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對老師嚴苛的時代,誰來教孩子敬畏和規矩?

文丨魚爸 圖片來源網絡

1

前幾天,朋友說讀小學二年級的孩子,一回來就把自己關進了屋子裡,也不吃飯。

聽老師說是因為他上課擾亂課堂紀律,被點名批評,而且還罰站了10分鐘。

他說真的不知道怎麽安慰孩子?還說老師是不是方法不對,傷害了孩子小小的自尊心?

我在電話裡說:“這是好事呢!你得先這樣覺得,才能做好孩子的工作。”

因為開著揚聲器,兒子也在一旁聽到了一些談話。

通話之後,小家夥在旁邊問我,“爸爸,為什麽被老師懲罰了還是好事啊。”

“那你覺得是壞事?”

“當然,我可不想被老師懲罰。”

“那你有沒有被老師懲罰過?”

“沒有,我們老師可好了。”

聽著他的回答,看到他滿是輕鬆。

的確,在幼稚園階段,老師們更是小心翼翼,不會動用那些體罰,而大部分是講道理。

但是,上了小學呢?

有幾個做小學老師的朋友說,“我們現在不敢懲罰孩子,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真不聽話的孩子,也只能讓父母自己去管教。”

2

如今,我們的教育,陷入了一個孩子在學校沒人敢管的局面。

因為太多的事件,讓老師們不敢懲戒孩子。

更別提拿戒尺打手心。

遇到較真不懂事的父母,就會去告狀,壓力和風險太大。

所以很多老師都放下了戒尺,不敢管孩子。

在對老師嚴苛的時代,誰來教會孩子敬畏和規矩呢?

首先,我還是呼喚手持戒尺、眼中有光的老師。

我經常跟孩子講我小時候的故事。

當然也有挨老師懲罰的時候。

我一直記得讀小學時的女班主任老師。

她教數學,每次大考後,她都會自己拿錢出來,給那些考得好的孩子,每人一個小紅包獎勵。

多的10元,少的5元,2元。

另外還配幾個練習本。

這些可都不是學校的,而是她自己獎勵的。

我們都知道她是真的對我們好。

我那時候也特別想得到獎勵,但是數學成績一直很普通。

有一次我終於考了95分,那次拿到了一個小紅包。

裡面裝著五張嶄新的一元。

我一直捨不得花,就夾在我的書裡面。

但是班主任卻也是很嚴厲的。

她上課都帶著特意準備的一塊二指寬的竹片。

而我更是經常挨打的那個。

因為我喜歡在課堂上跟同學講小話。

好幾次被老師抓住,叫到講台前,伸出手掌,啪啪啪就是幾下。

那個疼,我此刻仿佛還能感覺到。

它提醒我要守規矩,要控制自己的行為。

可就算是疼,但我的心裡如今卻暖暖的。

讓我一生都沒有忘記她。

如今爸媽都期待孩子能遇見一位手持戒尺、眼中有光的老師。

我想,當年幸運如我,真的遇到了。

我真的希望你也能有好運氣。

多年後,你會感謝那個對你嚴苛的老師。

3

一個人的性格、行為習慣無不與童年息息相關。

很大程度上就是靠家庭教育及學校教育。

好好養育孩子,永遠是做父母的第一責任,沒有之一。

有了孩子,一定要努力把孩子留在身邊,並且在他幼年時期就好好陪伴、教養他。

我們有一個誤區,覺得孩子小的時候教養不重要,只要吃飽喂好帶好就行。

所以很多的父母把4歲前的孩子交給老人照看,或者一直讓孩子留守。

這是放棄了自己做父母的責任。

這樣的孩子往往會變成什麽樣子?

上次國慶的時候回老家,村裡有一個孩子因為總是曠課打架被學校通告說要開除了。

他奶奶為此操透了心,把他爸爸叫了回來。

那天我剛好在他們家遇到了這個孩子,看上去十三四歲的樣子,帶著一副黑框眼鏡,個子不高,有點消瘦。

一見到他騎上摩托車,他爸爸就走過去握住車把子。

然後兩個人互相指責起來。

“不要再碰家裡的摩托車。”爸爸嚴厲地說。

“你憑什麽管我!”男孩也不示弱,而且用手指指著他爸爸。

沒想到他爸爸直接揮手打了過去,男孩用手擋的時候,把眼鏡弄到了地上。

這時,孩子沉默了幾秒,就下來撿起了眼鏡,在那默默地擦拭。

“白養你這麽大”,他爸爸又罵道。

“你養了我,可你只是每年給我交學費而已,其他時間你都在哪?現在就來管我了。那些錢我會還給你。”

這時奶奶趕緊過來勸解。

男孩也沒再停留,扭頭就走了。

我看著他消瘦的背影,消失在門口,頭也沒回。

而他爸爸也氣得一直在那低頭不語。

也許是做了父親,面對這樣的衝突,我心裡也唏噓不已。

過去的幾年,他的確是一個留守兒童,一直跟著奶奶長大。

爸爸媽媽對他來說,可能就是一個稱呼。

他跟著自己的弟兄們騎著車趕著風,可能會有自由和滿足感。

而枯燥的課業無法喚起他們的鬥志。

就算資質不錯的孩子,沒有對的方法,沒有人來引路,難免走偏。

4

如果有人跟你說,人生來就不可變,壞胚子就是壞胚子,好孩子就是好孩子。

那簡直就是父母最大的悲哀。

因為孩子的成長並非一成不變的。

只是看父母有沒有用心來對待。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要尊重孩子的選擇,發現他們的特長。

除了耐心地正面引導。

也要有一些狠心的雕琢打磨

比如那些不好的行為習慣,沉迷手機遊戲、去網咖,偷偷抽煙等。

影響孩子身心健康的不當行為,父母得引導孩子改正。

只是管教的時候,不要太著急失控。

當你看到孩子抽煙,就拿衣架子去抽他,說實話,你的衣架子對孩子的傷害,比那支煙還要大。

有一次看到一個影片,一對父母把孩子摁在了網咖的角落裡,脫了鞋子抽孩子,那個孩子嗷嗷大叫,周邊滿是圍觀的人。

這樣動手,真的能把孩子“打”得聽話嗎?

我想,只會越打心隔得越遠。

責罰孩子,一定要有原則,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和行為。

否則不要責罰。

因為一責罰就要出事的。

只有愛他的人才能責備他。

因為他不會記恨你,反而感恩你,因為你真的愛他。

孩子能感受到的。

泰戈爾在他的詩歌《審判官》裡說:

你想說他什麽儘管說罷,但是我知道我孩子的短處。

我愛他並不因為他好,只是因為他是我的小小的孩子。

你如果把他的好處與壞處兩兩相權一下,恐怕你就會知道他是如何的可愛罷?

當我必須責罰他的時候,他更成為我的生命的一部分了。

當我使他眼淚流出時,我的心也和他同哭了。

只有我才有權去罵他,去責罰他,因為只有熱愛人的才可以懲戒人。

真正的愛,絕不是那種打著愛的名義的傷害。

當你要責罰孩子的時候,請問一聲自己的內心:“我是不是真的為了孩子,是愛孩子,而不是為了發泄我自己的情緒,或是對自己的不足感到痛苦而失控?”

而畸形的愛只會養出人格扭曲的孩子。

最後反受其害。

不僅僅害了孩子,也害了自己。

最後這些孩子對自己的父母大打出手,甚至有極端的案例,對父母舉起了屠刀。

責罰的目的應該是為了愛。

而責罰的起點,也應該是愛。

(本文為魚爸原創, 圖來源網絡,公眾號轉載可聯繫授權,歡迎個人分享給需要的朋友們。)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