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打金剛、核威懾、大戰複聯!哥斯拉“怪獸之王”誕生揭秘

《哥斯拉2:怪獸之王》大規模點映,相信已經不少朋友看過了。電影本身暫時不做評價,本文還是作為預熱,說說怪獸之王——哥斯拉,這個電影史上人氣最高的大怪獸的故事

首先要明確的是,茫茫影史中,從1954年《哥斯拉》誕生之日開始,到60年代雷·哈裡豪森監製的以《傑遜王子戰群妖》《神秘島》為首的怪獸冒險題材作品,再到70、80年代《紅海魔影》、老版《戰栗無底洞》為代表的驚悚類怪獸電影,乃至內地熱賣的《環太平洋》和傳奇影業以《哥斯拉》《金剛:骷髏島》為首的怪獸電影宇宙,哥斯拉雖不過是滄海一粟,但論其影響力,可稱得上是引領風潮的宗師級作品。

下面就來剖析一下哥斯拉這個巨型魔怪,從誕生到發展再到如今的形象。為科幻電影和怪獸電影帶來了什麽。

PS,關於哥斯拉的形象和傳奇怪獸電影宇宙的特色,等到電影公映之後再研究)

PPS,哥斯拉的名字都一樣,如何區分新老版,為了打消異議,請注意,新版哥斯拉我會用“傳奇版哥斯拉”,以區分老版。

一、怪獸的起源:神話與未知

怪獸在文學作品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著奇幻、恐怖類作品的誕生之初,比如我國的《山海經》、《搜神記》,西方的《神曲》等。

★畏懼龐然

這些形象大都來自於各國的神話體系,也就是說,自打人類進化到可以YY的階段,怪獸就在人類腦海中被先一步創造出來了,翻開我國的神話故事,你可以找到像是龍、狻猊、趐屭這些生物,名曰“神獸”,但這些生物除了草泥馬之外都是來自於我們的幻想。我們的祖先對大自然的好奇以及敬畏促成了怪獸的發展,進而演化到文學作品。而且古人們對擁有龐大體型的生物存在一種本能的畏懼,這也就促成了怪獸的最大特點,它們都是一些龐然大物。

★源於未知

可以說怪獸起源於神話作品,而神話來自於人類對未知事物的想象,這樣也構成了怪獸的第二大特點:它們是未知的品種。

早年間大王烏賊這個生物屬未被確立的時候,這位就榮登怪獸榜,大王烏賊就被定義為一種讓所有航海家談之變色怪獸,1752年卑爾根主教龐畢丹在《挪威博物學》中稱大王烏賊為“挪威海怪”,這是人類對未知事物的恐懼,造就了怪獸的形象。

二、西創東盛:怪獸之祖與怪獸之王

在文學作品中,很早就出現了怪獸的身影,但在19世紀末電影被發明以來,苦於技術上的無法實現,怪獸的身影在20世紀中才出現。

提起怪獸,很多人都想到了日本系列特攝電影《哥斯拉》,幾乎是這部電影引領了影史怪獸肆虐的風潮,其實《哥斯拉》還真不是最早的怪獸電影,怪獸電影起源於好萊塢,早年間最知名的作品就是《金剛》

1、怪獸之祖

拍攝於1933年《金剛》可以說是怪獸類電影的鼻祖。本片融動畫、真人和模型為一體,開了特技片的先河。《金剛》影響了後世許多電影,而且該片為怪獸電影發展出一套最初的模式,這個模式至今未被打破:

★第一、怪獸都生活在遠離人類文明的荒蠻之地,要麽在叢林、要麽在海底,反正是人類去不到的地方都能找到怪獸,而且怪獸身上保留著原始生物的特徵,它們不會遵循各種規則,唯一的行動指南就是破壞。

★第二、怪獸會因為各種原因進入人類文明,登陸大都市,所有怪獸的第一任務就是攻擊地標建築,像是帝國大廈、金門大橋、埃菲爾鐵塔這些,就跟怪獸提前預習過城市旅遊指南一樣,哪座建築最有名他們就朝那裡下手。

★第三,怪獸喜歡追美女,大部分怪獸電影中都會存在一個花瓶角色,她們是怪獸追逐、綁架的主要目標,他們甚至會和美女們產生一種跨越種族的無產階級情感。“美女和野獸”這套模式就是起源於《金剛》。

以上概率為西方怪獸電影的模式,並不適用於東方,以下會細細分析。

PS,最早的怪獸電影

《金剛》是怪獸電影之組,但並不是最早的。

最早的怪獸電影應該是拍攝於1925年的《失落的世界》,改編自柯南·道爾的同名小說,是有史以來第一部怪獸科幻片,也第一部帶有定格動畫的電影長片。《金剛》的導演梅裡安·C·庫珀拍攝《金剛》的時候,還向這部電影取經來著。

2、怪獸之王

《金剛》在模式、特效方面的創舉影響了後世很多電影,其中最大的受益者就是日本。日本特攝電影是將怪獸片發揚光大的關鍵一環,其始作俑者就是特攝導演本多豬四郎與設計師圓谷英二

1954年,日本著名的特攝片導演圓谷英二就受到《金剛》的啟發,設計了哥斯拉的形象。而導演本多豬四郎因為當年騎著自行車去過剛遭受原子彈襲擊的廣島,目睹了人間地獄般的慘狀,又在電影裡融入了末世危機、存在主義恐慌、反戰和科技恐懼的主題。

這一點是《哥斯拉》區別於《金剛》的主要特點,並且發展為一套獨立的類型。怪獸來自於人類改造自然的副產品,它們更加凶殘、為毀滅人類而生,戰爭的陰霾和末日景象成為這些電影的主題。

三、核武器代言人:怪獸之王的演變始末

哥斯拉被稱為“怪獸之王”不無道理,這個橫行於全球的大怪獸,其形象經歷了從陰鬱到中立再到保衛者的轉變,而且絕對是以量取勝。

1、哥斯拉名稱的由來

之前有傳言說,“哥斯拉”這個名字來源於當時東寶株式會社後台的一名高大肥胖的道具師的名字,後來該說法被證實為謠傳。

在1998年對本多豬四郎的遺孀採訪中,後者聲稱這只不過是個玩笑。哥斯拉的日文名為“ゴジラ”,其真正含義來自於日語單詞“大猩猩”與“鯨魚”的結合體,由圓谷英二所創。在圓谷最初的設想中,這個怪獸具備了金剛與鯨魚的雙重特點:龐大的身軀、力大無窮、來自於海洋,於是便有了“哥斯拉”一詞。

哥斯拉的羅馬拚音為“Gojira”,正確漢文名稱為“吳爾羅”,而隨著《哥斯拉》後來被引進西方,在西方的羅馬拚音系統中,按其發音拚寫為“Godzilla”,最終成為官方英譯名稱。哥斯拉的中文稱謂來自於英語名稱的音譯,如果按照日系發音,則是“哥吉拉”。

2、憤怒猛獸孑然一身

《哥斯拉》的靈感來自於《金剛》,但其形象設計卻與後者沒有任何關係。哥斯拉的外形是集大成的產物。

首先以圓谷英二為首的特攝團隊參考了1953年公映的美國怪獸電影《原子怪獸》中的巨型恐龍,片中原子彈爆炸實驗釋放了冰層中沉睡一億四千年的恐龍,進入紐約大肆破壞,《哥斯拉》的故事模板沿用了這一路線。

在外形上,藝術總監渡邊明參考暴龍、禽龍、劍龍以及鱷魚的外形了,將它們的形象合為一體,形成了哥斯拉縱橫60年的固定造型:暴龍(蜥臀目)般的直立身軀的姿勢,禽龍(鳥臀目)粗壯有力的上肢,劍龍的尾刺與背後骨板,全身披掛著鱷魚的鱗甲。

同時為了強調哥斯拉與核彈之間的關聯,其刮痕般的皮膚紋理來自於廣島核爆幸存者身上的傷痕。(不放圖了,可參考HBO新劇《車諾比》

哥斯拉在電影中被描述為被核異塵餘生汙染的巨大、暴力的史前生物。高達50-100米的身軀、發達的肌肉和不受常規武器危害的體質。

1954年電影中哥斯拉的“扮演者”中島春雄擁有柔道黑道,甚至為哥斯拉設計了很多打鬥場面。而其招牌性的武器產生自體內、由口中噴出的藍色和紅色的異塵餘生火焰,東寶特效部門最早採用天然氣和手工繪製的火焰來完成這一視覺效果。

3、流行文化的起點

哥斯拉是日本流行文化的標誌之一,開創了怪獸特攝片的風潮。

1954年第一部《哥斯拉》電影公映時空前火爆,哥斯拉近似人形般的體態和笨拙的動作贏得了很多觀眾喜愛,它在城市中大肆破壞的場面令人歎為觀止。而哥斯拉被核異塵餘生汙染的出身也得到了日本觀眾的積極回應。

哥斯拉的出現代表著人類應用科技不當造成的副產品,一直以來哥斯拉被認為是核彈危機的寓言,這對本土遭受過原子彈襲擊的日本民眾有著獨特的意義。在早期的《哥斯拉》作品中,這個大家夥可怕、凶猛的象徵,被核汙染的體質導致其將一切怒火撒向人類。

哥斯拉代表著以核威脅為首的科技恐懼,在當時冷戰、核武器陰霾下特殊環境下,成為哥斯拉走向世界的一個主要原因。

4、核威脅到“核威懾”

而真正讓哥斯拉走向世界的,並不是其陰鬱的形象。

自從1954年,哥斯拉成為日本類似電影、動畫、漫畫的怪獸原型,哥斯拉的成功激發了魔斯拉、基多拉等其他怪物形象的誕生,隨著科技恐懼的淡化,以哥斯拉為首的怪獸定位也發生了轉變,它們從最開始的令人恐懼、陰鬱負面的形象逐漸趨於多元化。

哥斯拉逐漸成為一個中性怪獸的代表,有時甚至會站在人類的一方包括地球免受外來入侵,比如1964年《三大怪獸 地球最大決戰》中,大怪獸就已經成為正義的化身,這也是《哥斯拉2:怪獸之王》的故事靈感來源。

還有1972年《戰龍哥斯拉之決戰宇宙魔龍》裡,哥斯拉甚至保衛地球抵禦外星侵略者。

這一切轉變歸根結底,還是在於隨著戰爭年代的遠去,人們對這種威懾性力量的從擔憂變成了敬畏。就像核武器,哥斯拉因為誕生的契機,一直以來就是核武器的象徵,直到現在也沒變。但如今大核定位卻變了,因為最開始研究出這種武器出來,人們覺得會毀滅地球,當然害怕了。而如今核武器的存在更像一種威懾力量,有了核威懾的存在,大家誰也不敢輕舉妄動,反倒是維持了長久的和平,這就是哥斯拉如今的定位。

您說它是正義的化身嗎?不一定,保護地球也是有代價的。

所以就像《哥斯拉2:怪獸之王》的章子怡說得那樣:它(哥斯拉)是我們這一邊的,或許只是暫時的。

5、流行文化的根基

但流行文化這一塊是板上釘釘了,主要是時代風向標變化。由於市場的需求,哥斯拉變成相對柔和,怪獸特攝電影也漸漸的向兒童開放,深受小朋友的喜愛,其衍生品對於日本動漫、模型產業也有深遠的影響。

1950-1970年代是日本怪獸特攝電影的黃金時代, 在1975年的《機械哥斯拉的逆襲》後隨後東寶公司停止哥斯拉的拍攝。直到9年之後1984年哥斯拉重新回歸,變得更加單純。哥斯拉依然會破壞,但它代表了自然的力量,無論人類還是其他怪獸,只要危害自然危害地球,哥斯拉總是會在合適的時間出現在合適的地方。

傳奇版《哥斯拉》大致也是沿用了這一設定。

從核威脅的代言人到自然界的守護者,從人人畏懼的陰鬱怪獸到中性逐漸呆萌化的哥斯拉,這一點正是大怪獸走向世界的關鍵之一。

四、後世影響:開創特攝的黃金時代

《哥斯拉》的另一大貢獻就是像日本特攝電影界輸送了廣泛的人才。1954年電影公映之後,多豬四郎與圓谷英二再接再厲,發展出多部不同風格不同形式的怪獸特攝片,不斷為怪獸電影的發展設定新的模式。

1、人才輸送

其中本多豬四郎拍攝了很多不同風格、不同模式的怪獸電影,包括周身劇毒的蘑菇人瑪坦戈(來自《蘑菇人瑪坦戈》,1963年),讓巨大無比的怪物進行自由式摔跤式的PK(來自《科學怪人對地底怪獸》,1965年,這部電影也是《環太平洋》的靈感來源);

而圓谷英二在1965年拍攝了日本特攝史上第一部以怪獸作為主角的特攝連續劇《奧特Q》,次年再接再厲拍攝了特攝片另一大標誌《奧特曼》系列。

2、怪獸軍團

2019年,哥斯拉65歲生日,至此日本東寶株式會社拍攝了30多部哥斯拉電影,最後一部是2018年的動畫片《哥斯拉:噬星者》

怪獸形象也是不勝枚舉,單單是東寶公司的怪獸前前後後一共出現了48種之多,比如:

雌性會產卵的變身怪獸魔斯拉:1961年《魔斯拉》首次出現

像翼龍一樣會飛的拉頓:1955年《空中大怪獸拉頓》首次出現,並與哥斯拉、魔斯拉並稱為東寶三大怪獸。

哥斯拉最大的對手、宇宙最強邪惡怪獸、三頭雙尾飛龍——王者基多拉:1964年《三大怪獸 地球最大決戰》中首次出現

上述,三位,都在《哥斯拉2:怪獸之王》中登場。

來自外星的機械怪獸摩傑拉:1957年《地球防衛軍》首次出現

還有由於氫彈實驗而復活的恐龍化成怪獸後的生物,首次出現於1955年《哥斯拉之逆襲》,是哥斯拉第一個交手的對手,名字非常好聽,叫安吉拉斯

另外還有來自大映公司的、像烏龜一樣的加美拉:1965年《大怪獸加美拉》首次出現。知名度不亞於東寶哥斯拉

太多了,不再列舉,這本書可以參考

3、怪獸好對手

當年《奧特Q》和《科學怪人對地底怪獸》,本多與圓谷大神兩位好基友開發了怪獸PK這種非常流行的模式,也影響到了後來的《奧特曼》系列。

東寶公司經常安排各種怪獸互相PK,像是《哥斯拉vs王者基多拉》、《哥斯拉vs摩斯拉》《哥斯拉·伊比拉·摩斯拉 南海大決鬥》等等電影。而且為了向怪獸鼻祖電影《金剛》致敬,哥斯拉和金剛也曾經有過交手,1962年《金剛對哥斯拉》成為當時哥斯拉作品的票房最高的一部。

別看日系怪獸種類繁多,但模式都是遵循了《哥斯拉》以及《奧特Q》這些開山作品的模式,形式相對美系怪獸比較單一,但讓觀眾樂此不疲的就是這些奇形怪狀的怪獸以及互相PK時帶來的震撼。

PS、特攝片與特技片

特攝片是是日本的國策電影,但並不是日本獨有的。

“特攝”這兩個漢字(日語為“特撮”),廣義上就是特技電影。特攝片最突出的特徵就是實景拍攝微縮模型的運用,而隨著《哥斯拉》的誕生,拍攝穿著特殊服裝進行的帶特效的特技表演也被定義為特攝片的主要特徵。

“特攝之父”圓谷英二擔任特效的《夏威夷大海戰》(又名《珍珠港空襲》)被認為是日本第一部特攝作品。

1954年,日本東寶公司推出日本第一部怪獸特攝電影《哥斯拉》,其領先歐美流行的定格拍攝的拍攝手法如穿上道具服扮演怪物造成的視覺衝擊,對西方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很長一段時間,歐美也開始流行皮套和等比例微縮模型拍攝。斯皮爾伯格、蒂姆·伯頓等大師都深受日本特攝的影響。

但特攝片和特技片二者之間的界定,只要走出霓虹國就非常模糊。比如1933年的《金剛》,就是這種拍攝方式,甚至我們86版《西遊記》,就是大量運用縮微模型和演員“鑽龍套”的拍攝方式,但沒人管他們叫特攝片。

但如今呢?隨著CGI技術的發展和觀眾審美的提高,特攝電影的拍攝技法在如今則是顯得比較落伍了。舉個例子,特攝片中為了追求真實效果,爆炸等場景皆是真實的運用,這也是特攝片的特點之一,被破壞的飛機、坍塌的樓房甚至火山爆發都是比例道具模擬產生的效果,這樣一來就導致特攝片的成本很高。

而如今用CGI技術就能完成上述視覺奇觀,這樣就導致傳統特攝技術影片逐漸沒落。

但是,特攝片作為一種象徵地域文化的片種,就像我們武俠片中的“吊威亞”一樣,是不會消失的。因為這類作品,代表了趣緣文化。而且隨著技術的進步,也在不斷進化,比如2016年的《新哥斯拉》,其中就運用了大量CGI技術,與縮微模型道具融為一體,造成很符合當代審美的視覺效果。

可見,這類電影,就跟特技片沒什麽區別。但日本的特攝片,就跟我們的武俠片一樣,是有著一定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蘊,而約定俗成的片種。可以進化,但絕不會替代。

五、哥斯拉西方之旅:多文化融會貫通

《哥斯拉》在日本大紅大紫兩年後,於1956年登陸美國,開啟了東學西漸的過程。

1、哥斯拉在西方

美版由導演特裡·莫爾斯重新剪輯,對原版進行了修改和補充,淡化了之前陰鬱和核威脅的內涵,包括加入了雷蒙德·布爾飾演的美國記者角色,並且命名為《哥斯拉:怪獸之王》面向北美發售家庭錄影帶。

一年之後美版回到日本,“Godzilla”也是從那時開始成為正式官方譯名。正因如此,原版電影在西方稱為怪獸死忠的殿堂級至寶,包括吉爾莫·德爾·托羅在內的粉絲當年都是拿著日語版本進行研讀。

直到2006年9月,美國一區發行了《哥斯拉》DVD,其中包含了美版和未剪輯的日版,並進行了重新配音,這是原版第一次以商業渠道在北美公開發售。

2.無孔不入的經典巨獸

以《哥斯拉》為首的日本特攝片在西方屬於小眾的Cult電影,雖未大範圍流傳,隨著人設的變化,哥斯拉的形象卻在不經意間走紅。與同類作品相仿,這種以新穎獵奇效果為主的怪獸形象是其從亞文化進入主流文化的推動力。哥斯拉作為影史上體型最大的虛構生物之一,所獲榮譽無數。

在1996年的MTV頒獎典禮上,哥斯拉被授予終身成就獎,這是影史上第二個獲此殊榮的虛構角色。

2004年《哥斯拉》誕生50周年之際,哥斯拉留名星光大道,以表彰這個大家夥在電影中的成就。哥斯拉在世界範圍內的影響也使之進入到各種領域。

漫威漫畫也找到過東寶買過哥斯拉改編版權,出版過《怪獸王哥斯拉大戰復仇者聯盟》的漫畫,其中哥斯拉跟、驚奇4超人都有過交手。

NBA籃球巨星查理·巴克利曾在一則耐吉廣告中擊敗過哥斯拉,“國際海洋保護協會”中一艘監督日本漁民禁止在南太平洋的鯨魚保護區中捕殺鯨魚的船隻名稱就是“哥斯拉”。在2011年本田奧德賽汽車的廣告中出現了一只會噴火的巨型蜥蜴,此舉甚至遭到了東寶公司的起訴。

哥斯拉的名聲和形象甚至蔓延到了科學領域,就有古生物學家曾經研究過哥斯拉在進化史和生物學投機性中出現的可能性,一種滅絕與侏羅紀晚期的海洋巨鱷安第斯達科龍的綽號就叫哥斯拉,1997年古生物學家肯尼思·卡彭特發現了一種新型的獸腳類恐龍化石,經過分析發現該物種的頭骨、鱗甲與手趾與哥斯拉相仿,乾脆直接命名為“哥斯拉龍”。

3、哥斯拉在好萊塢

哥斯拉隨著文化的潮流進入西方,帶著日本的特攝電影的風范,甚至刮到了好萊塢,《侏羅紀公園2》裡有幾個日本人看到了霸王龍後逃跑的時候說的是“為什麽我離開了日本還要來找我”;《親愛的我把孩子放大了》這片裡,巨大化的小孩在拉斯維加斯大肆破壞的時候,有日本遊客看到他驚呼“Gojira”!

順便說下,都知道吉爾莫·德爾特羅是哥斯拉的粉絲,其實斯皮爾伯格和喬治盧卡斯也是,根據圓谷英二孫子的書裡的內容,年輕時的斯皮爾伯格去日本找圓谷英二取過經,斯皮爾伯格是公開的哥斯拉影迷之一。

此外還有就是喬治盧卡斯,圓谷英二的特攝手法對工業光魔這個歷史最偉大特效公司有著相當大的影響,如下是部分翻譯,來自奧特曼吧

4、兩版電影

好萊塢翻拍過兩版《哥斯拉》作品,1998年由羅蘭·艾默裡奇拍攝的《哥斯拉》儘管在視覺效果方面異常突出,但仍然被死忠們認為是失敗作品

除了形象上的差異,主要原因在於第一部電影中哥斯拉曾被明確描述為雄性生物,而翻拍版則成為雌雄同體,還會產卵,並且這位還不會吐火,變成了典型的西方式怪獸。為此東寶公司將美版電影中出現的這隻生物命名為“齊拉”,並在在隨後作品,包括《哥斯拉之終極戰役》和相關動畫片中有過登場。

另外一部,便是2014年的同名作品,傳奇版《哥斯拉》,而且隨著第二部的開啟,本片也與《金剛:骷髏島》完成了聯動,傳奇怪獸電影宇宙完成了整合,下一部就是有著文化淵源的鼻祖與宗師之戰——《哥斯拉大戰金剛》了。

近期熱評

舊作回顧

經典佳片

電影文酷

感謝您的關注,這裡是科幻、恐怖、奇幻的異世界,主流與非主流,重口味VS小清新,當然少不了最拿手的影評。不接地氣,沒有廣告,充滿幻想。小弟力單勢孤,做不到日更,盡量周更,盡量有趣,盡量實惠,還望支持!

微信直接搜索

dreamcrowfilm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