孕婦妊娠期肝功能異常及治療對策

2008年新加坡學者報導在35例未經NAs乾預的慢性HBV感染(包括HBeAg陽性及HBeAg陰性者)孕婦中,妊娠期肝功能異常(ALT > 40 U/L)者佔25.7%(9例)。2017年國內和沁園等也報導,120例未經NAs乾預的慢性HBV感染者,妊娠期肝功能異常(ALT > 40 U/L)率達30%。近期陸續有學者報導孕期採用NAs乾預的孕婦,妊娠期也可出現肝功能異常。2017年國內Liu等報導妊娠24~28周採用替比夫定(telbivudine,LdT)乾預的241例慢性HBV攜帶孕婦,在孕期ALT > 40 U/L者達33.6%(81例)。北京佑安醫院近期的研究提示:320例孕期採用NAs的慢性HBV攜帶孕婦,妊娠期肝功能異常(ALT > 40 U/L )率為13.4%(43例),肝炎發作[ALT≥2倍正常值上限(upper limit of normal,ULN)]者佔多數,其中,ALT在(2~10)×ULN者佔11.3%(36例),ALT≥10×ULN者佔1.3%(4例)。孕早中期尚未NAs乾預時,肝功能異常率為4.7%(15例);孕晚期NAs已乾預但尚未分娩期間肝功能異常率為8.8%(28例)。儘管以上各研究的人群有差異(慢性HBV攜帶或慢性HBV感染,採用或不採用NAs乾預),但均提示妊娠期可出現肝功能異常,肝功能異常率可達13%~34%。且這些研究多排除了脂肪肝、藥物性肝炎、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症等其他肝損傷原因。

對於慢性HBV攜帶孕婦妊娠期間肝功能異常的處理,國內外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尚不一致。我國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建議,"妊娠期間乙型肝炎發作患者,ALT輕度升高可密切觀察,肝臟病變較重者,在與患者充分溝通並權衡利弊後,可以使用替諾福韋酯(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TDF)或LdT抗病毒治療"。2016年亞太地區乙型肝炎指南[10]指出"妊娠期需要抗病毒治療者,推薦TDF(妊娠期前3個月可使用)"。2017年歐洲地區乙型肝炎指南提出"對於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和進展期肝纖維化或肝硬化的患者推薦TDF治療"。以上推薦意見對於ALT輕度升高和肝臟病變較重、具體抗病毒治療的指征尚無明確的定義。2016年美國乙型肝炎指南建議"對於免疫活動性乙型肝炎的孕婦,應根據非孕婦的建議進行治療"。但顯然妊娠期間選擇干擾素治療是不合適的,目前可以選用的藥物以NAs為主,常用TDF和LdT。此外還要考慮到以下因素:(1)妊娠期間肝臟負擔加重,故抗病毒治療的指征應適當放寬,及時抗病毒治療可控制肝臟炎症,避免出現肝功能失代償,還可降低新生兒感染HBV風險。(2)妊娠周數:一般認為妊娠12周內是藥物較易致畸的時期,故不建議用藥。因此,妊娠期抗病毒治療與否應依據ALT水準及妊娠周數而定,具體建議如下:(1)妊娠12周以上,如ALT≥2×ULN(排除其他肝損傷原因),建議抗病毒治療;(2)妊娠12周以上,ALT在(1~2)×ULN,不能排除其他肝損傷原因,也不建議抗病毒治療;(3)妊娠不足12周,ALT異常,密切觀察,暫不建議抗病毒治療,也不建議使用保肝藥物。除非病情加重,如ALT≥5×ULN或ALT≥3×ULN且伴有總膽紅素(total bilirubin,TBil)≥2×ULN。

二、慢性HBV攜帶孕婦產後肝功能異常情況及治療對策

對於未經NAs乾預的慢性HBV感染孕婦,早期有報導35例慢性HBV感染者,產後半年內50%發生ALT升高,其中HBeAg自發消失率達到14.3%。也有報導產後6個月內,慢性HBV感染孕婦中ALT > 3×ULN者佔45%(17/38)。近期,澳大利亞Giles等報導108例(82%為亞裔)慢性HBV感染孕婦產後1年內有25%(27例)肝炎發作(ALT>2×ULN)。2016年國內莊虔瑩等報導359例未乾預的慢性HBV攜帶者,產後24周內ALT≥2×ULN者比例為40.9%(147例)。北京佑安醫院近期研究顯示31例慢性HBV攜帶者,產後肝功能異常率為51.6%(16例),其中38.7%(12例)出現肝炎發作。以上研究表明,非NAs乾預的慢性HBV攜帶孕婦在產後肝功能異常率明顯高於妊娠期,而且以肝炎發作為主。

隨著孕晚期NAs乾預孕婦的增多,近期在該類人群中也同樣觀察到產後ALT升高的現象。2014年澳大利亞Nguyen等報導妊娠應用NAs乾預者87例(90%為亞裔),分別在產後2周(44例)及12周(43例)停葯,隨訪52周,觀察到肝炎發作(ALT>95 U/L)比例分別為50%(22例)和40%(17例)。2016年北京地壇醫院報導267例採用LdT乾預的孕婦,隨訪至產後24周,ALT≥2×ULN者比例為29.4%(78例)。2017年西安交通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報導,241例採用LdT乾預慢性HBV攜帶者,產後3個月未停葯時,ALT > 40 U/L者佔34.4% (83例);停葯後,11.9%(17/143)ALT升高(61~234 U/L)。北京佑安醫院前瞻性隊列研究顯示:320例NAs乾預者,產後未停葯時肝功能異常率為36.9%(118例);停葯後肝功能異常率為14.4%(46例),產後1年肝功能異常率為51.3%(164例),其中肝炎發作比例達39.4%(126例),ALT≥10×ULN者佔2.5%(8例)。

以上研究均提示慢性HBV攜帶孕婦產後人群不一定仍然處於免疫耐受期,無論是否應用NAs乾預均可出現一定比例肝炎發作,甚至有ALT≥10×ULN者,需要排查析因,並非均能安全停葯。隨著NAs乾預的孕婦增多,確實使新生兒受益良多,但該策略僅關注了子代的健康,孕婦產後相關問題尚未涉及,導致該類人群管理混亂。產後肝炎發作者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療?採用何種方法?上述問題目前缺乏系統的臨床研究。從理論上說干擾素及NAs均可作為抗病毒治療藥物的選擇,療效如何?報導甚少。2015年北京佑安醫院對應用NAs乾預的慢性HBV攜帶孕婦,在產後6周未停葯狀態下,對30例符合ALT≥2×ULN同時HBV DNA較基線下降≥2 lg IU/ml或/和HBeAg下降≥20%者進行治療,採用干擾素為基礎的聯合治療取得較好效果:病毒學應答率93.3%、HBeAg清除率56.7%,HBsAg的清除率26.7%。在產後6周沒有停用NAs時,病毒量較低,通常不會伴有ALT的升高。相反地,如在病毒量下降時,ALT反而升高,更可能反應機體免疫功能增強,進入了免疫清除期。該研究提示:如能甄別出符合治療指征的人群、抓住合適的時機並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即便是慢性HBV攜帶的產後人群,也可獲得較好的療效。

三、慢性HBV攜帶孕婦產後肝功能異常可能機制

目前關於慢性HBV攜帶者產後肝功能異常機制尚不清楚。一般認為妊娠期間母體更偏向於免疫耐受狀態,避免排斥、流產,進而有利於子代生長髮育。例如:Aluvihare等報導在正常人群中妊娠期間調節性T淋巴細胞數量增加及呈現出以Th2應答為主的免疫耐受現象,這對維持正常妊娠具有重要作用。而產後免疫耐受狀態相對解除,細胞免疫功能相對增強。例如:Hidaka等報導妊娠晚期母體內自然殺傷細胞(natural killer cell,NK)活性降低,而產後NK細胞活性增加。以上研究均是針對正常人群,而非慢性HBV攜帶孕婦,且無NAs乾預。因此,推測產後免疫系統的重新激活可能是導致慢性HBV攜帶孕婦產後ALT升高的原因。然而,還需要更多的研究來證實。

綜上所述,慢性HBV攜帶孕婦是我國特殊人群,現有研究提示在妊娠期及產後,無論是否採用NAs乾預均有一定比例的肝炎發作、甚至重症化,產後並非均能安全停葯,需要密切隨訪。在妊娠期肝炎發作,根據妊娠周數及ALT升高程度,採用NAs為主的治療。產後肝炎發作者可採用NAs或干擾素治療,建議採用NAs和干擾素聯合治療可達到更高的治療目標。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